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廖仲恺的政治思想作一浅论,从而探讨廖仲恺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廖仲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一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和发挥,是廖仲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一) 旗帜鲜明的反帝思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以反清和反帝为主要内容,它的完善经历了从旧民族主义的反清、反军阀到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纲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廖仲恺和孙中山一样,不断地探求着救国的道路。外患深重、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要走救国富强的道路,反帝是首要任务。然而,由于清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一切矛盾的焦点,所以当时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时期,孙中山揭橥民族主义的战斗旗帜,为反帝救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帝救亡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当时民族主义面临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双重任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点是反满还是反帝救亡,这是史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 孙中山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其中有关中国教育的思想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浅述。  相似文献   

4.
“五族共和”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到1920年以后,孙中山便扬弃了它,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旗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劾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的民族观李永伦孙中山的民族观集中表现在其民族主义中,但二者又不尽相同。从理论上来说,民族主义是民族观的延伸和发展,而民族观则是民族主义的基点。所以,探讨孙中山的民族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而且也有助于认识其民主革命思想。本文想...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个热忱的爱国者,积极倡导民族主义,宣扬民族精神,表现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总结其晚年即辛亥革命以后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全面了解孙中山伟大的一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早在1956年毛泽东即指出,孙中山先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政治思想方面有益的东西是什么?这是致力于孙中山研究的学者们多年潜心研究和思考的重要理论课题。《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邵德门教授主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本期在孙中山的研究方面刊登了彭树智教授的《孙中山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一文,此文与上期发表的张岂之教授的《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文虽然探讨的角度不同,但人们不难从中看出,孙中山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是作者近著《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中的一章,主要研究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作者从世界历史一体化的宏观史学角度,考察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征,比较了它同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的异同,探讨了它对苏加诺主义的影响,认为它以“革命民主型”的风貌而置身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之林。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革命民主型”的风貌,在于孙中山是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与时俱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于他有广阔的世界眼光,同时,也在于他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他的“大亚洲主义”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对“西欧中心”和“世界主义”的反帝的民族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观,与整个民族主义融为一体,超过了同时代亚洲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1866--1925)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最优秀的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他的革命业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他的思想和学说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份珍贵遗产,吸取其中的精华,激励人们开拓前进,实现孙中山在九十年前就提出的“振兴中国”的宏伟目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孙中山提出的学习西方的基本原则和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和纲领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主义革命目标则是民族主义的集中体现,对革命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创建中华民族新族体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旗帜在辛亥革命后重新举起,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进程的大事,是孙中山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体现,是其旧民族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向新民族主义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水平所限,尚望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廖仲恺的政治思想作一浅论,从而探讨廖仲恺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廖仲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一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和发挥,是廖仲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中华民族主义观与国情观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转换。百年来,人们总是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方向去评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和国情观。读一读孙先生的原著,我们蓦然发现孙先生的民族主义和国情观,比如核心问题“恢复中华”、“五族共和”、“西体中用”、“一律平等”、“国共合作”等。首先是从中华爱国主义的基础——中华民族主义及民族使命去认识和实践的。从而使我们终于明白,虽然孙中山自嘲“不值一文”和“无拳无勇”,却能主导海内外华人合力推翻满清帝国、继而倡导国共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80周年。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革命,(《新民主主义论》)又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本文将先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然后反思其失败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他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并成为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是永存的。孙中山先生不仅在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方面值得后人永远纪念,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启发着人们去进行历史的探索。本文仅就孙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谈一点粗浅看法,以表示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孙中山先生的反帝思想和实践是其政治思想和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一面镜子,它大致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前的直接反清、间接反帝到辛亥革命后的反对帝国主义在华部分特权和五四运动后反帝思想与实践的高峰等三个阶段。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总结了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创立了监察独立的思想 ,使其成为五权宪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的监察思想及实践对我们民主法治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守“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原则,以大半辈子的光阴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它成为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纲领和指导思想,也是孙中山一生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思想的精髓所在。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三民主义”即是“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对内打不平”的民权主义和“对富人打不平”的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对他本人来说是经过漫长、曲折、艰苦的过程,才达到这一高峰的。众所周知,孙中山长期对帝国主义是抱有某种幻想,希望自己的革命事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部分也主要是“反满”内容,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内容。这固然包含有某些孙中山在策略方面考虑的因素,然而无法否认,孙中山在这时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的事实。本文试图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上作些探讨,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论民族主义、开放主义与世界主义王克婴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于“民族主义”、“开放主义”和“世界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过精辟的论述。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上述思想,具...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终身,其思想和实践影响全国,山东亦在其列.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为山东输入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以后的山东历次革命都曾得到孙中山的指导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在视察山东期间振兴实业的呼吁.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则源于“山东问题”的困境和对全盘西化的忧虑.针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这一区域化解读,有助于完整把握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伦敦被难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伦敦被难的根源就是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伦敦被难事件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从伦敦被难开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指导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并转变成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