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育文明“三级联创”活动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育文明建设作为新时期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力抓手,有机融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开展生育文明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园”推进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根本出路在于转变长期积淀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传统生育观念,而观念变革必须植根于基层丰富多彩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无穷,但文化力量的发挥远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湖北省立足于民生改善,立足于家庭发展,坚定不移地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激发人口文化的活力,培植生育文明的理念,塑造现代生育文明。文化的力量,正悄然地消融着传统观念的坚冰,消蚀着人们灵魂深处传统思想的"硬石"。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全南县把生育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五注重”措施,扎实推进生育文明建设,有效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注重宣传倡导。建立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书屋、组建人口文化志愿宣传队等,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的婚育新观念,普及婚育科普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人口计生委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依托人口计生网络,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体现经济和精神“双脱贫”的要求,建设一大批“少生、优生、健康、宽裕、和谐、民主、文明”的新家庭,使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功能","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给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配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0年9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3个部委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中,把"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幸福湖北"发展战略,在全市计生家庭中开展了创业致富、安居环保、健康和睦、诚信守法、教育成才"生育文明·五型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首批评选授牌五型计生幸福家庭标兵户6401户,示范户40032户。在建设"幸福湖北"大背景下探索人口计生工作转型的选择与尝试创建"五型计生幸福家庭"是建设"幸福湖北"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必须积极适应建设"幸福湖北"要求,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紧密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实施生育文明、家庭健康、优生优育、发展能力、便民维权的“五项促进”工程,有力推进了“幸福家庭”建设。实施生育文明促进工程。恒济镇把生育文明促进作为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大力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投入巨资在孟庄集镇新街打造1200多米长的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在集镇中心地段打造2万平方米的人口文化广场,内设人口文化宣传长廊、雕塑等。镇人口学校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培训班,镇广播自办节目常年开设人口计生专题节目,每年邀请县人口文化艺术团到集镇及村(居)演出。各村(居)建立了生育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书屋、人口计生宣传公示栏等。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要注重发挥家庭功能”的发展理念。与此呼应,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人口发展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两个“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一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二是强调家庭发展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要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以人为本,寓关爱于服务之中,对全市计生家庭实行“捆绑式”五种关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促进了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注重家庭道德教育,提升家庭人口素质。这是我国人口计生工作重心由宏观向微观转移,以及群众生育观念转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基础工程。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决定以被广东省确定为“人口计生宣教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紧紧围绕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工程”的要求,从区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家庭人口素质提升行动”,在全面提升家庭成员恩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重点关注家庭成员伦理道德素质的提升,努力促进幸福和谐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全力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主动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计生家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促进生育文明乡(镇)村创建,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福建省福鼎市把人口问题定位为重大民生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兼容,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打造计生利益导向提标扩面升级版,让计生家庭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了"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全面实施。提高新农保补贴标准解除计生家庭后顾之忧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已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计划生育家庭在广大农村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他们中相当部分是最早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承担着生育、消费、教育、赡养等多项基本功能。家庭的和谐、文明、健康、富裕,直接关系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人口长期、合理、均衡发展,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开拓家庭能力建设新渠道,积极想办法为计生家庭办实事、办好事,使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基本任务,以综合治理“三高”为重点,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把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与践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围绕民生抓计生,坚持六个强化,打造服务型计生工作体系,形成具有湖里特色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区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深化“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拓展延伸服务,强化人口计生系统的服务职能,让育龄群众享受到更快、更好、更便捷的服务,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福建省长泰县实行全新的家庭服务员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即以“代民办事、为民解忧、帮民致富、让民满意”为目标,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把计生管理员更名为家庭服务员,全县各村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家庭服务员,凡是涉及人口计生工作内容的,育龄群众不出村由家庭服务员全程无偿服务,从而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情,实现了“你的事我来办”的服务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迁安市不断探索人口计生工作新思路,以"五人户"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创建活动,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人口文化入户,促进家庭和谐美满。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目标,开展以"好母亲好媳妇、文明家庭、科学建家、尊老敬老、女性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评比、创建、讲堂、演讲比赛、知识培训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辖22个街道7个镇,是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十二五”时期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建设。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为落实“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要求,按照国家、北京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工作部署,海淀区于2012年全面启动幸福家庭创建工作,通过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文明倡导、宝贝计划、青春健康、健康生育、生育关怀、心灵家园”六大惠民工程,广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促进了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为实现“幸福家庭、和谐人口”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人口均衡发展的深刻内涵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始终突出宣传教育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家庭、服务群众,转变宣教理念,拓展宣教领域,创新宣教载体,丰富宣教形式,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站位高起点形成宣教工作"大合唱"彰显党政主导的统领作用。省委、省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将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事项来抓。省委坚持将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石狮市作为福建省计生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点,积极主动将计生新农村新家庭建设融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以及家庭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