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阿拉伯马克思主义有三种类型,我打算集中研究前两个马克思主义者团体——共产主义者团体和左翼团体,以及他们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作用。可是我首先要评论一下第三个团体,即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或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阿拉伯人。也可以说,这第三种类型含有一种“假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基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内容的理解和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对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为此,各国马克思主义都在认真研究、分析这些现实变化,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另有一批置身于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他们一方面敏锐地觉察到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制度,在“民康物阜”的繁荣外表掩盖下的种种病态和危机;另一方面又为医治和根除这些弊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仍然不失为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因而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觉得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时更加有效,就必须运用一些现代西方资产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生长点。概括起来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不外乎四大类:一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实践;二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和理论;三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实践;四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著作和理论。对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也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必须敢于和善于从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理论中吸取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社会学已经结合起来。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目标是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成分(这是使他们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一点),而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理论;是工业技术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努力理解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一门开始是积极活跃的学说,眼前已在悲观主义的沉思默想中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观认为,异化消费是与真实需要、使用价值相背离的消费。异化消费在迷失人的主体性和满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需要的同时,又是造成西方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强调培养生态理性,而且主张通过生产和社会变革来解决异化消费问题。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局限于技术批判,而是将生态批判和技术批判、制度批判联系起来,这是可取的。但是它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却是根本错误的,而且其提出的克服异化消费的策略也是缺乏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身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詹姆逊的学术路向来看,他既属于后现代理论家之列,也属于后马克思主义者之列;但他与其他后现代理论家和后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有重大差别,主要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他在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是积极拥护的,而不是像其他右翼后马克思主义者那样采取拒斥和反对的态度,因此他属于左翼后马克思主义者之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者非常重视综合技术教育,并把它看作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他们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一再予以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是由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思卓·佩奇发展起来的,并在六十年代末期由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杂志《泰洛斯》的第一任编辑保罗·比康介绍到美国。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是从人类的“生活世界”——日常常识和经验的前理论领域——中产生的,并认为革命活动是在这种纯粹的非理  相似文献   

11.
一位埃及记者,在回答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不会在阿拉伯世界取得胜利的时候说:“这很简单。我们相信,除了真主以外,上帝是不存在的,穆罕默德是先知;而他们则相信,上帝是不存在的,卡尔·马克思是先知。”也许,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是互不相容的,而实际上则表明,两者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不过这位记者的话毕竟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中初次出现时就遭到了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阿拉伯世界已经有马克思主义者了,象奥图罗施瓦茨和亨利·柯里尔,但是他们显然是一群勉强够称得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当地社会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居民中间,则还是近三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12.
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上述冲突和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冲突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经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实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他们在晚年转而主张无产阶级以合法斗争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实践需要对暴力革命重要意义的长期强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被遮蔽起来了。今天是人类走向和谐的时代,时代变化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凸现了出来。对“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 40年代,一批学者型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活跃于中国的文化舞台,他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梳理、研究和评析,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阿拉伯世界的活动,重点评述了萨迪格·阿兹姆的宗教批判思想和阿托夫·艾哈迈德关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最后,对阿拉伯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研究作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近现代思想史上,人道主义是一个长期被各种哲学派别注意研究和发挥的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来的杰出代表们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 马克思主义,就其思想的源起和终极目标来说,是要克服人在剥削压迫制度下的“异化”,摈弃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物的世界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极不合理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是唯一科学的死亡观。人固有一死,死是自然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者从不畏惧死亡。马克思主义死亡观认为死的意义有不同,只有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死亡以后精神永存,永远成为后人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一个核心视域。在人类发展史上,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就发展问题作出判断和回答,形成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1932年全文公开发表以来,研究“青年马克思”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潮之一,甚至成为一种时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解释造成了许多思想上的混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正视这种所谓“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闹剧,廓清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本来面目。总的说来,在西方学术界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局外的观察家看来,有时似乎觉得,有多少马克思主义者,就有多少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这一点特别适用于法国。在法国,每个马克思主义者——如路易·阿尔杜塞、让-保罗·萨特、罗歇·加罗第——都是个人主义者。阿尔杜塞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然而他并不追随苏联路线;萨特的哲学见解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