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显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主权的追求。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斯佳丽女性意识的体现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战前,斯佳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和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女性意识有所体现;战争期间为了生存,她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勇敢地担当起保护家人的职责:战后又勇敢地冲破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试论韩孟诗派之“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怪”是韩孟诗派的重要审美追求。其“怪”之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取丑入诗——以“丑”语动人;异思怪想——以怪异惊人;直言真语——以真率示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五四”运动时期与改革开放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阐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作家叙事声音的转变和发展。认为其转变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女性作家叙事声音的中心从追求社会的认同和男女平等的权利转变为对自身特性的关注;第二,女性作家在叙事时,有意识的突破传统男性观念,开始冷静客观地建构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三,女性作家的叙事声音中加入了大量的“身体”内容并与女性的特殊心理相结合,形成了对女性的全方位描述。  相似文献   

4.
新的键盘教学体系从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完善课程设置结构,体现“师范性”原则;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突出“实用性”原则;改革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一篇,“橘”与诗人屈原的人格形象之间有着至为紧密的内在联系。1“橘”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宗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节操;2“橘”体现了诗人光明峻洁,清醒处世的人生态度;3“橘”体现了诗人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度修养;4“橘”表达了诗人内外统一,勤于自修的美的追求;5“橘”体现了诗人志节坚、久,愿为师表的励世之志。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追求事物共性精神的特质。如儒家在价值观、人论等方面、道家在本体论、辩证法思维等方面都明显表现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对“合”、“同”、“通”等范畴的追求也是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反映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物境·意境·情境——中国古典美学逻辑发展大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分前和谐、和谐与后和谐三个逻辑阶段,分别体现于先秦两汉偏重客观再现的“物境”时期;魏晋至明中叶追求完美统一,以“意境”为主要特色的时期;明中叶至近代偏重于主观表现具有近代美学萌芽色彩的以“情境”为特征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对现代立志成才者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道家所倡导的“随遇而安、知止知足”的行为原则、“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和“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文化对现代立志成才者的消极影响;指出了立志成才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走竞争成才之路,肩负起社会责任,方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这一提法具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方面,“三个务必”折射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文化逻辑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历史逻辑方面,“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现实逻辑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与发扬。“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保持执政党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对“三个务必”的学理阐释,有利于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永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指引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体现了人类对共同价值的追求,中国古代乐制在乐律、乐德、礼乐三个方面为人类共同价值创辟典范。中国乐制追求极致的纯净与崇高,体现共同价值的趋同,揭示了人类对共同崇高价值的追求和向往;乐德具有明确的历史传承,并用于教化人民,推广于外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礼乐中的正义价值具备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双重向度,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关系说和五行说,是实现共同幸福价值的工具。纯净、德性、秩序分别对应崇高、幸福、正义,在中国音乐中凝聚着人类美好的价值愿景。中国乐制最早从全人类的高度和共同价值的角度构建文化形态,体现了中国智慧的创造性和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中小城市老年人体育现状进行调研,湖南中小城市老年人体育认知水平较高;其动机和价值取向主要定位于“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促进社会交往”;其健身价值追求体现了湖南省中小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需求;老年人在参与体育健身项目选择上的特点是:运动强度小、简单易学、便于集体开展。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时的特点是:就近、户外、人多。分析了老年参与体育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过的唯一长篇小说就是<飘>,作者通过描写斯佳丽的生命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她的独特性格--她的叛逆的个性,这种性格给每个读过<飘>的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斯佳丽的叛逆的个性:即她的语言、行为、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公认的学术佳作,但其在注音、译文和注释三个方面存在一些瑕疵。该著对《论语》中出现的人名“亢”、地名“费”等注音有失准确;译文语言在个别处未能尽“雅”;注释上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译文应以现代汉语为表述工具,追求“准确”、“顺畅”、“雅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视心灵:揭示痛苦与展现隐私的暧昧立场;伦理难题:医学一社会学一文学的彼此纠缠。对毕淑敏创作的深度分析,也同时揭示出当代文学如何追求精神高度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先其 《阅读与作文》2007,(10):42-42,38
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最主要的途径。教师研训走“精致化”的道路已成为时代的新趋势,目的在于追求研训的高效与完美,真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客观条件.。因此,我校的教师研训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体现校本研训的层次性;其次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校本研训的制度化;其三是追求简捷而高效,体现形式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诗歌淡而有味,淡中见奇,于平淡中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高洁的意趣,具有独特的魅力。陶渊明诗作的“虚静”主要体现为诗人物质追求的虚静、精神追求的虚静及审美追求的虚静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快乐工作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方式,主要从员工所“追求的快乐工作特征”、“目前基本满足的快乐工作特征”和目前“最不快乐的工作特征”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员工“追求的快乐的工作特征”比例最高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较高的工资”;目前员工“最不快乐”的因素是“工作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20.
论赵树理及其创作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树理的创作在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里程上,具有超前独创的成就,决非“低层次”地对农民的“艺术迁就”;他的创作方向,体现了我国现代文学审美追求的逻辑发展,因而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走向了世界;他的众多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品味、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