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杜小甫 《理论界》2009,(12):160-161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阶段,总结分析了目前语言发展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以英语为主的多语言的渗透融合在逐渐加强,网络语言作为新的语言形式借助网络技术也在快速地丰富着自然语言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语言将日趋完善,并将使语言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尽善尽美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国家语言发展体系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是统筹国内和国际语言生活大局的一种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将语言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可以深化中国—东盟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互鉴,充分彰显时代价值。然而,当前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面临语言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非通用语人才紧缺、语言教育规划滞后导致汉语国际传播乏力、语言服务能力薄弱导致语言需求难能满足等多重挑战。要推动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构建,必须从语言资源配置、语言教育规划和语言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出发,着力培养东盟非通用语人才、提升汉语国家传播力、打造语言服务新高地,在深化双方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Hymes 提出“交际能力”概念至今,交际语言能力理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外语教学和测试领域的主要理论体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锲而不舍地补充和完善交际语言能力概念,试图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理论模型。20世纪90年代,Bachman 提出了一个包含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的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21世纪初至今,《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包含的交际语言能力观在全球外语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如何有效地测量交际语言能力仍是目前语言测试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建议根据测试的语境来定义、实施测试的构念。  相似文献   

4.
语言接触是促使语言变异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语言接触可由地域上是否接壤而区分为跨地缘型和地缘型接触。当今工业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接触和城市语言接触两种全新的接触类型。文章从历时角度论述了语言接触类型的转变,并从共时角度着重探讨了网络语言接触和城市语言接触方式的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变异和语言使用格局;同时,指出我国应重视语言国情的研究,制定科学的语言政策以平衡和调节语言的失衡状态,减少语言社会矛盾,传承多元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内部结构某些要素的变化、补充、消失。本文阐述语言发展的“滚动模式” :将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视为滚动前进的球 ,即语言球 ,进而阐述语言球的三个组成部分—基本成分、新生成分、历史成分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语言发展“滚动模式”为理论依据的语言规范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濒危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商业不发达,人类虽然有征战、迁徙、交往,但割据状况是社会的主要格局,各民族语言的发展以分化为主,产生了许多方言,然后又发展成为许多独立的语言。因此现在有语系、语族、语支等亲属语言的现象。语言内部有方言、次方言、土语、次土语等差异。据国际语言学界报道,现在地球上有6700多种活着的语言,至于方言土语,更是多得不计其数。18世纪中叶,欧洲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有不少语言消失。但是,人类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指出语言的发展并非真正的发展 ,而是一种流变状态 ,语言从情感语言进到命题语言于文学创作是不利的 ,使得作家不得不采取相应的语言策略 ,于是就有超语言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言语都与人的思维有关,但语言是交际工具,而言语是运用语言手段而实现的交际过程。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语言教师把语言教学活动建立在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改革和发展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哲学家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与艺术形而上学的兴起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形而上学是人本主义哲学“语言转向”的机枢;另一方面,语言的人本化又为艺术形而上学提供了超越之路。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语言观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是,语言并不具有人本主义哲学家所说的那种超越功能。语言只是社会实践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语言同任何事物一样 ,其发展、变化都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这里探讨的是多民族国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变化 (或叫变异 )起制约 (或叫影响 )作用的要素 ,其中主要的有三个 ,即语言意识、语言环境、语言政策。有时三者互为条件 ,密不可分 ,但是 ,所起的制约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人们从静态、单一的语言观发展到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可以说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而期间语言政策的调整和各种具体的语言规划工作无不受到人们语言观的影响,二者息息相关,本文对此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一阶段面临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乡村振兴阶段,语言事业将面临更复杂多样的对象、更广阔的范围、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衔接语言助力乡村振兴与语言扶贫这个关键问题,以文化、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振兴为目标,从做好语言文化保护政策衔接,扩大语言产业服务范围,打造以职业语言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层组织语言治理能力,促进乡村语言生态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3.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与RCEP全面生效为区位优势独特的广西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加速催生了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语言服务需求,从广西面向东盟的角度,可概括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文化和民心沟通的需求。然而,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体系及其构建仍有短板,如缺乏系统、持续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规划政策,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人才紧缺,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结构欠完善,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足,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未成熟等。加快完善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体系构建,应强化对广西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体系的全面规划,加快升级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引导语言服务产业均衡发展,深化语言资源的多层次保护和开发,完善语言服务平台的综合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语言经济是指开发、保护和利用语言资源而产生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总和,其现实表现主要有语言培训市场、语言翻译市场、语言文字出版业、语言科技、语言艺术、语言会展以及新兴语言服务业等。语言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两者因涉及语言与经济而联姻,但它们在表现形式、产生和发展的路径以及取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语言经济可以为语言经济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案例,对语言经济实践进行细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语言经济学自身学科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语言经济学又可以为发展语言经济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厘清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有利于语言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君 《阴山学刊》2011,(5):82-85
语言变异是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语音演变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变化原因的探讨是语言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影响语音变异的因素有语言系统的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语言结构、发音生理;外因有语言接触、语言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16.
王绍舫  赵奕 《理论界》2005,(6):186-186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受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的制约。语言的发展影响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探索词语的社会意义等要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瞿继勇 《理论界》2007,(1):126-127
语言的消亡是现当代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针对语言消亡的原因,从经济政策、民族政策、语言政策、语言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对濒危语言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黎爱丽 《南方论刊》2009,(3):107-108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风度等。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英国心理学家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和延续的工具。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反映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而文化对语言也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中的许多因素(如句子结构、词汇意义等)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此外,文化还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