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列宁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学说(蒙文) 八·博兹嘎尔 蒙古((经济问题》1980年第2期列宁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蒙文) T·巴塔 蒙古《经济间题》1980年第2期列宁关于外贸特权间题的学说 在蒙古的实行(蒙文) H·奥其尔巴勒 梦’蒙古《经济问题》1978年第3期经济研究工作的重要问题(蒙文) n·鲁布桑道尔吉 蒙古《经济问题》1978年第3期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的理论方法(蒙文) y·其莫德 蒙古《经济间题》1977年第2期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理论与实践间题(蒙文) y·卡木巴尔 蒙古《经济问题》1978年第3期关于蒙古人民共…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来,刘绍棠同志,怀着报效于人民的热切心情,以其家乡——北运河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展现了北运河一带农村发展变化的战斗风貌。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不少有血有肉的人物,产生了一股诱人的艺术力量。这里,我想就其中的三个农村妇女形象发表一些感想。所谓“三个农村妇女”,指《蒲柳人家》(《十月》1980年第3期)中的望日莲,《二度梅》(《芙蓉》1980年第4期)中的温青凤,《绿杨堤》(《北京文学》1982年第3期)中的牛水芹。她们都是普通农村妇女,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是毛岸青、邵华同志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原载《人民文学》1977年第九期。197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转载)  相似文献   

4.
刘心武同志继《班主任》(《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期)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没有讲完的课》(《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北京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爱情的位置》(文艺丛书《十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面对着祖国大地》、(《鸭绿江》一九七八年第八期)、《醒来吧,弟弟》(《中国青年》一九七八年第二期)等几个短篇,作者完全摒弃了“四人帮”的“帮规”、“帮法”,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在这六个短篇中,塑造了真实可信的时代英雄,歌颂、赞美了社会主义光明,并大胆地触及了现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对生活的深邃思考,提出了千百万人关心的社会问题,无情地暴露和有力地批判了“四人帮”毒害青年一代、腐蚀人灵魂的罪恶。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同志继《班主任》(《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期)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没有讲完的课》(《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北京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爱情的位置》(文艺丛书《十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面对着祖国大地》、(《鸭绿江》一九七八年第八期)、《醒来吧,弟弟》(《中国青年》一九七八年第二期)等几个短篇,作者完全摒弃了“四人帮”的“帮规”、“帮法”,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在这六个短篇中,塑造了真实可信的时代英雄,歌颂、赞美了社会主义光明,并大胆地触及了现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对生活的深邃思考,提出了千百万人关心的社会问题,无情地暴露和有力地批判了“四人帮”毒害青年一代、腐蚀人灵魂的罪恶。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3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对《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作了初步整理。二十年后,即1976年夏,为了辅导同学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即武州山石窟),根据《校注》的某些推论,结合北魏当时的历史情况,编写了《云冈石窟分期》的参考材料。粉碎“四人帮”后,略作修饰以《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以下简称《试论》)为题,发表于《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1980年2月,日本长广敏雄先生写了一篇《驳宿白氏的云冈石窟分期论》(《宿  相似文献   

8.
刘毓庆同志提出文学史著作应当分六期来编写。第一期:文学的古朴时期(即太古至秦)。第二期:文学的朦胧时期(两汉)。第三期:文学的觉醒时期(魏晋至初唐)。第四期:文学的纯熟时期(唐宋)。第五期:文学的维新时期(元明)。第六期:旧文学的收场时期(清代)。(该文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七年五期)。 他认为,就目前的文学史著作而言,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这种按社会意识形态分的;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种按朝代分的和按历史时期分的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他指出“‘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这样按政治社会史的阶段去分割文学史显然是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9.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研组编的《文学研究动态》1979年第3期上,以《1978年全国各报刊关于先秦至隋文学研究概况》为题,摘登了我报多篇文章的论点。如在《近年来关于陶渊明评价的不同意见》标题下,首先摘录本报1978年4期王宽行、张如法的《也谈陶渊明的政治倾向》一文的沦点,后面又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基于革命斗争和工作的需要,茅盾曾使用过许多笔名(别名)从事文学活动。因而,整理、辑录他的笔名,便成为对茅盾的创作和文学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有关这方面,过去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印行)、上海古旧书店的《笔名别名索引》等,都曾做过一些工作。文化大革命后,艾扬的《茅盾名、号、别名、笔名辑录》(《文教资料简报》总第64期)收录得较详;稍后查国华的《关于茅盾的笔名》(《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则又把茅盾的部分笔名较为具体地落实下来。  相似文献   

11.
曹禺同志接受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的嘱托,着手写王昭君历史剧。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构思,终于写成、发表(《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并已在北京演出了。这是当前剧坛上一件大喜事。老作家的新作品问世,为我们新的长征道路增加了光彩,受到了文艺界的热  相似文献   

12.
故事传说: 很多故事传说反映了仡佬族人民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批判。 如《拉朗找到了金子》(见《金钟山》1982年第一期)讲的是:独仔拉朗在外公的循循诱导下,学会挖地、种玉米和薅草,终于有收获—找到了金子。 这个故事是对劳动的赞颂—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摆脱穷困。 对假丑恶鞭挞的故事也不少,如《卖屁香香》、《义林报仇》(《广西民间故事资料》第一集,广西民研会1980年9月编印)和《聋兄瞎弟偷羊》(《广西隆林磨基乡仡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4年10月编印)等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文》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特图克同志的论文《蒙古语的状态词》(以下简称《状态词》)。作者对“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的三组词,即:  相似文献   

14.
深大学人     
刘洪一 教授 深圳大学教务处处长、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1960年 8月生,江苏徐州人。 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 1993年晋升副教授, 1997年晋升教授。曾任深圳大学中文教育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犹文学—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 3部,其中《犹太精神》 (1995)是国内第一部从文化综观的角度研究犹太民族精神的理论著作;《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研究》 (1995)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犹太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专著。另主编著作 6种,出版译著数十万字。在《外国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同时,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力、公室。 1978年6月,江苏省恢复建立侨务处(1980年起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1978年11月,全国侨务会议和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79年4月,江苏省召开全省侨务工作会议和第一次归侨代表大会,宣告成立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1980年1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全国侨联在福建泉州联合召开全国侨乡、侨联工作座谈会,提出侨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1981年5月,国务院侨办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善始善终地复查纠正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主语的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会引起结构上的混乱.例如:(1)……“四人帮”大批特批所谓“口袋主义”,大肆鼓吹“知识到手,人被夺走”,把我们思想搞乱,不敢进行学习.(《人民教育1978年第一期》)(2)一天,他将一只钉在木板上的蜻蜒标本引蚂蚁吃,被他母亲看到了,于是就揪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中国的社会团体举行了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180周年诞辰的活动,长期中断的翻译和重版普希金作品的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恢复。 1979年出版了刘辽逸翻译的《杜布罗夫斯基》(1958年上海版的重版)和梦海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1962年版重版)。此外,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出版了以普希金同名小说《暴风雪》为书名的译作集。 1980年中国开始出版专业性刊物《苏联文学》。第1期刊载了戈宝权翻译的普希金诗歌。 1980—1982年,大规模地重印了50年代翻译的普希金作品,同时一些作品还在杂志上重新发表。1983年开展了普希金作品的普及工作,开始出现数量更多、文学性更高的新译作。  相似文献   

18.
《横江词》是李白很重要的一组诗。我在《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对“横江”地点及诗的写作年代作了探讨。后来,何庆善同志针对拙文写了《谈〈横江词〉的写作背景——兼与李协民同志商榷》(载《郑州大学学报》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何文”),同意拙文关于“横江”地点的论述,但却认为前人黄锡  相似文献   

19.
苏联《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1983年第2期发表了苏联哲学家1980—1982年间主要著作的目录简介。现摘译如下:《社会:系统、认识与管理》(В.Г.阿法纳西耶夫) 本书是《系统和社会》(1980年)一书的续篇,论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认识各种系统的途径与方法。书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二期曾刊载《1980年预计召开的若干国际性社会科学会议》,现根据美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四期资料,续刊1980—1982年国际性社会科学会议如下(第二期已刊出的内容从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