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理论是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概括,是我们党指导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支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我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上的逐步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企业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70年代以来 ,企业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历经 2 0年改革的艰苦探索 ,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企业改革理论上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赤峰市的国有企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进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已成为赤峰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拟就赤峰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演进经济学蓬勃发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之一。演进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也因此确立了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 1)有限理论 ;( 2 )选择过程 ;( 3 )报酬递增和路径依赖。演进经济学围绕这一分析框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其进展主要沿着二个方向进行 :一是研究企业行为理论和行业竞争理论 ;另一是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贾晓慧 《兰州学刊》2008,(5):112-113
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派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理论,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其实包含着社会责任的思想,企业理论的演进必然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庄保恒 《社会科学家》2006,(Z1):134-135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变迁出发,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三个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有一系列重大前进和创新。其中最具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确立。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突破和飞跃。理论的提出是重要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则是更为重要的。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期笔谈,邀请几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此问题的认识,希望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成本发展模式的演进、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低成本发展模式指从企业或政府角度来说的"四低"发展模式,包括低劳动力成本、低社会福利成本、低产品质量与安全保证成本、低环境污染成本.其实质在于企业或政府削减其义务性必要成本来谋求利润或发展.该模式的雏形(即低劳动力成本)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在改革开放以后扩大了.低成本发展模式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并陷入发展困境.要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和提高制度竞争优势的目标,客观上要求政府和企业超越低成本发展模式,实行协同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内在国企产权改革的方式及前途等方面存在争论.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颁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进一步在法律上对国企MBO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控制.完善的产权制度能明晰企业产权,解决企业激励机制问题,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根据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家剩余收益权,应该保护国企管理者的权利.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切不可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1.
造成当前国有企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企业经营机制外,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加以改造,国有企业也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为帮助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当前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加以改造。一、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化解国有企业的债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大体上可分为政府的因素,银行的因素和企业的因素。由于目前政府、银行和企业都是直接配置国有企业生产要素资金的主体,而且企业往往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如果仅由国有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是不合情理的…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理论与中国的改革杨南芳杨南荔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考察报告指出,调查数据有力地支持这样的前提假设,即国有企业的总体赤字越大,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也越大。38个发展中国家在1978-1991年期间的平均S-I(储蓄-投资)的变动与它们的财政及国...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的两权分离和董事会作为决策中心、董事会采取共管与合议模式及董事作为公司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是董事会的三个基本原则,各国立法几乎概无例外,并衍生出诸多细致规定。产权—不完全合同理论忽略了这些法律原则;结构—功能视角和关系型契约理论可以解释其合理性,但不能解释成因。按照政治—历史理论,董事会是为了确保组织独立性而出现的。随着公司从公向私的演化发展,这三个原则植根于法律制度之中。而中国对公司的理解是和融资、营利联系在一起的,受制于从功能上认识公司和传统观念,从清末接触公司概念以来,中国对董事会制度的理解一直较为薄弱,这也表现在现行法中。应结合政治理论理解董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金华 《江汉论坛》2020,(6):140-144
关于中国法治发展与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关系,学界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争论,其中如何对待儒家理论是一个焦点。儒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在历史上的生命力,来源于其对历史中国制度需求的理论供给。在国家治理的视野下,当代中国面对许多与历史中国一样的问题和需要,因此儒家理论仍具有被继承和创新的可能性。沿着儒家解决历史中国的制度需求所提供的制度方案前进,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拓展儒家理论在当下的生命力和解说力,实现其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从制度方案、意识形态,乃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视角下推进儒家理论与现代法学的对话,同时以世界的视野审视中国,直面、关注和回答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中国法学理论自觉的应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16.
最新的企业投资理论肯定了不确定性环境对投资的影响以及融资因素对投资的影响。用于解释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必须结合中国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国转型时期的投资决定受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左右西方企业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融资因素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完全用西方的投资理论解释中国的企业投资行为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18.
历史上对劳动力产权进行系统探讨的第一人当属马克思。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产权性质、劳动力产权形式与权能结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产权、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的两重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自上个世纪 60年代初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舒尔茨、贝克尔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罗默、卢卡斯等 ,分别从人力资本外部性与价值的角度论证了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理论发展过程中 ,德姆塞茨、阿尔钦、威廉姆森等人分别从激励监督、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抵押性质等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方向将发生重大转变 ,即从单一强调非人力资本在产权制度安排和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转向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对所有权安排及绩效的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成果 ,对于正在迎接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的中国来说 ,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普惠金融”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手段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新性发展三个阶段。可以从生成逻辑、运行机制、驱动因素和创新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理论框架。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政策持续发力,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供给规模不断增长,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普惠金融重点在农村和小微企业。但也面临着普惠金融概念“混沌”导致实践偏误、城乡“三大鸿沟”导致发展不均衡、金融机构“成本—风险”约束导致供给不足、数字化潜在风险导致监管风险升级等挑战。为此,要做好普惠金融概念界定,优化农村科技、金融与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供给意愿,完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进程中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造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正处于攻坚阶段的改革的深入又进一步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经济学必须秉承"深要见底、宽以到边"的精神,重视对本原问题的研究,科学解释改革中的经济现象,并且经济学者要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