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为”与“搞”是汉语词汇史中两个使用范围最广泛,意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之一,而且,它们是古今汉语中意义一脉相承的、唯一的万能动词。研究这两个万能动词,尤其是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二词进行发展的联系的比较的...  相似文献   

2.
从语法史看《汉语大字典》的虚词书证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汉语语法史的角度 ,对《汉语大字典》部分虚词条下所引书证进行讨论 ,旨在弄清这些虚词书证的“始见书”问题。文章充分吸收采用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材料 ,提出了较为稳妥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实则是晋人的伪作,然而学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杨伯峻较早从汉语史的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语词证据,其后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又多有补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通过发掘这些词语,可以为从语言学角度证明《列子》的撰写时代提供更多的证据,不乏语言学和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来词融入汉语有一定的机制和规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研究从心理学认知的角度,针对一个外来词的词义和外来词的一个词义,分析了外来词词义“汉语化”动态过程中“类化”和“泛化”的特点,刻画了外来词词义“汉语化”的不同阶段和方式,同时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史角度论“见V”之“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见“V”结构中的“见”字,一用于被动句,一用于主动句。对于后者之词性与功能,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汉语史角度论证了此“见”字已虚化为与“相”字相类的副词,有时具有称代性,有时具有表敬性,这也是该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时代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入手,从三个角度分别对国际教育层面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梦”对“汉语国际教育”支持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对“中国梦”实现的巨大推动力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前言一.日本的汉字音,是和汉语有关系的音读。因此,日本的吴音、汉音的区别,必须联系汉语语音史去解释;反过来说,研究汉语语音史,日本的汉字音也是重要的参考材料。同样道理,万叶仮名的“音仮名”是借用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所以万叶仮名的读音,也必须联系汉语语音史去解释,而研究汉语语音史,万叶仮名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材料。当然,为了参考,一番整理是有必要的:第一是区别“音仮名”和“训仮名”,第二是拿音仮名和“广韵系统”对照。这份材料就是这样整理的。为了便于查检,材料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部分从万叶仮名出发,和广韵系统对照;第二部分从  相似文献   

9.
明代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语料 ,不过《汉语大词典》对它并不重视。本文以《隋史遗文》为语料 ,从“书证滞后”和“书证缺失”两方面 ,对《汉语大词典》中的若干词语的书证试作补充。  相似文献   

10.
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是汉语词汇史构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意象词语的研究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唐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巅峰,以唐诗意象词语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创作成就高、作品数量多且保存完整,成为唐诗意象词语研究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选取白居易诗歌中与“烟”有关的意象,对这些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试图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挖掘或阐释这些意象词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其间融入的人文因素和文化积淀,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思路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重新界定汉语本土新词,利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重新阐释了“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传统策略,提出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瑞金方言的助词“去”、“却”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客家方言瑞金话中三个动态助词“去”、“却”和“来” ,并将它们和近代汉语的相应助词作了对比 ,指出它们正是近代汉语助词在瑞金方言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13.
动态词汇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学科。文章重点介绍了葛本仪先生的动态词汇学理论,并分别从共时动态和历时动态两个角度,同时结合汉语词汇史的个案研究,从选题、框架设计、分析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经过漫长的历史嬗变,这种历史嬗变已历数千年,其间又可分为若干时期或阶段。近年来,语言学界对汉语史的分期问题,特别是对“近代汉语”的上下限以及“近代汉语”的特点,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这无疑使汉语研究走上了更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学思札记九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记体”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学术文体之一,应继承发扬;《申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寿命最长的报纸,也是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汉语,特别是其词汇的渊薮,词汇学研究家应充分挖掘、利用;中国语言学界应重视“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汉语通语史”、“汉语方言史”这“三史”的开拓、建设,三史如果修成,则标志着中国语言学跃进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王念孙的《释大》的著述渊源和著述动机,指出王氏曾先后从韵部和义类、声母和义类角度整理过汉语雅诂词汇,有着全面整理汉语词汇的企图。从汉语语源研究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源的研究进行分期概述,把《释大》训诂理论作为这一历史的一个环节看待、详细探析了《释大》训诂理论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7.
安阳方言同一个词“咾”跨越几个虚化等级。笔者大致勾勒出动词“了”的弱化形式“咾”,从能性补语标记和非能性唯补词到补语性体标记,发展出表停顿的准话题标记的用法,然后逐步向纯体助词靠近的过程。采用比较方法,外部的比较有两个维度:从汉语史的角度作纵向对比,和山西晋语、普通话的比较作横向对比;内部比较同有相似用法的“啦”作比较,较为细致地描写出安阳方言“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晚清白话文兴起概况本文试图从汉语史角度切入思想史,通过“白话问题”这一语言现象来透视晚清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揭示晚清文言白话的“中心边缘”位置移动的思想史意义。当社会的思想发生大的变动的时候,一般是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ヲされる “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20.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编史内容从西方社会中的技术性别政治扩展到非西方社会中的性别与技术研究;编史目的从力争两性在技术史上的同等地位转为揭示技术的父权制内涵,并趋向于从传统的“身与心”、“男与女”、“人工与自然”、“奴役与解放”等二元论中突破出来,赋予技术史以新的评价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