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九五二年到炼焦化学车间做统计工作的.全车间只有我一个统计员.我过去没做过统计工作,对化学生产知识也一点不懂,所以一开始时工作总是做不好,报表不及时,文字说明作得更差,不仅报送不及时,内容也非常空洞,对车间生产更谈不到起什么作用.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下,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逐渐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是很不够的,以为车间统计员整天忙着为科室写报表,好像是在我们车间里的"驻厂员",对我们车间本身工作没有什么作用,因而也就不过问统计工作,更不知道利用统计工作,要了解生产情况,就是向车间里跑,但跑来跑去,还是心中无数.后来加强计划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统计人 员参与各种决策的机会越来越多,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在这种既面临困难又面临机遇的新形势下,作为车间统计人员同时也是生产管理人员,几年来,通过积极运用统计手段参与车间生产管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 在现代化大型企业中,生产车间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车间生产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企业经营的成败。 生产管理大体上可分为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方面。在生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控制,在企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生产管理中的控制是根…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厂劳动统计工作是比较薄弱的,尤其在各生产车间实行岗位定员后,要求通过劳动统计数字来指导企业生产,挖掘企业潜力,劳动统计工作也就更显得落后于客观的需要了.为了加强劳动统计工作,提高劳动统计数字的及时性与正确性,我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统计人员参与各种决策的机会越来越多,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在这种既面临困难又面临机遇的新形势下,作为车间统计人员同时也是生产管理人员,几年来,通过积极运用统计手段参与车间生产管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车间年产锻压件的设计能力为8,500吨,拥有1,250吨水压机等大中型锻压设备,有近300名职工,分为23个生产班组.1976年以前,车间的班组统计工作是一片空白,生产上“吃大锅饭”,好、坏不分.1976年以后,我们开始重视班组统计,并狠抓了三项工作,[1]建立和健全了班组生产日报和车间生产日报等原始记录;[2]反复强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培训班组统计人员,让他们熟悉统计指标的含义、口  相似文献   

7.
文字说明开展以前,许多统计工作同志都不知道如何做文字说明.—般都是一面做表,一面到车间问问情况,或根据车间报表的说明凑上三五句写成文字说明,内容既贫乏又不具体,数字与情况脱节,老一套.如原油生产超额完成计划时则写页岩好、含油率高、三班操作统一;产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从我厂试行经济责任制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经济责任制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给统计工作增添了新的内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主管系统内部或一个企业内部,有意识地培养一个厂或一个车间搞好统计工作,以便摸出经验,全面推广,是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阜新矿务局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供各主管机关、各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统计工作大改革以来,我市不少单位都运用预计分析的方法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现在有些单位已经把这种方法推广到生产车间和生产小组了(如晋西机器厂、烈军属工厂等).所谓预计分析就是运用编制预计数字的办法,在一个计划生产周期未结束之前,进行生产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研究工作.这种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各个单位运用以来,都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在把有些单位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厂的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销售量不断增长,1986年仅纯棉纱和麻棉纱出口就达22575件,占棉纱总销售量的60.86%,比上年增长1.3倍。出口产品的增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出口产品的生产任务。我是生产出口纱车间统计员,根据新的情况,我注意改进统计工作,为完成出口任务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郭龙飞 《山西统计》1998,(11):42-42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根据目前的企业管理状况和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一、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前哨阵地,是以人为中心的第一线管理。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建立起以生产操作工人为主的劳动组织,即车间、班组和岗位;机关科室、生产后勤等部门的人员必须到现场服务,保证生产第一线能够连续不断地运转。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工作标准、质量标准,并形成企业标准化体系;劳动定额、消耗定额、计量检测、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都要制…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统计数据由班组(柜台)到车间(商品部)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如宾馆饭店等,主营业务即接待人数的统计则由客房部或业务部负责.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小厂的综合统计员,从事统计工作26年了。为了做到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准确无误,我就主动深入到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去摸清情况,与大家一同研究商量,并且还配合车间把生产计划完成实绩用黑板报形式公布,用各种图表箭头表示出来,使工人们一进  相似文献   

15.
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普查工作的成败,如何搞准各调查单位的普查数据是各级普查机构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所指的"三下"企业是指除规模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其它各类企业.这一类企业单位数多、规模小,有账但核算基础比较薄弱,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上报的数据与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比明显偏小.普查调查取数时面临有账可依但不可信,数据评估又受调查制度制约的两难境地,本文就如何搞准"三下"企业普查数据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我被分配到青岛国棉七厂包布车间做统计工作.最初和厉明同志一样,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一种加加减减算百分数的工作,确实“枯燥无味”.以后在党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改变了这种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这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统计服务格局的转变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本身不是决策主体,而是执行政府制定的生产任务的车间,因此企业统计没有必要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企业统计只能是政府部门获取企业内部信息和监督企业生产的主要渠道,只能是政府统计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统计的唯一功能是为政府统计服务.后来提出企业统计服务对象的二元论即:为企业本身服务同时为政府服务.但仍未摆脱“以服务政府统计为主,服务企业为辅”格局,而且为政府统计增加企业统计的任务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18.
衡水市曙光油漆厂是一个只有150人的乡办工厂.自1986年以来,该厂每年人均创产值14万元以上,提供利税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乡办小厂在全国油漆行业独占鳌头呢?笔者在对该厂进行调查后认为:除了有一个开明的领导班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厂从厂部到车间、从车间到班组,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统计核算体系.利用这个体系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比较和自我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使企业的统计资料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成为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工普资料表明:上海硫酸厂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79.5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计划超额3.80%。虽然由于厂外一车间保险粉等产品年起初停产,影响产值比上年实绩降低,但全年经济效益制止了滑坡,利税总额574.2万元,由前二年的负数转为正数,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等6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比上年提高或好转。这是全厂在1995年通过完成申井硫磺制酸合作项目,开发置换厂外车间土地,现有生产装置安全运行和产品布局结构调整等主要工作,实现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目标的结果。企业经济运行效益走出了低谷,使全厂职工从前二年生产经营谷底徘徊中看到了企业重新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许多行业的厂房内大部分是以涂有白色灰浆的墙为背景,加之生产设备大部分为灰色,这样整个车间内部形成了灰色世界。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给人一种拥挤、沉闷和不安全的感觉,心情上受到极大的压抑,人很快就会疲劳,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因此,设计人员对工厂车间内部的现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一个劳动效率高而又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