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建国以来国内史学界曾发表不少论著,其中有的论著对关心民族关系史的人们很有启发。在消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今天,相信有关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好论著会不断问世。对于民族关系史的处理是否得当,也必然要联系到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我国民族关系史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在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一文中做了概括的论述,我个人基本同意他的  相似文献   

2.
金宋关系史是研究宋史、金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东北地方史等学者所十分关注的课题 ,然而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的著作问世。赵永春新著《金宋关系史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 1 999年版 )一书的出版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该书共分总论、宋金“海上之盟”研究、金宋和战研究、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研究、附录五编 ,对如何处理中国历史上民族政权之间关系、宋金关系的主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宋金“海上之盟”、宋金之间的战争与讲和、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书后附有金…  相似文献   

3.
语言史模式与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刘薇琳有关近一些年学术界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讨,最简要的回顾可以提到,198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被称为“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规模较大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会后由费独健先生上编了40多万字的文集《中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98学术窗     
《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余三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22.5万字。该书前有王富仁教授撰写的长篇序言材于研究者的研究》。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学者研究”,包括一篇综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四篇关于哲学学者研究的论文和六篇关于文学学者研究的论无中编“学者风采撷录”;下编“学术书评”。王富仁“序言”指出,著者“把自己这部著作定名为《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我认为是很好地抓住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文化发展的特征的”。《阐释修辞论》童山东、吴利权著,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的关系,恰当地肯定它的历史功绩,指出建党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6.
蓬国: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古国?──试解中缅傣掸民族历史上的“蓬国”之谜何平在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关系史研究领域,除了泰族的起源这一问题之外,争议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关于我国傣族和与之同源的缅甸掸族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过一个“蓬国”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湖南师大政治系刘仁荣副教授编著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一书,最近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特点为,一、体系新。全书分四编,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个体系源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且又有创新。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当前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建国以来,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明显的讹误和混乱。下面试对其中若干主要的理论问题,略陈管见。一、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争议最大的根本性问题。由于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不同,因而在其他许多问题上,也必然产生歧异的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9.
我在今年四月份的“文史哲”什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略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及其它”——答陈湛若先生的文章。当时因写作时间的限止,并没有很好地把我自己的正面意见说清楚。最近接到三联书店的通知,知该文已被骗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所编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一书中去,并要征求我的补充意见,因此,我想乘这机会,把我最近研究“中国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历史特点及其特有的内在规律性。作者认为:“中国”这个概念应与历史上的“朝代”相区别;多民族的中国是中国务民族在历史上逐步实现统一的;所谓中原正统和古代各民族无法往来等论点不符合历史实际。文章还论证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杂居、近百年中国民族关系的变动和民族关系的历史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民间文学界开展的“关于改旧编新问题的讨论”中,贾芝向志在《民间文学》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和方向》(以下简称《方向》)一文中说:改旧编新“这种观点是‘文化大革命’延续下来的极‘左’思潮的一种反映。”四个月后,他在该刊同年第七期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工作的方针问题——兼评张弘同志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评点不仅是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一种主要样式,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独有的民族样式,为世界其他民族所罕见。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小说技法主要见之于小说评点。研究小说评点,对于研究我国小说、小说理论、小说技法和古代小说批评都是大有助益的。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唐人成玄英曰:“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字作‘县’字,古县字多不着‘心’。”这里的小说指的是与高言宏论相反的、没有什么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更加具体地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说,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解决这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是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古代到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 ,可以概括为 ,“一衣带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在两国关系史上 ,历史意识形态的相同性 ,成为连接两国关系的深层纽带。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礼治体系”① 形成以来 ,两国又同在一个国际体系之内 ,“辅车相依”的涵义与这一体系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到了近代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朝鲜 ,两国关系变为“唇亡齿寒”的关系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意义愈加重要起来。可以说古代到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层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本刊编籽部(1.2)毛泽东防止和平演变思想的历史评价及其继承发展……何莲女姚康乐 艾凯林(1.10)邓小平关于农民问题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兼论农民问题与中国的改革、发晨和稳定………………………熊宗仁(1.17)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顾水隆(2.2)弘扬儒学精神 培养“四有”素质……………………………… 周溯源(4.30)抡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和继续推进一’“”“”’·”””……‘··’………·…  相似文献   

16.
罗木生 《学术研究》2004,(11):143-144
由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练铭志、马建钊、朱洪等同志撰写的<广东民族关系史>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有关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第一本专著,是广东民族研究工作的一大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编凡14章.作者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结合田野调查,以近50万字的篇幅,从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和族源关系等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在广东这块土地上民族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很值得今天生活在广东和热心研究广东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人们认真一读.本人从事民族工作,读后倍感亲切,受益匪浅,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国“公私”这一思想史上的问题 ,海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 ,题目是“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1] 在这篇论文中 ,我从宏观上讨论了中国哲学中“公私”观念的基本意义及其演变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是“‘私’的抬头及其合理化倾向” ,我简要地考察了明清之际作为与“公”相对的“私”是如何被自觉并被合理化的。作为结论性的东西 ,最后我指出了中国“公私之辨”存在的问题及其克服的途径 ,强调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公私关系” ,就需要划定“公私”的界限 ,因为“大公无私”就容易成为其反面的“大私无公…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总结了建国以来国内各民族新的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实践证明,发展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离不开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一个正确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大团结的指导思想,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正在深入人心,成为我国各族人民言论和行动的一个准绳。在民族理论研究工作中,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领域里,胡钟达先生的近著《明朝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五期),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佳作.明朝与北元—蒙古的关系,作为十四世纪中至十七世纪中二百余年间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历史上的蒙汉关系,包括明代蒙汉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论著屡有所见,在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北元—蒙古算不算当时中国的一个政权,明朝与北元—蒙古的关系是不是当时中国内部两个并列政权的关系,这样的核心问题,论述者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