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是一种较完美的配合乐曲的音乐文学,具有可歌可唱的特征,需要人来演唱。宋代歌坛的风尚与宋词的本色观决定了它最直接最重要的歌者是宋代的歌妓,也就是说歌妓成了宋词传播途径与媒介的主要选择。宋代歌妓数量多,遍布各地。她们地位低下,与文人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她们成为宋词传播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歌妓对诗、词、曲等中国传统学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与宋词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歌妓与人的交流、共鸣促进了人的创作;歌妓的传唱及其与人的交往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歌妓塑造了香艳词风,使宋词中的意象多偏于温柔,慢词之兴起也要归功于歌妓对柳永词的传唱。  相似文献   

3.
宋代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是传播宋词的生力军,二是宋词创作的参与者,三是宋词繁荣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4.
歌妓是一种已经消失的职业和称谓,但是歌妓对词的萌芽、传播、发展和成熟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词的集大成者——宋词,必然不会缺失对歌妓的描写。文章择取了数阕有关歌妓的词作,通过解读词作本身,论述了歌妓之美,展示了歌妓美丽的形象、出色的技艺和美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宋代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是传播宋词的生力军,二是宋词创作的参与者,三是宋词繁荣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演述特质以及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8.
黄旭 《南都学坛》2011,31(5):58-63
应歌时代的宋词以歌妓为传播媒介,歌妓在词的产生、传播和创作中均产生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媒介生态学的兴起,把传播媒介看做生命体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考察,认为媒介并不是机械地进行信息交换,而是不断与社会环境互动,参与到整个传播的全过程中来。歌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透明的和无价值标准的渠道,只管把宋词的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制约、身份的限定等等因素都对宋词的传播产生着影响,其独特的生物特征和符号特征也带来了宋词传播的思想、情感、社会、内容等的偏向,最终产生了独特的宋词文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宋代大词人赵长卿歌妓词的研究缺乏专门论文,而赵长卿歌妓词值得研究。据统计,赵长卿歌妓词有25首。题材方面主要是市井妓,又可细分为外貌、歌声、技艺、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这与赵长卿终身不仕有关。主题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歌妓的思想感情。文学形象方面塑造了宋词歌妓当中文卿和梦云的悲剧形象,令人惋惜。体裁方面主要是酒令和双调,体式比较单一。语言方面是俗俚,多用江西方言,而《四库全书提要》以“终非正律”予以否定,但是赵长卿词正是从江西方言当中吸取了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体现出了宋词的生命力。风格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0.
词是配合唐以来新兴燕乐的音乐文学。唐人称它为曲子词,意即配合乐曲的歌词。词发展到宋代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人间词话》),它通过歌妓“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柳永《昼夜乐》)的歌唱,得到了广泛传播。那么,歌妓传播宋词有什么特点,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一、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宋词 的发展 北来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为一体的宴乐之风形成了两层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是词与佐觞的歌妓之间的亲缘关系。即没有“传唱四方”的词,歌妓便失去了歌以佐觞的特定伎艺;没有歌妓,词曲就不可能为人们充分欣赏,也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11.
柳永以教坊曲调的改造 ,歌妓之民歌俗曲的改造和自创曲调为其创制新声的三大来源 ,在词的体制、题材、语汇、声韵与技巧诸方面广有突破。柳词能俗能雅 ,能淡能艳 ,能细能豪 ,风格多样。柳永的新声创作成就卓著 ,影响广远 ,开拓了宋词创作的新时代 ,直接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是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元勋  相似文献   

12.
词是配合音乐的文学,故称"音乐文学"。它与此前音乐文学的区别在于以辞从乐。词人选择某支乐曲之音谱依照其节奏、旋律与声情而配制歌词,此为"倚声制词"。宋人完整的词谱或歌谱,它们是按照燕乐宫调分类的,每宫调之各词,其词字之右旁标注有燕乐半字谱。乐工与歌妓依据这种谱便可合乐演唱。宫调具有确定某乐曲——词调的音高与调式的作用。同一词调可以存在不同宫调的音谱,而各谱之旋律是稳定的。由于词乐的散佚,今存宋人词集仅有个别词人将作品按宫调分类,而一般的作品则未标注宫调。乐工与歌妓对常用词谱是熟悉的,他们见到某词调之词,即可合乐演唱,故多数宋词作品不必标注谱字与宫调。宋词的发展虽然存在纯文学之作品,就其基本情形而言,它仍是音乐文学,而且有稳定的音谱,因此与宫调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翻阅宋代文学就会发现:女性被重视远远超过前代.尤其在宋词中,已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同时,女性作为群体也空前积极地参与了文学创作.她们的作品以独特的面貌展示着宋代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情操,为研究宋代妇女在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女词人中,出入青楼的词人更加引人注目,她们的创作体现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不幸,这类词人被称为歌妓词人.宋代歌妓词人不胜枚举,如严蕊、洪惠英、聂胜琼,马琼琼等等,她们才华出众,审音识律,挥毫濡墨,登上须眉独占的文坛,以特殊的身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为处于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下的中国女子争了光.为什么大量的歌妓词人出现在宋代?究根溯源,这是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词文学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文人词从兴起到词体的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与唐诗、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并峙的三峰。宋词是有宋一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最灿烂辉煌的时代,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词这种文学样式并非到宋代才出现的,文人词早在隋代便已兴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路程,到晚唐才达到成熟,至宋代则大放异彩。本大试图探讨一下文人词的起源和词从兴起到成熟过程中内部特征的演变问题。一般认为,词兴起于隋代,最初称曲子词,是为配合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的演唱而作的歌词。歌词的作者起初主要是下层士子、民间艺人和歌妓,后来,文人逐渐依照词调模仿民间词来作新词,于是…  相似文献   

16.
词作为一门音乐文艺,它的生存形态在当初经常表现为创作与传播同步进行。即常常由词人在酒筵舞席上为歌妓应歌而作,付之歌妓歌唱。然而,词人与歌妓毕竟是两种身份、两种性别的社会成员,一个是创作主体,一个是歌唱主体,除个别例外,需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依托,或以词人为主体,或以歌妓为主体。词人表现得相当大度,他们往往把词的主体“让位”于歌妓,即放弃自我本位而转以歌妓为词的抒情主体。  相似文献   

17.
应当重新评价柳永的咏妓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咏歌妓的词,为许多封建文人所鄙薄。解放后对其评价仍存偏颇,这是因为批评者把作者与作品完全等同,把妓女视为“贱民”而排斥在人民范畴之外的缘故。柳永的咏妓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写歌妓的思想感情,忧愁痛苦;另一类是写作者与她们的关系及平等对待她们的态度。柳词中所反映的歌妓生活真实而又全面,可说是宋代烟花女子的一个缩影。柳永第一个把烟花女子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卑贱人物作为真正独立的人写进了词中,这是我国词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18.
晚明士大夫歌妓词是程朱理学禁欲思想消融之后的产物。晚明士人对歌妓的爱赏,就歌妓之美而言,没有停留在肉欲层面,而是上升到审美层面,以"态"与"韵"来观照歌妓;就歌妓之艺而言,除了歌舞技艺,更推重其诗词书画等文艺才能;就两性之间情感而言,大多能去除逢场作戏之虚情,而以真切、诚挚、深厚见长。晚明士大夫歌妓词的这种新变,与阳明心学"求乐自适""好色之诚"等观念流播中的变异及社会风尚的推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词一向被看作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主要功能是“娱宾遣兴”,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歌馆酒楼、席间尊前的歌妓口头传唱。歌妓“乞词”于词人,词人“赠词”于歌妓,不仅使词作得以保留、流传,也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再者,作为词之传播主体的歌妓是词人审美观照的主要对象,女色的参与,对词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刺激。词中大量的对歌妓曼妙无比的歌喉与仪态万方的姿容,甚至她们的发髻、纤足、小手、指甲等的描写,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20.
宋词与理学家—兼论朱熹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三百年是词的盛世。这种配合音乐的曲子词,为当时人所传唱传诵,风气所被,遍于朝野。因此,宋代各种人士,如帝王、卿相、武夫、文士、方外、隐逸、名媛、歌妓,以及市侩、走卒、野叟、村夫都有能作词者。宋代理学家讲正心诚意之学,在理论上当然是反对这种“侧艳”之词的,但是事实上却也不能不受其沾染。如果研究一下宋词与理学家的微妙关系,也是一个有趣味、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