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依据声调理论,研究采用语音测试法,对25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偏误从调型偏误、调域偏误和调长偏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型偏误是声调偏误的主要类型;母语背景和性别特征都是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重要因素;四声起点音和尾音的音高误差是导致调域偏误和调型偏误的重要因素.汉语声调教学的"阳阴去上连读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连读中定好四声起点与尾音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是:以高本汉汉语音韵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传入为契机,进入一个多元并举的时代;新文献的不断发掘,构成研究的一些新突破;多学科介入,促进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国语"与"汉语"两翼齐头并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赢得汉语音韵学的更大生存空间.现代中国汉语音韵学研究崛起,不同程度地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永岛的分析也折射出人们对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严重问题的反思;浓郁的军国主义意识,造就了"畸形"汉语音韵学的实用功能,偏离了正常的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3.
词序,是指词按照某一语言的规则在序列中所处的位置.由于汉语和日语在语法结构上的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词的排列次序也很不相同.其首要的一点是在句子结构中,汉语以谓语为中心,日语以谓语为归结.还有动宾结构、介宾结构以及否定结构中两者呈现不同的词序,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汉语和日语的语法特点,了解汉语和日语不同的词序规则,并阶段性地归纳、分析日本学生在汉语词序习得方面的错误及其原因,使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虽然只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却是传统的日本汉语音韵学向现代的日本汉语音韵学转变的过渡时期.它的特点是:在汉语音韵学的各个门类上都已造成了蓄势待发的势头;汉语音韵学在传统"汉学"与新"东洋学"理念冲突下,两种学术倾向并存;注重"训点"等新材料的挖掘,使音韵学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沿袭与发展"比较"的传统,进一步强调域外材料对音韵学研究的作用,扩大音韵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其时代局限性:汉语音韵学研究带有明显的"草创"印记,许多课题的研究尚需深入;各个门类成果比重不平衡;一些研究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确立;现代实用性功能还不突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俄罗斯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偏误问题为出发点,沿着"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从语音和语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论述了俄语作为母语对汉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教学法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力求从微观和宏观的双重角度为对俄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亚学生汉语学习特点,使用"长城汉语"教学模式对他们进行汉语语言的强化学习与训练,能基本实现汉语的听、说、读、写兼顾并重、齐头并进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达到利用汉语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当中,频度副词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频度副词单独成类的必要性;频度副词的内部分类及语义分析;非母语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频度副词偏误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汉语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习得过程、词汇认知、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等三方面.北美地区汉语新造词汇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词语借用途径的多元化、普通话词汇和对其他方言词汇的融合.结合在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北美汉语词汇现存的两个突出特点,北美汉语词汇教学既要有语言学理论的高度,又要具有接受词汇融合的力度.通过词汇习得概念,简要回顾近二十年来词汇习得,尤其是汉语词汇习得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北美汉语词汇现状,我们总结出了北美高校汉语词汇教学四个主要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积极性,注意平衡不同词汇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方面训练的力度,训练遵循难易顺序,重视汉语词汇和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受到所属文化群体及汉语水平的影响,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汉文化适应性呈现出复杂、变化的特征:高年级学生对在华生活的整体适应性略差于中级学生;欧美中高级学生对主流汉文化观念的适应性要弱于同水平亚洲学生;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欧美学生对汉文化观念的适应趋势呈“倒U形”,日本和韩国学生的适应趋势则呈“U形”态势等.因此,应根据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特征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并围绕核心文化观念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增加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以降低学生的不适应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机制不仅影响母语习得的效果,也对第二语言习得发挥作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榆入的作用在于激活这种机制.但"输入假说"也有偏颇之处,我们不应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疯狂英语"等创新式教学手段都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积极应用.其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环境与中介语僵化现象起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分析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特点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原因:母语与目的语的社会心理距离;母语干扰;反馈;和教师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研究僵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标志是:汉语音韵学研究步入了正轨,不再是"军事战略"下的语言研究附庸;汉语音韵学与日本"日本汉字音学"走向分野,各自承担着独立的学科职责;一些与汉语音韵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学术团体十分活跃;学术流派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科本身体系的建设;与发源地中国学术交流有步骤地进行,成果开始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各个门类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其特点是: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上突破原有思维束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学科意识强化;比较传统得到了弘扬,增强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性;学术发展明显受到中国等国学者的直接影响;文献相承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基础更为厚实,视野更为开阔。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强化的方面,比如,汉语方音史研究还很薄弱等.  相似文献   

13.
"浸入式"教学指学生在学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被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本文就"浸入式"教学在留学生汉语习得中运用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该教学法将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汉语环境,着力将听力练习浸入阅读教学,将口语练习浸入写作训练,促使留学生改变学习思路,改变读写练习的方法,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用法建构语言习得理论框架内对一名北京话儿童01;06-04;00岁的主谓结构发展情况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把早期儿童主谓结构的发展分为单词组合阶段(01;06-02;00岁)、动词孤岛结构阶段(02;01-03;00岁)和与成人结构相似的阶段(03;01-04;00岁),通过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的描述与分析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儿童习得语言并非从抽象性而是从具体性开始的,习得过程是逐渐的,新的用法总是在原有用法的基础上加上或填充一点;早期儿童习得句子是基于词项(item-based)的,即围绕着一些具体的单词和短语来组织,而不是围绕着系统庞大的句法分类或结构,早期儿童的句法范畴是在习得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持续攀升以及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增温,对外汉语二语教学及其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从20世纪80年代发端至今,对外汉语二语教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针对不同语言技能、各类语言要素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等主题。已有对外汉语二语教学的研究,缺乏注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实证性研究、针对语料的直接性研究;未来研究应立足于汉语本体,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外汉语二语教学的本质内涵、特征功能及其理论基础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粗放型、封闭型、随意性、无序化、低效率的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隐性课程的作用。基于世界上先进的认知心理学和语言生成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汉语习得模式的基本策略是:教学设计情境化、学习过程游戏化、师资构成多元化、日常生活中国化、校园活动经常化、对外交往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元7世纪开始到幕末、明治初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汉语音韵学形成了独有的学术传统。它不同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学者的传统汉语音韵学,充分展现了日本学者进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从训释汉字读音入手,赋予汉语音韵学以日本"汉字音"的丰富内涵;汉字音解读与"悉昙"语音理论结合,使理论与方法更为系统化;汉日外语音的多重比较"考据",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比较"思维方式;日本传统"汉学"名目下的音义书、辞书、韵图等与汉语音韵学相关的著作异彩纷呈;汉语音韵学的标记理论十分发达,具有明显的日本化研究优势。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习得“被”字句固定格式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留学生输出的“被”字句固定格式是指“被…给…;被…所…;被…把…”三种,并对这三种格式进行了偏误分析,发现:“被…给…”的主要偏误是在较书面化的句子和“被”中误加“给”;“被……所……”的主要有两类偏误,其一是误加动词补足成分或宾语,其二是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用该格式;“被……把……”的主要偏误有四类,其一是用“把”引进工具,其二是“把”、“被”错序,其三是主语与“把”字宾语不具复指或领属关系,其四是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仅在“把”字构件中成立。该考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是留学生在进入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后的难点之一.由于成语在结构、语义和语法方面的特点,使得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因此,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成语教学的研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本文运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过程中的偏误情况做系统性的分析,深入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汉语情态范畴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与本体研究相比,近年来,汉语情态动词的习得,特别是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迅速开展起来,从最初的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到迁移研究、习得过程研究,从语言学描写到认知视角解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和深化了汉语情态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同时也存在着研究模式单一、研究方法探索滞后、习得心理机制探究不够深入、习得的分支领域拓展不够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