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以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它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衔接点和传送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1986—1993年,现金计划和贷款规模一度成为我国的中介目标。1994年中央银行开始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并于1996年正式将M1定为中介目标。随着1998年我国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重大转变,货币供应量一直充当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宏…  相似文献   

2.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996-2003年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均逐年提高,2004年上半年则下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管理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对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实际上也不起作用。由于存在行政关系,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也参与超额准备率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降低超额准备率的倾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管理成为制约超额准备率、实际准备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并推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一方面中央银行要创新间接调控手段,优化组合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要改善金融环境,使中央银行真正享有监控全社会信用活动的职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本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专业人土称:“此举意义十分深远,它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同时对央行、其它商业银行及企业也将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日本金融大改革的经济背景;阐述了日本为促进其金融业的竞争与发展,保持和加强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计划从1997年到2001年用5年时间对日本金融体制进行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彻底改革日本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证券市场管理体制等。并提出了日本金融大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王文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体系。在新的金融体系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府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规模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就中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和消极作用,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宏观调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稳定货币为目标,以独立自主的中央银行为主体,以间接调控为主要手段,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微观金融基础,以健全的金融法规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1998年我国央行正式宣布取消信贷规模控制,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然而现实中信贷规模控制似乎仍在继续。文章使用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递归协整检验方法,检验了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信贷规模结构突变情况,发现信贷规模控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鉴于信贷规模控制源于我国特殊的所有制和利率管制体制,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强化对间接调控工具的使用,推进利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10.
戴相龙:出色的央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创造了富有成效的业绩。在戴相龙的管理和督导下,银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宏观调控已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货币政策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工作加强;金融法律逐步完善,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理,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风险监管制度逐步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继续深化,省级分行与省会(首府)城市分行合并已经完成,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到离四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央银行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宏观金融控制的任务,必须对原有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强有力的经济控制体系。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建立和健全宏观金融控制的手段,二是宪善宏观金融控制的传导机制。只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中央银行通过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目标才能够顺利地实现。本文仅对如何完善我国宏观金融控制的传导机制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海南金融调控模式宜实行资金切块管理体制当前海南面临着三种金融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1、沿用直接控制银行信贷规模的旧调控机制。2、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3、实行资金切块管理体制。一、沿用直接控制信贷规模的旧调控机制对海南经济发展不利。因受到信贷限额制约,难以多存多贷,难以增加信贷投入。由于海南仍沿用直接控制信贷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月中央银行宣布取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表明中央银行的直接信贷规模管理将让位于间接的货币总量控制。从公式M=mB可以看出,要想达到控制货币总量M的目的,理论上要求基础货币货币B是可控的,货币乘数m应是可预测的,而货币乘数是否可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金融革命已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全球化阶段,对金融与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金融创新环境及其联结纽带,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中央银行为策应金融创新应采取恰当的引导、监管与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加速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进程已显得愈益重要和必要.《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为银行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与此同时,在金融体制的改革方面,在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专业银行实行贷款比例下的负债管理,并成立了几家独立的政策性银行,逐步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开来,在专业银行商业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体制和金融管理模式的制约,金融体制的转轨变…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金融业监管逐渐以有效监管为目标,并通过立法改革强调有效监管.一系列的金融立法改革体现了金融业的发展新趋势,立法中强调了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独立性和对国际银行实施母国与东道国的联合监管.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突出在市场机制下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联合化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7—2007年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省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大,说明当前陕西省正规金融仍是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扩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农业总产值,并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但对乡镇企业正规金融支持明显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在1月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今年金融工作的方针,对金融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要严格控制今年的信贷规模总量。控制信贷总量的关键是控制各级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从今年开始,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现与原因 ,认为此次危机直接的外部原因就在于国际金融投机家的金融投机 ,因此用法律手段打击外汇投机、防范金融风险较为直接有效。借鉴日本、韩国银行大量贷款给企业后不能及时收回 ,中央银行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而导致金融危机的教训 ,提出了中国应尽快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尽快制定《信托法》及《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实施细则 ,健全银行内部执法体制 ,完善外部执法机制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辨析金融压制、金融深化、金融管制的内涵及其利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必须深化金融改革,革除金融压制,强化中央银行金融管制,规范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