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亚星社区是2007年底新成立的社区。随着小区业主入住率逐渐增加,私家车辆也在逐渐增长,小区车辆管理成了物业公司的一大难题。社区内虽然设有地下车库,基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 :1、邓小平“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 ;2、为实现“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说明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与“四化”构想间继承关系的基础上,就“三步走”战略对“四化”构想的重要发展进行了论述,并进而就“三步走”战略的成功推行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日渐成熟,考试的题型也日趋开放。“漫画”题就是近年来在政治试卷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具有激趣性、形象性、启思性、开放性、思想性。  相似文献   

5.
刘冉 《国际公关》2009,(4):74-75
顺畅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关系的构建和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在策划与实施内部沟通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步走”策略.即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沟通策略和选择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是新保守主义政治观中继保护型民主理论之后政治学知识再生产的选择,其与城市社区建设的融合形成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城市社区治理的三大主体之一——社区"企业"一直为人们所忽视和抛弃,成为社区治理的核心缺失部分。通过分析治理理论与社区"企业"的融合,重构了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中的角色,即坚持业主委员会主导下的社区治理主体。这种新的分析角度,相信对未来社区治理的研究会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村改居"成为村庄转型的一种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村改居"容易形成后期管理中的物业难题。"村改居"小区中的物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准公共品供给问题,同时还夹杂着转型村庄中的治理问题。通过自办物业的方式,村委会既能完成物业管理任务,又能借助"物业办"完成村庄治理工作,在村委会和"物业办"之间,形成互相支持、有效运行的平衡网络,保障社区共赢。自办物业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困境产生于村庄转型过程中,应当由政府和基层组织共同面对和消化。  相似文献   

8.
陈凤山 《社区》2012,(18):23-24
所谓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是指在大雨来袭时车库进水,停在车库里的汽车被淹,发动机、电脑、电路等被水浸泡后导致汽车报废,受损车辆的车主和小区物业公司之间产生索赔纠纷。今年夏天,在北京及全国许多地方的连续暴雨中,多地再次曝出业主在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的事件,因这  相似文献   

9.
吕长山 《社区》2009,(34):43-43
滨河街道作为北京市平谷新城的核心区,在今年创建国家卫生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中,肩负着艰难而又繁重的拆违工作。滨河街道工委、政府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依靠“三步走”,经过6个月集中行动,使辖区绝大多数私搭乱建得到有效治理,一些长达20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西北望 《社区》2013,(6):4-4
一物业公司带着住户预缴的停车费和水电押金突然撤场,被8名小区业主告上法院。近日,经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调解,该物业管理公司退还了相关费用15000元。(《珠海特区报》1月8日)  相似文献   

11.
胥子婷 《社区》2011,(7):8-12
摊开一张天津市地图,你会发现.在东部漫长的海岸线旁,有一片远离市区的区域。正如地图上的色彩——“绿色”一样.这片土地被人们寄予无限的热情与期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向四周蔓延,吞噬乡村的土地,在城市郊区出现了一种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属于农村的"过渡型社区"。"过渡型社区"的形成源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过渡型社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然而"过渡型社区"生成之后由于推拉作用的效应,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过渡型社区",如何对"过渡型社区"进行治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转型不断深入,围绕商品房产生的社区成为可能,城市居民社会关系也由此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化进程中,“陌生人社区”模式被大众所接受,其中缺乏信任基础与秩序逻辑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本文从“陌生人社区”生成路径与特性出发,针对集体行动引起的矛盾冲突与疫情背景下社区团结模式进行反思,在典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下以实例来探讨“陌生人社区”内基于人际特性相应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4.
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改革不仅带来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也带来社区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的治理主体的生成,并由此形成社区内部的利益纠葛与紧张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社区善治,就需要反思既有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将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治理结构,构建社区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培育社区精神和合作氛围,有助于在平等协商和良性互动中实现社区利益平衡与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15.
陈凤山 《社区》2012,(27):23-24
所谓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是指在大雨来袭时车库进水,停在车库里的汽车被淹,发动机、电脑、电路等被水浸泡后导致汽车报废,受损车辆的车主和小区物业公司之间产生索赔纠纷。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何构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既有研究呈现出“治理共同体”与“社区共同体”两种思考路径。前者较多关注治理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匹配,侧重分析治理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何以达成,主要体现了“结构—合作取向”的分析思路;后者则延续了有关社区本质属性探讨的悠久传统,聚焦社区特征与居民主体,着重从社区心理、精神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何以形成的问题,体现了“心理—团结取向”的分析思路。国外研究围绕社区意识、社区依恋等彼此含义交织的不同概念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脉络,也直接影响了国内相关研究,但有将作为整体的社区精神生活碎片化之嫌。在城市治理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接续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脉络,基于扎实细致的田野调查,探讨超越社区、扎根传统、更为隐秘且不可分割的居民“心态”样貌及其对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影响。借助“心态”视角的此类研究已经出现,但无论是对“心态”的深入理解,还是对不同城市、社区、群体的比较,均需深化与拓展。值得提出的是,特大城市因具有特殊的学理意涵与战略地位,对其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问题,尤其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杜吹剑 《社区》2014,(18):13-13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社区由一个个“单位”组成,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是“单位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扮演的基本是“拾遗补阙”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单位制逐渐解体,如何加强对无所属单位的人口的管理,成为城市基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于是,单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块状网格人为划分成“社区”,“社区化管理”由此应运而生。旧有的行政色彩较浓的居委会,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激活”并实现更新换代,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18.
茅佳敏 《社区》2012,(15):20-21
物业炒小区、业主炒物业,如今在不少小区,这样的“戏码”隔一两年就会上演一次。究其原因,一是物业公司服务差强人意,导致小区业主缴费率不足,再加上业委会的不成熟与不健康,更是让小区管理变得“雪上加霜”。业内人士指出,物业服务企业的频繁更换与退出,不仅仅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自身,最受伤害的是整个小区的业主。  相似文献   

19.
孟谦 《社区》2009,(28):14-14
小区业主常常问一个问题,花多少钱才能“买”到让人满意的物业服务?北京的一位曾经参与过多起物业纠纷调查的业委会主任表示,凭他掌握的材料分析,物业费在2.7元/平方米·月以上的小区,物业服务才能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当然,这一测算具有主观性,如果按照这一“门槛”,北京的大多数小区的物业服务是不会让人满意的,因为北京的物业基准价仅仅是0.9元。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是以社区为载体,所有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社区治理结构体现的是社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以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文章基于各地有益的实践探索和对社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解,初步构建出一个较为可行的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双层一核”社区治理结构,并进一步阐述了治理结构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等,使治理结构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轮廓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