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剧概述     
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和全国的戏曲艺术一样,不论是戏剧文学,还是演出形式,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又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它不仅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古朴的高原奇葩。藏剧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的民族文化,在祖国琳琅满目的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显示了藏族文化特有的光辉,它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史上,在我国戏剧史,其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早为我国文化界和戏剧界承认和重视,夏衍同志曾高度地评价了藏剧的独特艺术,赞誉他是“雪山上的红牡丹”。藏剧渊源流长,艺术形式比较完整,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研究藏剧,为了比较系统地了解藏剧,本文仅对藏剧进行初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川西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的表现形式及造型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姝丽  曾明  张超  李明 《天府新论》2004,1(5):111-113
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姿 ,在藏族艺术百花园中独具特色。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是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最典型、最独特的民间工艺形式 ,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嘉戎藏族刺绣、纺织艺术风格在孕育、演绎、发展过程中 ,与各种文化交流、融合 ,因此表现出与其他地区藏族不同的特点 ,藏族地域性文化特征显著。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独特的表现语言及造型特征 ,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风格和民族特性 ,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间文学十分发达,在其众多的民间文学样式中,民歌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秀的藏族民歌能够展示出藏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的奇丽旖旎的风光、优美如歌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神奇魔幻的宗教境界、别具一格的民族心态……总之,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艺术显现。藏族歌手在其广阔而独特的艺术背景之下创造出了反映他们审美情趣和  相似文献   

4.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和绚丽的文化.羌族传统文化主要保存在羌族释比经典之中,其主要成分是多神崇拜的精神信仰.如今,羌语和羌文化都日渐式微,确立和推广羌族共同语将有助于保护羌族语言文化.尤其是5.12大地震之后,羌族的物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同时,其语言与文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灾后做好保护与传承羌族的语言与文化工作,成为当前学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歌舞的审美风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从西部广大原野中出土的各种文化遗存中 ,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歌舞在西部少数民族远古生活中的基本情状。由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新疆库车县城以北 2 0公里处的“苏巴什古寺” (昭帖厘佛寺 )中挖掘出的“龟兹舍利盆乐舞图”生动地再现了龟兹歌舞艺术的真实风貌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陶盆”,内壁绘有五人连臂纹饰 ,真实地记录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舞蹈活动的具体情景。有的学者认为 :“舞蹈彩盆中的动态与藏族和羌族的锅庄舞形态最为接近”。1据《新唐书》载 :“周武帝聘虏女为后 ,西域诸国来媵 ,于是…  相似文献   

6.
“嘎协”是藏族诗歌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高原气息。它不仅是祖国各民族文艺大花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上一种较为罕见的艺术形式。“嘎协”体的藏诗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尤以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盛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文化的人就不用说了,就是没有文化的人也常用这种体裁形式进行口头创作。但是要把这种体裁形式的藏诗译成汉文,却难以找到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故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以供大家研究和和欣赏。  相似文献   

7.
唐卡作为藏族文化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的艺术绘画形式,成为中国民族艺术中的奇葩。本文通过对唐卡绘画装裱艺术进行了论述,从而可以看到装裱对唐卡绘画的重要性和装裱的民族特色,使其精美的艺术特色得以展现,在中国民族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异地安置区直台村C氏婚礼为例,阐述婚礼是羌族传统文化展演的舞台,具有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传统“孝”文化传承及以歌舞为媒介的特点,在保护与传承羌族文化及促进羌族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羌族婚俗促进羌族民族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中华大地上一块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700多万。自古以来,汉族、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布依族等15个民族就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丰富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千百年来,无数的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一直以来。作为藏族人民智慧结晶的科学技术则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的。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性,在藏族的科技文化发展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点从上个世纪发掘的西藏古代文化遗址、史籍以及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书中都有体现。本文便以此为突破点,分析和论述了古代藏民族在农牧业、手工业、天文历算、医药以及建筑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门隅和上珞渝地区的门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人数不超过四万。门巴族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与藏族有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因此在民族文化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某些“藏族文化”的特征。有人说门巴族与藏族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在一定的意义上讲,这一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门巴族作为一个单一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既不能否定藏族文化对门巴族的影响,也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无视和抹煞门巴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民族关系中探讨门巴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和门藏两个民族之间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对于贯彻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试图用民族学实地调查、观察的方法所获得的材料和部分历史资料,就门巴族和藏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作一初步比较,对门藏之间的历史关系提出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 藏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分布在青海的有近80万人,约占藏族总人口19%,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其它地区藏族具有民族的共同性,其文化传统是独特风格的藏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文化传统包括菹围甚广,内容十分庞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多民族聚居区的寺院建筑往往蕴含着各民族多元文化互嵌交融的丰富信息。广仁寺是一座建于西安的藏传佛教寺庙,兼具汉藏两种文化,是西藏与内地人文交流的重要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探寻清代西安城规划的特点,并针对广仁寺在西安城的特定位置,探求其选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从微观角度剖析广仁寺建筑型制与布局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汉藏文化如何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文章旨在通过“从特点到文化,再到具体表现”的研究逻辑,利用建筑与规划的实证,对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学术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民族的文化符号表现,是民族心灵的感性呈现,是时代变革的最敏感神经。整个藏族社会历史经历本世纪中叶民主改革从而发生了深刻变革,藏族文学也因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而从此进入当代发展。当代藏族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让中国和世界瞩目。藏族当代文学的特质,可以概括为“文化的文学”,既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现代”。“文化的文学”是我们把握当代藏族文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观念。所谓“文化”,简言之,是人类群体在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及其观念体系和成果。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羌姆"面具是多彩多姿的藏族面具艺术中独具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中形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地域特色,成为藏族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称道的神奇绝妙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6.
羌族的祭祀仪式作为羌族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与其他民族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就是民族的审美意识在其中的差异与沉淀。主要表现为巫灵审美意识,以本族为本的审美意识,和合人与天地、人与神灵、人与人审美意识,以及对于生命崇拜与乐观的生命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研究对于羌族审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163公里,距离县城41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至今保存着原始羌寨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它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带有典型的羌族城堡特征和军事功能。复杂的城堡道路系统和古朴的羌族民居建筑融为一体,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村寨之一。  相似文献   

18.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特别是与西藏佛教的发展是有密切的联系。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西藏佛教对藏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羌族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研究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群 《学术探索》2012,(3):183-185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