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戈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真正的历史学本质上应该就是“现实批判”,即历史研究要从自身的独立的学术立场出发,对现实和社会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它不是要求历史学家都研究现代史,而只是要求他们研究历史时对现实关注的思想性和意向性———历史研究要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历史本身是历史学的意识对象,这使历史研究有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基础,从而历史研究总是在现实的意识中进行,这就是批判意识。因而,现实批判在逻辑上优先于历史研究,在空间上同步于历史研究。现实批判构成了由旧史学向新史学革命性转换的动力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全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Z1)
前一时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十分流行,萨特的绝对自由的思想也非常时髦。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是否象某些人所标榜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否象有些人所宣扬的那样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高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我认为,萨特的自由观是虚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才是科学的,才是全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3.
庞天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的问题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谈论存在主义时,往往把"自由"的概念当作它的重要课题来加以评述,有的干脆把存在主义叫做"自由哲学".存在主义者确实津津乐道"自由",在自由、选择、责任感等概念上大做文章,而将马克思主义诬之为"把人还原为'东西'的理论"."自由"的实质是什么?世界上有没有意志的绝对自由?人在进行所谓"自由选择"时是否要遵循历史决定论的原则?所有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同存在主义都有着原则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田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8)
自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文化工业理论以来,文化工业理论经历了从意识形态属性向产业属性的转变,这一变迁虽然拓宽了文化工业的基本内涵,在文化工业与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但是文化工业理论逐渐丧失了批判的锋芒,面临中性化的危险.文化工业理论内涵的变迁并未实现批判—自由之路的转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文化工业依然没有摆脱宏观权力结构的控制.因此,保持文化工业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必要的,在批判、反思、重构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工业既启迪民众又服务世俗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庞晓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14-15
意识形态问题是当今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实践层面看 ,弱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 ,但其中似乎又有某些历史合理性。从学理层面看 ,事实与价值、阶级性与科学性、知识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归结起来 ,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建构功能 ,这关系到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以及如何把握当代中国的精神坐标。基于此 ,我们特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来我校座谈讲学。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这组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笔谈 ,以期回应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仕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1-14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 ,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将自由归结为自然 ,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 ,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 ,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 ,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 ,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9.
连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101-106
满族家规是民间法的组成部分,可以法的效力为视角,对其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从满族家规的现实根据看,在穆昆制发达的清代社会,满族家规有强有力的权力支撑,曾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发挥着实际上的约束力;从满族家规的道德和心理根据看,它与其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合,对家族成员具有相当强的心理影响力。因此,满族家规在历史上具有相当的效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社会的出现,上述维度中仅有道德和心理层面在支撑着满族家规的效力,作为一种软性要求,今天的满族家规实际上起着树立并倡导家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3):19-26
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具有鲜明的历史生成性.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的批判进路上.得益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立,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推进,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社会意识"层面,而是不断深入到"社会存在"的层面.这种批判进路表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不只是关涉"社会意识"的问题,更是关涉"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不是脱离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现实语境,抽象地描述自由平等观的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本质性的维度,探寻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历史性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是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展开而不断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是无法被僵硬的定义所限定的,而只能通过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及其矛盾运动的研究来加以阐明.借此反观目前学界存在的关于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两种基本解读路径,可以发现它们恰恰缺失了这种历史生成性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胡适曾反对封建思想和专制政治,力图改革近代中国现状,但对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帝国主义却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本质的认识,公开反对打倒帝国主义,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可以改变,否认帝国主义是军阀混战和中国贫弱的根源;认为帝国主义虽有对外侵略和掠夺,但其资本主义文明却能给大多数人以最大幸福。胡适的错误的帝国主义观的产生,除有其观察问题的片面性及与当政者保持一致等因素外,最基本的导源是他对资本主义文明理想化。 相似文献
12.
李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19世纪末,无政府主义思潮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意大利又开始泛滥。它严重侵蚀着正在兴起的工人运动,如不予以清算,就会把工人运动导向歧途。面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猖獗。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对它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普列汉诺夫对无政府主义自由观的深刻剖析,不仅为当时的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就是今天, 相似文献
13.
金永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23-27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20世纪全球共经历了5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尤其是发生于20世纪末的国际企业并购,呈现出四大特点,即并购范围空前且规模巨大;跨国和国内兼并活动并行;并购中竞争激烈但友好并购唱主角;国际企业并购主要依赖于股票互换方式。本文在对第5次国际企业并购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初中国企业并购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是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生命力在于能够在不断学习中保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学习,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习,从而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舟山海洋文学: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来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4):26-31,70
所谓舟山海洋文学,其主体由舟山作家诗人及其作品构成,同时包括一部分外地作家以舟山生活为创作素材的作品,具有地域性、神秘性和开拓性的特点.舟山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当地的海洋文学,历代文人推波助澜,亦留下了异彩纷呈的诗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舟山海洋文学更是狂飙突起,在当地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史学史上,史学价值观的变化和不同史学主体(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观存在差异,根本上是由于客观历史本体的发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与史学主体认识相结合所形成的历史本体观的不同所造成的。历史地观察史学价值观和历史本体观,旨在说明在今天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价值功能,就必须首先对信息时代或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本体观有一个正确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梁光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49-54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就体现卢梭本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而言,其代表作首推《社会契约论》一书。因该书对自由的推崇和旗帜鲜明的论述,卢梭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而入葬法国先贤祠。以赛亚·伯林作为上个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史,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想史的系统批判性研究中。以赛亚·伯林对卢梭的自由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将其称之为自由的敌人。我们通过解读这一批判,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两位思想家对自由的不同认识,进而描绘出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从近代到当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周晓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72-75
直至1850年,美洲大陆仍普遍存在着两种水火不容的环境理念,一方面是欧洲殖民者长期抱有的“人类独尊”思想,即人与自然并非平等共生,环境理所当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印第安部落“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和泛灵信仰。因而,在19世纪中叶以前,美洲大陆上的欧洲移民与印第安土著之间,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观曾展开过一场拉锯战——前者为了掠夺辽阔土地上的森林、动物和耕地而战,后者则为坚持其朴素的环保传统而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燕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6):661-668
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当代"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于社会发展代价及其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囿于当代西方发展代价观.但是,还应当对社会发展代价观的历史演化与当代形态、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基本含义与实质、基本类型、产生根源以及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