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境”属于一个美学范畴。《辞海》(1998年 )解释为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 ,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提出 :“意境美”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只有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意境的高低成为评论家衡量作品成败的一项标准。广播录音报道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尽管其与文艺作品在写作创作原则上各有主张 ,但在宣传效果上却很值得鉴赏。优秀的广播录音…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关于“意境”的翻译一直以来广受争议。“意境”的难译性不仅是翻译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从深层上它涉及到中西艺术美学背景的差异问题。在此从美学和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意境”难译的根源,认为“意境”翻译的瓶颈在于中西文化对于“想象”的不同美学定位,而中英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导致了翻译过程中无法实现“意境”之美的跨文化再现。  相似文献   

3.
李祖胜 《云梦学刊》2002,23(2):81-82
音乐的意境美一直是二胡艺术追求的一种民族性审美特征。二胡艺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演奏的舒缓和音色的空幽。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绘画的“留白”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析中国绘画的“留白”之美。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在美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船山无心作书家。但其书艺的意境美有四个方面:文质彬彬,雅致妍妙;以势达意,曲写心灵;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心手相应,变化多姿。  相似文献   

6.
以“写意”为其根本特征的古典戏曲,追求意境,是其创作的核心与宗旨。古典戏曲意境的创造是“情、景、事”三者的交融统一,并通过自然明白的表达和表演,在有限的境中表现无尽的意。它是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综合艺术,提出“情中出景,景复含情”的创作原则。它是再现与表现结合的艺术,创造出“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利用象征、夸张、虚拟等艺术方法写境,造境,创造形象,并追求“象外之意”,营造出意犹未尽的戏曲意境。从而形成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的东方戏剧艺术的特色,跻身于世界三大古戏。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一位富于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刻意追求诗的美,他在散文中追求诗一样具有意境美的语言。这些追求,形成了他清新明澈、婉约含情的个人风格,并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并不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也有着广泛的协同性、一致性和内在相融性 ,这个内在相融性主要表现在 :一、知识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跨跃式增长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二、知识经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发展。三、知识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社会文明化进程 ,保证了社会主义宗旨和理想的实现。总之 ,知识经济在推动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 ,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只有以知识经济为内核、为基础、为依托 ,武装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才能在人类知识文明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才能使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9.
论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和谐相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是当代道德哲学中最典型的两种伦理形态,它们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问题意识不同,对道德认知和动机的看法不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上也观点相异。但是,本质上说,两种伦理探讨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它们表达了良好道德秩序建构和传承所需要的相辅相成的两条思路,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教化必须使二者和谐相融,使两种教育方式相互支持、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散文因佳作连连、成绩显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幅瑰丽壮观的文学图景,其文学价值与创作者语言音乐美的表现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音乐美体现在节律美、诗性美和情感关上,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彰显散文纯审美倾向的语言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为美,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自我表现"为美的思想;明末清初走向以"独立型自我"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则更添光彩。  相似文献   

13.
论《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密切相关.在中国禅学史与中国美学史上,禅与文学相互渗透,禅宗把俗世点化成佛土,把佛土还原为俗世的做法,大大影响了文士的生活与创作;而文士对禅法与禅门活动的参与,也对禅门造成影响,如导致文字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范畴。把“道”范畴置于审美文化的背景下观照,描述“道”范畴从哲学领域向审美与艺术领域延伸的脉络和流变轨程,厘清儒道两家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抉发“道”范畴不同的内涵层次,对于确切把握中国美学其它范畴,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美学研究的眼光不应只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应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经典时期一系列电影理论家关于电影基本元素的理论,重点阐述了电影本体论美学从 萌芽、发展到成熟,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的拱卫下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是 20世纪影响巨大的哲学家,以他和罗素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分析哲学引起了西方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本文主要考察了维特根斯坦有关“美的”理论,着重分析了他对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语“言文脱节”的独特发展历程,使文言从两个途径进入现代汉语:一是历时顺序的承袭;二是共时层面的横向进入。因此,只有对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文言词汇语义成分进行分析梳理,从历史文献中探求语素与词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分析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意义以及理据。  相似文献   

20.
程勇真 《中州学刊》2006,(5):289-291
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中国美学史这种女性意识的淡薄,其实蕴藏着权力的性别密码。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女性学科和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确立女性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促进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自我深化。研究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因而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