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该文对西方文艺理论中以“镜子”形象阐发文艺理论中关于模仿、反映、表现观念的演变过程作了梳理 ,由此对包含在“镜子”喻意中的模仿、反映和表现三个概念进行辨别区分 ,并分析了“镜子”观念对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女性观念一直存在于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中。俄罗斯中世纪经历了七百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晚期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其女性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宗教、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规制和斗争中,尤其在古罗斯和中世纪罗斯存在着“双教并存”和“双重文化”现象,因此对女性的观念也有着不同的阐释。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俄罗斯女性逐渐参与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女性传统观念对当今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只有在与其他各种文艺理论学说的比较中方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当前的任务就是从学术上的多元并存、多极互补逐渐走向理论观念上的更新与超越,构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理论观念的比较与综合,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观念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的构建,其突破的结构性张力来自中国传统文论研究方法与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的比较、融通和综合。在研究路子上可以借鉴门罗所倡导的“中间道路”,并且把所有研究最终落实到具体方法的综合运用上。  相似文献   

4.
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世纪,西欧出现了城市振兴的历史局面,在中世纪的这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市民阶级缓慢地形成了,他们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现实的工商业活动赋予城市市民阶级以崭新的生活内容,并形成了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正是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何谓中世纪”入手 ,考察了欧洲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流行观念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指出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继而通过考察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指出摈弃对中世纪的误解 ,揭开中世纪的客观原貌正是由此而得以实现的。最后得出结论 :西方文化是“两希文化”的产物 ,不了解中世纪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近现代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文论是以向古典主义挑战,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闻名后世的。但浪漫主义文论却是在传统的艺术模仿论里面孕育蜕变出来的。浪漫主义先驱者虽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本源性,但还蛰居在艺术模仿自然的框架内;盛期的浪漫主义大师则努力将表现情感和模仿自然融为一体,只有后期的浪漫主义者才把“表现”和“模仿”对立起来,否定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而唯美主义者又将“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作了嘲弄性的颠倒。提出了“自然模仿艺术”的惊世之论  相似文献   

7.
苏轼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郑荣基宋代是一个谈“理”成风的时代,哲学的尚“理”自然也反映到文艺中来。苏轼就是一位热衷于“理”的文艺家。“理”贯串着苏轼的整个哲学思想、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是其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不过,苏轼论“理”,并不同...  相似文献   

8.
“模仿”一词最早出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著作,一般用来说明万物与其本源或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的派生物,后来在整个古希腊时代,“模仿”一词被广泛使用,显示出了古希腊人宽泛而多层次的模仿观念图景,在每个哲学家和艺术家笔下,“模仿”一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未把模仿看作审美艺术的独特本质。  相似文献   

9.
漫长中世纪欧洲的典型特征是基督教文化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分裂。文章通过对中世纪欧洲认同形成历史的梳理,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欧洲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形成欧洲认同的基础,并以此为视角分析欧盟东扩过程中基督教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已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11.
西方美学中一度盛行的“内部研究”以语言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代表,其中的诉求在形而上学层面带有唯名论倾向。这种倾向的源头是康德哲学中的某种反形而上学冲动,之后的新康德主义乃至解释学都深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美学理论史上溯到神学、政治思想史维度,对“实在论”和“唯名论”在中世纪晚期以降持续不断的争论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审美现代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当代诸家的美学与文艺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吴炫在《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对“理论”的基本理解上、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上以及文艺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理论能力”、“文学性程度”、“二元对等思维”被遮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 ,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多元化观念和研究模式互补、综合的发展趋势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为文艺理论的建设性对话开拓了新局面 ;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深度融合的文论构建 ,将以中国特色的话语形态与魅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吴炫在《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对”理论”的基本理解上、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上以及文艺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理论能力”、“文学性程度”、“二元对等思维”被遮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批评发展至近代产生了重要的转变,不仅在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上借鉴了西方文艺理论,而且在术语的使用上选择了契合时代潮流的新词汇。进化论是近代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西方思想之一,随着相关理论著作的创作和译介,与其紧密联系的术语在小说理论界被广泛运用。“进化”“天演”“群治”等小说批评新语在近代小说理论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明确地指出小说在文学和社会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小说的社会功用,而且展现了小说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国民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普罗旺斯抒情诗中的骑士爱情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最初以普罗旺斯抒情诗为载体产生并发展起来,这类诗歌产生于法国南部地区并由行吟诗人用普罗旺斯地区的方言创作并演唱,其中主要表现骑士的爱情情感和观念。骑士的爱冲破了中世纪的传统观念,使爱情至上,追求和崇敬贵妇人,把爱情与骑士的品格提升相结合,在迷恋神圣精神满足的同时不乏“通奸”和性欲的渴望。骑士爱情观念的产生,是法国南部当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综合环境中骑士们新欲念得以抒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古希腊文论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涉及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构成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在西方文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对现代文艺理论影响颇深,无论是模仿、词本身的意思、在文论中的意思,还是模仿的源流、模仿的种差和模仿的缺陷等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提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恩格斯的论断是常常被引用的:“基督教把文明、占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科学成为了宗教的婢女”。流行的观点甚至认为在“黑暗的中世纪”其艺术必然也是灰暗晦涩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原子论问题 在列宁写作《哲学笔记》期间,原子论的拥护者和反对者之间正进行着尖锐的斗争。马赫主义者是原子论的猖狂敌人。马赫认为,原子观念是不科学的,他把原子观念与中世纪的“妖妇狂欢夜会”观念划了等号。马赫主义者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只能在“文献的灰尘”中才能找到原子。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显示出单个原子的存在,正如皮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主题问题,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教科书一直满足于这样一种解释,即认为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①或者说“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②直至现在,我们新编写的一些文艺理论著作和新发表的一些文艺理论论文也还在重复着这样一种观念。尽管这些说法详略不一,着重点也有所歧异,有的编重于指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