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逻辑与怀疑--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4,31(5):46-51
“可说的东西”和“不可说的东西”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的界限 ,逻辑与怀疑同构其中。实在论、遵从逻辑语法的语言记号、记号的指谓前提是构造《逻辑哲学论》的脚手架 ,但它们因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而表达着《逻辑哲学论》的怀疑 ,《逻辑哲学论》所内涵的怀疑及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承诺决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主题 ,从而成为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维特根斯坦的宗教哲学思想王志成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目的是“为思维划定一条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述划定一条界限”①,通过划定界限就可以明白大量的哲学问题是建立在误解我们语言的逻辑之上的。因此本书的意义也就...  相似文献   

3.
《人类理解研究》是近代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本主要哲学著作,是他接受了处女作《人性论》失败的经验教训后,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选材而写成的。这本书文字简洁通俗,内容充实集中。休谟自己也认为这是“包含他的思想感情和哲学原理的唯一的一本书” 《人类理解研究》,顾名思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不是被誉为康德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就被蔑视为哲学的破坏者。普林斯顿大学考夫曼教授写道,“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给哲学指出新的方向,但唯有维特根斯坦是两次做到了这一点”:作为逻辑学家和作为语言哲学家。美国哲学教授巴特莱第三(William Warren Bartley Ⅲ)在他发表他的维特根斯坦传记(德文版书名《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后,引起了维特根斯坦门徒们的公愤。因为巴特莱将他们的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有“失人的尊严”。因为巴特莱虽认为除了波佩尔之外,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但也说他“不是一个很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说维特根斯坦是个同性恋爱者,“他喜欢放荡不羁的几乎无法控制的乱交”。1911年秋天,维特根斯坦认识了罗素  相似文献   

5.
许国艳 《社科纵横》2012,(3):113-115
"家族相似性"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这个概念,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成功地批评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概念。通过仔细解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文本,本文对"家族相似性"这个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章雪富 《浙江学刊》2003,1(1):71-76
英国的近代经验主义传统演变成现代实证主义之后 ,开始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态度寻求关于哲学的重新界定 ,试图清除哲学的形而上学幻想。然而 ,实证主义却把形而上学转换成了心理主义哲学。这就是说 ,在实证主义传统中 ,形而上学不是终结了 ,而是有了新的形式。后期维特根斯坦一反他早期的实证主义态度 ,既反驳罗素的物理主义的心理哲学 ,又深入地批评了休谟、马赫和他自己的早期心理哲学主张 ,即将“心理”本体论化、神秘主义化的倾向。心理哲学构成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基本主题。从对心理主义哲学的批评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与现象学的相互呼应关系。可以说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体现了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与欧洲大陆唯理主义传统的合流。  相似文献   

7.
高云鹏 《社科纵横》2014,(3):114-118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中,一方面他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的概念代替其前期哲学中所强调的逻辑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通过对科学与宗教的考查,也表明了对其前期哲学中所推崇的科学主义的反思。这两个方面都是其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表现,也都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尝试对上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8.
占据维特根斯坦思想核心地带的,是其艺术气质而不是科学精神。对维特根斯坦而言,音乐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衡量精神事物的尺度;作为深层的精神背景,音乐深刻影响了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结构形式,其还有以音乐阐述哲学思想的偏好。新的思想方式必然伴随新的述学文体。维特根斯坦是出色的文体家,“语言批判”贯穿其思想脉络的始终,并赋予其哲学著作以长久的文学价值。维特根斯坦将哲学视作一种语言行动,即一场与语言的搏斗,由此而展开了以思其非思、以言其不可言的“诗化哲学”;后期维特根斯坦修正了“唯名论”思想,把语言从形而上学返回到日常生活的使用当中,使哲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语言“构成性”“生成性”双重结构的认识,维特根斯坦以“描述性”语言克服了“语言的空转”,立体呈现超因果思想的生成过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强度使自己成了未来知识界的智慧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发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观念》一书作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历史思维与认识论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作者认为: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在于反对实证主义史学,为历史学寻找一个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自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早年就对逻辑感兴趣,他不仅研究了胡塞尔的《哲学研究》,并且熟悉弗莱格的工作和他的《数学原理》.他还精通经院逻辑:他在大学授课的论文题目为《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和意义的学说》.他曾在马堡大学作了题为《莱布尼茨逻辑的形而上学基础》的系列演讲.本书是德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发表已逾五十周年。艾思奇曾把这部著作和《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同称为“哲学上的划时期的著作”。我同意这一见解。由于《论持久战》作为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已经经过抗日战争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研究军事问题的活逻辑,比《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哲学著作,更能反映毛泽东真实的哲学思想。葛兰西说得好:“政治家往往也从事哲学的著作,但是他的‘真正的’哲学恰好应该从他的政治论文中去找。”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写过专门的逻辑学著作《逻辑》一书。由对逻辑学研究,金岳霖又进一步研究了逻辑哲学的问题,包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逻辑的必然性的内涵、不同逻辑系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构成了金岳霖逻辑哲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研究逻辑学的认为是哲学,研究哲学的又认为是逻...  相似文献   

14.
苏联A.图尔苏诺夫著,莫斯科, 政治书籍出版社,1977年版。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79年第3期本书首先论述宇宙学的对象、地位以及它同哲学的关系。哲学著作中常常说,现代宇宙学是边缘科学,处于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的接合部位。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宇宙学是物理学的宇宙学说。尽管宇宙学同宇宙这个无穷无尽的客体打交道,但是它搬开属于哲学和天文学的宇宙问题,专从物理结构和几何结构方面研究宇宙。  相似文献   

15.
问:罗梯教授,你最近写了一本书:《哲学与自然的镜子》,这本书在英语国家引起了评论。你在这本书中表明,哲学的分析运动已发展到了结其自身的地步,当前更需要一种哲学的诠释。你能否谈谈关于你进入哲学的道路,你的主要的发展阶段,以及你的必须自我斗争的思想倾向? 答:我作为一名大学肄业生在芝加哥大学上学,我在那里攻读研究生课程。我那里的老师是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者)、哈茨霍恩(怀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扩大米歇尔·富科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比较的一个初步尝试。这一工作开始于我的《分裂的逻辑》一书,在那里我讨论了富科后期的著作。本文无意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而只是想寻求确立两个基本的观点:首先,不能把在富科后期著作中自我设立的主体性的回归仅仅看作是一个首尾一贯工程重点的转移(象德累兹在他论富科的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而应看作是富科早期著作中难以克服的矛盾的产物。是对早期著作中的许多假定的否定。第二,富科引进主体概念的形式,即作为对哲学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政治意义的非辩证的否定,其所带来的问题同它所解决的一样多。  相似文献   

17.
古代印度哲学派别繁多,经典浩瀚,曾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到了近现代,印度人民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传统和思想遗产的,又是如何以哲学思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追求呢?黄心川先生所著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教材。在外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对东方各国哲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现代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更为罕见。从这方面看,《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国哲学研究园地填补了一个空白。多年来,我国虽然出版了几部研究印度哲学的著作,如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出版),黄忏华的《印度哲学史纲》(1936年出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生涯关注的主题和重心是语言问题.他的元伦理学思想可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标志,关注的主要是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认为伦理学是超验的,不是一门科学,无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前期思想主要影响了维也纳学派、艾耶尔、史蒂文森等人,促使他们全面反思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从而否定伦理学的科学地位,视伦理概念为假概念,伦理判断为既不真也不假的伪判断,并将其作为“没有意义”的东西排除出去.后期则以《哲学研究》为标志,提倡日常语言分析,主要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特别是图尔敏、赫尔、麦凯等元伦理学家,促使他们从描述主义的指称论意义观转向非描述主义的使用论语义观,重新关注日常道德语言,从其具体的历史的实际用法出发,对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进行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匈牙利的 Laszlo Harsing教授是位造诣极深的学者,他在非经典符号逻辑及其在科学哲学的应用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1981年他用匈牙利文发表了《科学论证的逻辑》,次年又出了这本书的英文缩写本《科学推理和认识状态》。在这本书中他试图以逻辑和数学为工具重建合理的科学推理结构,这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颇值得我们借鉴。 “假说”是我们熟知的概念, 但经过 Laszlo Harsing的工作之后,它已有了新的内容。 论证,就其目的而言在于增加我们的知识;而作为论证基础的假设正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因而如果能丰富以前的知识或导致科学进步的新知…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在Т.И.奥伊泽尔曼院士领导下由苏联著名哲学家集体编写的.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列宁哲学遗产的基本问题,探讨现代条件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加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修正主义.书中指出,辩证法各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今天仍有迫切性,在我们的哲学著作中引起广泛争论,因为它对哲学知识统一和发展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