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学术界对西部民族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和牧区的民族聚居区,忽略了对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滞后问题的关注。本文以西宁市城东区的回族社区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制约回族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3.
马晓琴 《回族研究》2012,(2):122-126
回族口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众多。相关政府部门和学者积极有为,在抢救和保护回族非物质文化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回族口承文化仍然面临边缘化和被消解的窘境。因此,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亟须跟进。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回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及体育文化等构成回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环链;在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过程中,多姿多彩的回族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与河南省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互促共赢;基于回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仍然面临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及旅游专门人才缺乏等症结问题;应采取转变发展观念、搭建节庆文化平台、加快引人育人步伐等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以此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甘青宁回族地区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就多元文化构建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甘青宁回族女性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反思,以期为回族妇女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适应"是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本能"和"自觉".回族在长期的中国本土化历程中进行了千年的文化适应,回族的文化适应的历史是一个文化拿来为主导的历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回族需要进行新的文化适应,而新时期回族文化适应主要是在互动的文化拿来与输出中完成.  相似文献   

7.
马伟华 《回族研究》2015,(1):103-109
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都市回族的现实生存状况。开斋节习俗作为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展现了回族的多种文化特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开斋节文化发生了较大变迁。无论是节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节日当天的具体事项都在发生变化,体现了都市回族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  相似文献   

8.
刘汉杰 《回族研究》2005,(2):186-190
内聚形成了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个性,外衍显示了这一文化的强势入世.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就是在连续进行的多角度、多层面文化内聚与外衍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其个性化的文化积累.  相似文献   

9.
周晶 《回族研究》2012,(2):70-72
最近翻阅宁夏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整理出版的《月华》杂志,在1931年《月华》第4卷10—12期中,发现马坚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期间写给马福祥的一封信。从这封信可以看出,一个学习伊斯兰文化的青年对回族风云人物马福祥的崇敬与爱戴,而这与马福祥在有生之年一直关心、支持回族教育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其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学术界将人类学(Anthropology)称为“Ethnology”,其本意是指研究“各种不同的人群”,而汉文将其翻译成“民族学”,并不完全准确。“Ethnic”有“民族”的意义,但又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民族”。其实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人不是仅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以各种不同的人群为单位。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所以如果我们将“Ethnology”翻译成“人群学”或许更贴切一…  相似文献   

12.
南音作为地方性文化,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更凸显其地方性文化的魅力与地位。笔者将阐释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先生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从其内涵、外延、价值逐层深入论述,以“地方性知识”研究视角来分析南音的生存现状、文化形态等方面问题。最后,回归文化生存现状,讨论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吴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51-153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所创造的,具有浓厚革命情感、深刻历史内涵和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形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融入学生社区管理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以及融入学生社区管理的价值,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路径,旨在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再生产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现象。文化资本反映和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父母文化资本存量对子女休闲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8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的调查研究发现:(1)第一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家庭文化资本普遍偏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母亲的文化资本低于父亲,在城市流动时间较长的家庭文化资本有增长的趋势;(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在休闲中表现出三无状态;(3)父母文化资本存量对子女休闲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普遍较低水平的文化资本导致子女较差的休闲能力水平,母亲文化资本不足进一步弱化了子女的休闲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青海省班玛县达卡乡2014年全样本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家庭收入、住房、就业三大方面揭示了达卡乡的贫困现状,并对当地发展的三个主要困境:生态保护政策与均衡发展缺乏良好衔接;基础教育尚未普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当地居民与其他地区居民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将在差距扩大的同时延展到经济之外的政治和社会领域,从而加剧当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包容性发展是推进当地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失落的"人类文化的金色童年"怒江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最宝贵且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资源就是江山壮美、山河秀丽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此外,傈僳、怒、独龙、普米、白、彝、景颇等民族的文化独具一格、异彩  相似文献   

17.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18.
民族音乐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粹,是扎根于这个民族和学校音乐教育土壤中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本质上就是发展这个民族追根溯源的音乐教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音乐文化,而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就是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本文以阿坝地区的M学校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索发展学...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钟敬文教授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观,旨在以钟敬文先生的文化观为主导,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西部大开发中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