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05年7月11日,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诏书,组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率领20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官兵达27800人。这些巨型"宝船"中有四十多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武器装备。这  相似文献   

2.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7月22日,当太监王景弘率领没有郑和的船队抵达南京,历史便永远被定格了这一刻。这年4月,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浩荡的东方船队在西洋已然变成了遥远的传说。  相似文献   

3.
郑和缘何被皇帝选中出使西洋今年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1405年)下西洋590周年。那么,当年郑和究竟缘何会被明成祖选中,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远航西洋呢?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郑和自身至少具备下列几项重要因素:第一,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最...  相似文献   

4.
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郑和远航 60 0周年。倘若历史在时光的隧道中回流 ,跨越六个世纪的时空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 ,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 ,“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 ,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 ,驶向遥远的天际。这是一支庞大的海上商队 ,其基本成员却是军人 ;这是一支雄强的海上武装 ,肩负的使命却是和平。六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然能听到郑和船队对历史的诉说 ;而太平洋、印度洋的风涛轰鸣 ,正是郑和远航的巨大回响。那轰鸣与回响 ,凝聚成为今天对昨日的深刻领悟 ,领悟出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自低向…  相似文献   

5.
林达  何震 《21世纪》2008,(6):28-29
案例:郑和与哥伦布之不同1407年明朝总兵太监郑和,遵奉大明帝国皇帝"宣示登基,耀威异域"的旨意,指挥200多艘"宝船船队"(据考证:最小的船只,也长达56米!)和两万多人,七次下西洋。例如,在1411年,郑和亲率明朝大军在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攻克狮子国的都城,擒获其国王和众大臣。明朝耗费钱财无数、死伤万人,目的是向各小国展示大明天朝赫赫国威和大明天子的慷慨大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十五世纪中、西方远航船队的比较 ,昭示世人郑和船队的伟大。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辨析 ,阐明了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 ,追求“天下共主”的虚名和“贸采琛异”的耗费 ,给明朝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这是“埋葬”伟大郑和船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下西洋与渡美洲的航海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的航海术,包括测定船位术、天体导航术、气象识风术、操帆驶风术、罗盘罗经术、海图地图术、计程测速术、航道探察术等等,都达到了帆船时代迄当时为止最高的水平。由于哥伦布的远航比郑和远航晚了八十多年,故哥伦布的航海术较之郑和又前进了一步。但因郑和船队的规模大得很多很多,郑和宝船也比哥伦布航船大得很多很多,故郑和远航体现的航海术亦比哥伦布的复杂困难一些。所以,他们的航海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相似文献   

8.
朱霞欢 《金陵瞭望》2010,(26):90-90
10月20日下午.郑和宝船复建庆典在南京鼓楼区扬子江大道1号“郑和宝船厂”举行。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市领导叶皓、钱继红、许慧玲、刘以安、周谦、金实、陆冰、徐珠宝、王建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李建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委副书记徐晶晶等领导及专家.  相似文献   

9.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 (GavinMenzies)历时 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 ,于 2 0 0 2年 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 72年就航行到美洲 ;早在达·伽马前 77年就绕过好望角 ;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 ;早在库克前 3 5 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 ,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 ,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 ,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 ,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历时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于2002年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11,(3):22-22
10月20日下午.“2010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序曲——郑和宝船复建庆典在扬子江大道1号“郑和宝船厂”举行。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市领导叶皓、钱继红、许慧玲、刘以安等。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李建乍等领导及专家.以及来宁参加名城会的16个国家44个城市的市长与嘉宾出席庆典仪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长乐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舟师停泊候风扬帆的港口,也是郑和航海遗迹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的功业,在太平港江畔,原郑和船队官军祈报和贶圣之所的南山行宫、南山寺故址,建立起了一座郑和史迹陈列馆。  相似文献   

13.
590年前,郑和率领着一支十五世纪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庞大船队,从今天太仓市的浏家港出发,驶向蔚蓝色的太平洋,足迹遍布东南亚和南亚;他的船队七下西洋,曾横渡印度洋,航程远达阿拉伯和东非海岸。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毫无经济目的的航海活动,它充分展示了“中央之国”的威风和豪气。可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浏家港正在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太仓市地处江苏东南部,东枕长江与崇明岛相望,南接上海,西望苏州,是江南的历史名城。自春秋时代开始建置,吴王和春申君及三国时东吴的孙权等都曾在此设立粮仓,称为东  相似文献   

14.
回望历史     
周涛  赵文荟 《金陵瞭望》2005,(14):F0002-F0002,1
2005年的南京,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望历史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同时以600年的视野和60年的视野考察同一个主题.就是在南京.当600多年前.郑和7次从这里出发.率领2万多人的强大船队辟波斩浪在两大洋和三大洲时,中华民族走在世界的巅峰:还是在南京.当60多年前数十万日军的铁骑短短8天.就踏破了作为当时中国首都的南京城时,中华民族已经跌入历史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为迎接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在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苏省纪念郑和筹委会,着重搜集、整理有关郑和在江苏的文物和史迹,在南京筹建郑和纪念馆,馆址选在原郑和府邸所在地——马府街的太平公园内。郑和原姓马,封官后即居于此,他原籍云南昆阳,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后因得宠于明成祖,赐姓郑。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派重兵镇守,设南京守备。洪熙元年(1425年)即命郑和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7,(7)
记者叮咚报道:近日,第四次下西洋的郑和带船队半路折回燕京。究竟为何半路折回?其中有何隐情?本报记者在郑和家中采访了他。郑和面带疲惫,沉思片刻后告诉记者:“我下西洋其实是一场悲剧。”记者曾经报道过郑和三次下西洋的盛况,对于他说出这样的话感到非常诧异。郑和接着说:“我下西洋其实挺失败的。我去一次少说  相似文献   

17.
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九年间,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远航亚非。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至今已经五百八十周年了。五个多世纪来,人们不断探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因,但终因原始资料早被焚烧殆尽,缺乏最有力的依据,而不能统一看法。持踪迹建文说的有之,持耀兵异域说的有之,持发展外贸说的更不乏其人,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这里,我不揣浅陋,想通过一些历史事实的回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的海外交通史表明,航运与港口密不可分,互为依存。我们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能不研究江苏太仓刘家港在这一壮举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能不研究郑和船队为什么要选择刘家港为启航港,不能不了解当时刘家港的港口设施。  相似文献   

19.
聂波 《今日南国》2007,(10):66-67
马六甲市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境内,面对马六甲海峡。600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来到马六甲,建房于马六甲树旁,城名由此而来。郑和介  相似文献   

20.
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近三十年间,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物质、文化交流,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史无前例,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苏麻离青的命名、产地和输出等几方面,说明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