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2008,(16):56
每天下午5点以后,浙江省上虞市一家专卖麻辣烫的小店总是异常火爆.这天,就在顾客爆满的时候,老板甘永华突然要向一位嫌这里碗大筷子短的顾客颁奖.原来几天前甘永华对外公告,希望大家给小店提改进意见,被采纳的可以得到1000元奖金.  相似文献   

2.
正小小拉面店,却把服务做到了极致……有这样一碗拉面,顾客为了它排队七天七夜,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年赚5亿元人民币,连许多明星都是它的铁杆粉丝。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一兰拉面。这家拉面店是一对夫妻1960年创办的。由于面汤美味,被评为"福冈第一"。到了1993年,一个名叫吉冨学的青年接手了这家小店。他是个有头脑、喜欢奇思妙想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3.
陈德进 《现代妇女》2007,(11):30-30
那时候,在那个小县城里,谁生活都不富裕。每一次男孩感冒了,男孩的母亲就到市场上买回生姜,又到小店里打些红糖回来和着泡一碗洋溢着热气的汤水给男孩祛热。男孩喝了之后,就听了母亲的嘱咐,裹进被窝里,睡上一觉,病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不少精明的商家为招体顾客都喜欢在极联上大作文章,一副别致的妙联往往能使商店、厂家声名远扬、生意兴隆,因而,妙用对联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传说广东城郊有一饮食、早茶兼营的小店,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到千门前石柱上:“处处通途,何从何去?求两餐,分清上邪;头头是近,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此联对仗工整,明白如话,引起不少文人学士的兴趣,不少人笔抄口诵,竞相传播,从而使这小店名声大增,生意么因此兴隆。据传从前江西某地有一铁景铺与相邻的一个戏台同时落成,请一文人接联,这位文人即景缀对:“…  相似文献   

5.
罗西 《公关世界》2008,(1):40-40
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  相似文献   

6.
穿心米线     
乔叶 《金色年华》2007,(6):50-51
对于一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家庭生活水平很一般,那么爱情生活的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有些拮据。所以他和她每天散步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去校园东门口的那个卖米线的小店里吃两碗米线。  相似文献   

7.
老伴的小店     
老伴的小店钟甲开老伴的小店开在局招待所对过的围墙下面。这里是个客源不多的僻街深巷。原来的老板因亏损收摊,老伴以200元一月租下,俨然要重振旗鼓,干上一番。家里人大都持反对意见,大孩子说她是自讨苦吃,我说她是自不量力,她自己却是信心十足。那些日子,老伴...  相似文献   

8.
一物等一主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个小卖部,经营些日常生活用品,店主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小卖部店面不大。顾客也是零零星星,我也是偶尔买支蜡烛或者灯泡的时候才光顾一下这个小店。店主是个热情善谈的人,每有顾客光临,总是热情地招呼,言谈又十分得体,于是常常有顾客喜欢和他聊上两句。一次,我又去小店,买了两节电  相似文献   

9.
礼拜二晚上加班,十点多钟才到公司旁边一家小店吃饭。我点了一碗鱿鱼羹面,辣得我鼻涕直流。吃到最后,碗底一坨面,汤却已经喝完。正当我在为碗中面多汤少烦恼时,走过我旁边的老板很随意地问:“要不要加汤?”当时我想:卖鱿鱼羹面不就是卖汤吗?如果她免费加给我,她赚什么?但她大方地接过我的碗,把汤盛满,然后把碗端回我面前掉头把鼻下的汗擦干。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费城,如今要说最火爆的商店,那非"罗莎比萨店"莫属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光顾这里买比萨,遇到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 单从门脸看,这家小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隐藏在几个很气派的门面之间.但一进门,顾客首先看到的不是桌椅板凳,而是贴满整面墙的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满了感谢的话:"上帝会祝福你,这是我今天吃到的唯一一餐.""谢谢店老板,我现在又有了工作,明天就会去上班……" 这样一家普通的小店为什么会如此火爆?话还得从小店的主人说起.  相似文献   

11.
对于毛料大衣、羊绒外套、羽绒服、皮夹克这些高档服装的洗涤和保养,人们越来越习惯求助于洗染店。可是,洗衣业至今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小店,一把熨斗加干洗精就敢收活,洗完的衣服褪色、缩水、变形,使顾客大受损失。这里提醒消费者,洗衣服应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洗衣店,不要贪图便宜去一些非正规的街头小店。洗衣服之前,应仔细检查衣服是否有损坏、掉扣等现象,并仔细填好单据。对于贵重的、有纪念意义的衣物,最好进行保值洗涤。贵重衣服要保值洗涤@小风  相似文献   

12.
青春 《金色年华》2011,(8):13-14
“伞”风波引起的好奇 2008年夏天,我刚刚从成都一家四星级宾馆的总台接待员升为大堂经理。一天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恰巧在这个时候,一位经常在宾馆消费的女顾客准备离开。宾馆大厅里一直就有为顾客准备的高档雨伞,但这种伞成本很贵,宾馆的初衷是考虑到来这里消费的顾客素质都比较高,临时取用后能自觉归还。  相似文献   

13.
麻辣烫因其便捷和健康的饮食特点得到了广大女性的喜爱,甚至成为上班族女性必不可少的食物。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作为最早一批来北京创业经营麻辣烫生意的女老板,雷定琼把自己的麻辣烫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4.
奶奶的仙茶     
陶诗秀 《老年世界》2013,(17):14-14
奶奶的茶屋设在小镇东头的小桥边。 奶奶的茶屋有十来平方,墙和顶都是用竹子做的,椅子桌子也是竹子,清一色本地盛产的楠竹。屋后有几株百年老黄桷树,很荫凉。一般过往行人在这里歇歇脚喝碗茶就走,镇上的人空闲了就来这里久坐聊天。茶屋里总是很热闹。  相似文献   

15.
尚阳 《公关世界》2008,(9):44-45
这里我们暂时将“启蒙”的概念定义为对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宣传和对顾客的说服。为了完成销售,我们必须要找到潜在顾客,并且达成交易,那么这位顾客才是我们真正的顾客。站在制造商的角度来看,顾客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销渠道上的大顾客,即经销商或代理商,另一类是真正的消费者。不管是第一类顾客还是第二类顾客,  相似文献   

16.
伙房子     
天桥的小店我很熟。我不住小店,是我奶奶开小店。小店那时不称其店,叫“伙房子”。我奶奶开的“伙房子”叫福顺店,现在这地点都还在,就在天桥的东边,那条街都是伙房子。高凤山不但住过小店,还住过“小孩店”。  相似文献   

17.
有情趣、有个性的东西,总会有人欣赏,如果你不能包罗万象,也许可以另辟蹊径,开一家与饰物有关的特色小店试一试。闹市区是这种特色小店容易落脚的地方,不过特色小店不可能顾客如云,有时冷僻的地方租金便宜,反而让你有时间慢慢来营造店子的气氛。  相似文献   

18.
佟才录 《职业》2012,(16):75
广西气候湿热,一到夏天,街上便摆满了卖凉粉和凉茶的小摊点,又好吃,又消暑去热。一天,一个乡下的年轻人在城里街边的一个小店上吃凉粉。那天店里只有他一个顾客,于是他一边吃着凉粉,一边和店主闲聊起来。在与店里只有他一个顾客,于是他一边吃着凉粉,一边和店主闲聊起来。  相似文献   

19.
爱尚小贴士     
《现代妇女》2010,(8):50-51
NO1.巧洗蛋羹碗:蒸过蛋羹的碗很难洗干净。在蒸之前。在碗的内壁上薄薄地抹上一层食用油,之后再放进搅好的鸡蛋。这样吃完了蛋羹,就能轻松洗干净碗了。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1,(18):12-12
编辑同志:三年前,我在为顾客办理购买债券的业务中,因一时疏忽,多付给一位顾客1000元债券。现在债券已经到了兑付期,根据当时现场录像等证明,这位顾客也承认多领了1000元的债券,但他却借故拒绝还多领的债券及利息收入。请问,对这种情况,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