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名作为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姓名反映了个体与家庭伦理实体的伦理关系,是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近年来,人们对姓名的随意使用和更改,表现出对姓名伦理认同的缺失和道德自由的彰显,其深层原因是家庭伦理精神之式微、伦理——道德生态链的断裂。通过家庭的伦理回归、建立伦理与道德的价值生态,才能实现对姓名的伦理认同和回归。  相似文献   

2.
制度作为伦理的现实基础 ,以其优先性对伦理具有决定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家庭伦理的建构与运作也应该由现实社会制度提供依据和支撑。这就要求家庭伦理以既有制度为基点、以制度伦理为中介 ,借助“制度—制度伦理—伦理”机制 ,与制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使自身的建构与运作取得合法性、有效性 ,最终保证家庭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个体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以及依赖时间之长短会因进入文明社会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维持中国传统家庭和西方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和秩序就有所差异。但家庭伦理的基本构成却都包括这样一些方面:家庭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缔结婚姻的目的、意义;以及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通过人物的生活片段与内心思绪等平淡的描写,引导读者进行深层的伦理思考.其创作本质在于用文学反映整个时代的伦理风貌.在多篇短篇小说中,厄普代克将主人公置于相应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通过人物的伦理选择与相应的结局表现他的伦理意识;借助家庭关系组成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探讨家庭伦理,延续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异国的言行举止,阐释了人道主义伦理观,即婚姻理性化、种族平等化,乃至政治民主化的伦理意识;利用琐碎的生活细节,回应当下的生态困境,体现其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5.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孝与慈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而支撑这种基本规范的是孝慈精神。孝慈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养育的、调节家庭长辈与晚辈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理念,即长辈应关心爱护晚辈以尽慈道、晚辈应敬爱长辈以尽孝道的思想意识。孝慈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家庭伦理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家庭纵向伦理关系的内在需求;二是现代家庭功能实现的伦理保证;三是构建现代家庭伦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重构中国家庭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以家为本”,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基本面已经与现实的家庭伦理生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既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现代家庭生活,也不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提供相应的伦理依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拖了中国现代化的后腿。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8.
伦理是梁漱溟一生主流思想中的“航标性”话题,其内涵有三个要点:一是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二是伦理为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互间之情谊关系;三是新的伦理重点转移到团体与个人关系之间.家庭伦理生活的价值显然被梁漱溟无限放大了,我们只能在严格分明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界限的情况下认取其家庭伦理中美妙而有限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庭伦理教育是整个社会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德治国、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家庭伦理教育的研究 ,对于充分发挥家庭伦理教育的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家庭伦理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庭是最现实、最直接的伦理实体和伦理关系,研究社会伦理关系,必须研究家庭伦理关系。家庭伦理关系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婚姻、家政、家族和姻戚。其中,婚姻作为实体性的伦理关系,包含两性关系的自然方面、婚姻双方的爱情和维系婚姻的礼法;家政则体现着伦理关系的实体性,是家庭伦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是以战乱为背景、以家庭为载体、以生命为维度的创伤叙事。作品展现了主人公自幼因亲情缺失而遭受创伤、在追寻亲情的过程中因伦理困境被迫回溯当年的创伤记忆;对创伤记忆的回访帮助主体寻回创伤的意义与个体身份,而后又在亲情的抚慰下获得救赎并完成创伤的疗治。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胡塞尼的创伤叙事蕴藏着深刻的伦理内涵:个体创伤记忆、集体创伤历史的形成与治愈主人公伦理身份的缺失——追寻应有的伦理身份——伦理身份的获得这条主线紧密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位视角独特的作家,胡塞尼从个体创伤的视角窥见家庭、从家庭的角度洞察社会,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家庭伦理关系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传统主流伦理范畴系统的核心部分,并且推而为家族伦理和社会的一般伦理,最后还演变成为政治伦理的核心范畴。现代社会中孝之伦理应该“归位”,即从传统社会中那种无限推扩转为回归其应该占据的位置,恢复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消解其在政治领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农民的主体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促使其家庭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家庭本位走向个人本位,从父权制、夫权制走向平权制,从传统伦理观念走向现代伦理观念等。但是,在主体性强势崛起的过程中,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农民未能很好地处理义与利、理与欲、主体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导致农民的主体性走向了扭曲、沦陷和旁落,致使其形成的家庭伦理观念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未来在构建新型家庭伦理观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价值原则与价值承担之间的关系,使主体性的提升与欲望、情感的满足处于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元杂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 ,展示了封建社会不同家庭的伦理冲突 ;暴露了伦理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揭示了伦理精神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国家伦理"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伦理实体这一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定义,其定义为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实体其内外诸因素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达成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其伦理内涵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实体;国家伦理以追求至善为它的价值目标;国家伦理是国家这一有机体内外诸因素的辩证发展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的内涵较传统社会来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或逐渐消失,如:孝内涵的不断缩小,父母对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女性从属地位的弱化,无媒不成婚成见的抛弃等;二是现在社会中家庭伦理部分内容的新生,如:核心家庭结构不断从联合家庭中分离,老人地位下降和年轻人地位的提升,婚姻两性间的平等趋势的渐渐确立,家庭功能的缺失或者部分市场化等。这些变化出现了对反对基础主义、否定权威主义等后现代思想的省思,并在对这种省思的解读和分析中呈现了构建新时代家庭伦理内涵的要求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家庭责任伦理是指导农民代际互动行为的价值规范,父代是接力行为的行动主体也是子代反馈行为的评价主体,父代责任伦理影响农民家庭代际关系与养老秩序。城镇化背景下父代责任伦理进行了适应性调适,低龄父代延长资源积累时间,高龄父代克制消费需求,父代接力行为扩张。孝道话语在父代责任伦理调适下发生变动,孝道履责主体多元、孝道标准下降、孝道约束力弱化,父代为子代的反馈行为减负。为重塑农民家庭养老秩序,家庭养老法制融合孝道建构起有利于父代的保护话语,然而家庭养老法制保障力度加强却未同步改善农民家庭养老秩序,应然法律话语与实然孝道话语的分离是理解这一悖论的关键。家庭养老法制要立足于父代责任伦理的调适以及孝道话语的变迁,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父代主体意识为原则优化家庭养老法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迁徙与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家庭结构、功能以及人们的家庭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到现代核心家庭的变动;生育观念从传宗接代到精神慰藉的转向;代际责任关系从传统父慈子孝到单纯抚养子代的转移;代际交往关系从血缘群体到朋辈群体的扩展。由于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得家庭代际伦理的评价标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家庭代际伦理关系中心的下移;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核心的转移;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平等化;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惟一性。家庭代际伦理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其职能,维系家庭的和睦,追求家庭的和谐,让家庭真正成为自由、舒适、温情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历史地考察了家庭伦理产生的过程,对传统家庭伦理的社会作用进行了评析,指出家庭教育是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