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产物,从它们产生之初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表现在民族民间文学中,这种关系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本文就宗教在民族民间文学的产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宗教与文学的产生宗教的最初形态是那些以图腾为主要标志的原始宗教;文学的先河自然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具体地说就是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与民间歌谣,它们的产生都与原始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间精神的渊源及发展轨迹;而对于当今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又有益于我们理解古代神话.古代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与自然、神与人、神与神"的关系上既表现出神话的某些共有特性,又表现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又孕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神话在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各国备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源头。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文明演进过程和方式的不同,因此在神话的形象、内容、思想倾向及历史走向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表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思想伦理观念。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对后世中西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强调,远古神话虽然相距今天人类现实甚远,但它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类文化中的某些本质共性和民族特性。文章主要从分析古代神话在内容题材上的共性和表现形式上的个性入手,并以汉民族的远古神话未能形成史诗的事实为例证,对原始文化形成、发展的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九曲十八弯,悠悠然,不知不觉过去了数千年。当我们摹然回首,追本穷源的时候,才发现在这源头之颠,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耸立着一座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不朽影响的丰碑——神话。一切民族在自己的童年时代都产生过神话,虽然其丰富程度存在差异,但都对本民族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古希腊神话和中国远古神话的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同异,使人们对人类童年时代的这两块艺术瑰宝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纵观古希腊神话和中国远古神话,它们产生的原因都是原始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社会关于"神话"概念的使用有着非常特殊的文化背景。我国明代就已经明确出现这个词汇,首次见于汤显祖的《虞初志》。我国近代社会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陈季同和梁启超、夏曾佑、蒋观云、刘师培、章太炎、孙毓修等学者积极关注民族命运,他们的神话传说研究结合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他们主要围绕以"三皇五帝"为重要标志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述说,对在不同民族中流传的洪水神话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自觉将神话研究与民族文化建设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以古史重建即"新史学"为重要内容的文化选择与表达。  相似文献   

7.
现今社会,中国与西方在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上有很大差异,但在远古时期,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文章通过中国与希腊古代神话的比较,说明了中、西古代神话所蕴含的共同之处,即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民族精神是人们对战胜自然的良好愿望的反映,也是战胜险要,创造未来的毅然决心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证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和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具有从氏族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历史同步性基础上 ,从战争与美女、道义、神话三个方面主要围绕《伊利亚特》和《霍岭大战》进行比较。侧重对不同之处的考察和论证。在第一个方面的论证中指出身为皇后的美女成为战争的掠夺对象 ,是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之间战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然而两个皇后的人格地位有所差异。第二方面论证了二者在战争问题上不同的道义观 ,指出《伊利亚特》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而《霍岭大战》中格萨尔总是作为正义的一方 ,是争取民族统一和富强的战神。第三个方面论述在神话的外衣下 ,宗教的表现形式。指出神话是宗教的胞兄 ,神话发展到一定阶段 ,人对神的想往转为敬畏、信仰和崇拜 ,神话便步入宗教。由此论证《伊利亚特》的宗教处在一种较原始的形态 ,而《霍岭大战》的宗教形态比较成熟。根据二者的不同特点 ,结合两部史诗各自产生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 ,得出结论 :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人类童年正常发展的儿童 ,格萨尔史诗则表现的早熟的儿童 ,后者的认识水平已完全超出氏族或奴隶社会社会的观念 ,而带有鲜明的封建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9.
英雄神话是各民族早期文学中共有的内容,神话英雄却风采各异。本文简析了中国与希腊神话英雄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古代埃及与中国的太阳崇拜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崇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自然阶段。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和埃及这两个主要文明古国都有过日神信仰的历史和遗迹。它们的共同方面;一是具有类似的自然特征,二是均包含相似的社会寓意。在远古,两大民族还均有涉及太阳神信仰的重要改革,它们也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日神及日神信仰在两大文明古国所呈现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探究两大民族早期的神话哲学与民族的智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理论科学地解释了神话的特征,指出: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这就从本质上阐述了神话是远古人民在生存条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2.
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张得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它是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初民的生活与斗争、愿望与要求的艺术反映。任何民族对本民族的神话都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早在远古...  相似文献   

13.
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创化神话是中国远古神话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审美意识具有不同特点,自然神话的审美意识缺乏社会性特质,英雄神话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意识中的外化,而创化神话标志着审美意识在原始神话发展过程中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月神话展开,对远古记忆痕迹、原型象征、信仰与神话遗存意义蕴含的关联及其对民族文化性格形成的影响作文献材料方面的梳理。分析认为:日月神话所蕴含的诗性思维情结即女性思维方式,是远古滋生生态观念的关键所在和生态伦理法则的原始依托。作为前理性和超验性神秘体验载体的神话遗存,其所蕴含的具有超前智慧性的生态生存理念,对于探寻解决当今生态存在危机之途,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与西方近代小说的定义颇有相同之处,均强调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散文性以及道德教化作用,但西方小说的发生有一个很明显的轨迹,即神话——史诗——传奇——小说,而中国小说在古代经历了两条线的平行发展:神话——志怪小说,史传——志人小说,最后在魏晋时这两条线合二为一,发展为唐传奇。中西小说的渊源均是远古神话,由于中西神话的叙事方式不同,也就形成了中西小说不同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壮族神话谱系及其内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壮族远古神话的重要价值及传承、寄存方式、类型与谱系 ;从神话谱系中 ,揭示壮族神话的丰富内涵以及这些内涵对壮族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思想意识观念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哲学,大致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朴素矛盾观也不例外,但它的胚胎,早就孕育在远古时期的神话中。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这也是说,神话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意识形式。神话,大多数是先民的集体创作,世代流传并由后人整理而保留至今。它们虽是远古时期低级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关  相似文献   

19.
中希神话审美特征寻异吴童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艺术,是远古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最早记录。从认识论角度看,神话反映了人类初级形态的认知心理结构,是原始人类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现实的美的认识的产物。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产生于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重新解读,进而对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中国神话中的神予以比较,主要是从以下五个角度来解读中希(西)神之异同:神的分类、神的比较、神的谱系、神话背后的民族特点、神话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不同的神话体系是由于不通的民族特点所造成的,而不同的神话体系在反映其民族特点的同时,进而影响其民族的发展方向。。神话是每个民族童年心灵的展现,其幼年心灵的烙印必定伴随这个民族的发展,而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