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12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他十分严厉,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相似文献   

2.
一只木质“苹果”,惊呆深圳工程师今年64岁的王德文生活在广西梧州一个小山村里。他说,自己的童年生活很快乐,那时候虽然没有智能手机和电子游戏,但小伙伴们一下课就围在一块儿拆九连环、拼装孔明锁,玩得不亦乐乎。不幸的是,他9岁时父亲意外去世了。母亲身子也不好,王德文早早便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他拜村里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木匠为师,开始学木工。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常说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但这股力量一旦错位,它便会成为一把斩断亲情的利刃。母亲苦心栽培"国企儿子"今年27岁的冉素辉出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冉成庭是中铁某公司的一名职工,母亲刘喜梅则是他们三兄妹的"贴身保姆"。在冉素辉的记忆里,他从小就跟随着这个"移动之家"四处奔走,因为父亲的工作是项目在哪里,人就要去哪里,母亲也就带着他及哥哥妹妹迁徙而至。让冉素辉弄不明白的是,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母亲却乐此不疲,从未有过半点怨言。  相似文献   

4.
直到他结识美丽善良的莎比娜之前,42岁的曼夫德·雷默尔还从未享受过真正的爱情与温馨。这位生活在德国北部策勒城的男子正梦幻着那珊珊来迟的幸福,然而谁料想,命运却将他无情地送上了续架。孰是孰非,谁之过?曼夫德怀着十分感激和愧疚的心情,真诚地向他的邻居们表示谢意。他特别提到左邻右舍长期以来热心的帮他照料自己患病的母亲。雷默尔的母亲已75岁高龄了,不久前她突然患了老年性帕金森氏症(面部神经震颤症)。几个月以来,雷默尔整日为母亲的治疗在四处奔波,他要想方设法尽量照顾好母亲的生活起居。然而,这对雷默尔来说似乎已…  相似文献   

5.
复林 《伴侣(A版)》2021,(1):44-46
肇事逃逸,雨夜车祸留下隐患 家住辽宁省锦州市的赵博,在他9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他跟着母亲周兰芝生活.父亲赵志刚是北镇市电动工具厂的老板,他每周都和儿子赵博见面,风雨无阻.遇到寒暑假,赵博还到北镇市跟父亲生活一段时间.虽然父母离异,但在双亲的呵护下,赵博显得阳光积极,言行举止很得体,在亲友邻里的眼里,他是非常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陌陌 《老年世界》2014,(21):26-26
母亲退休了,终于可以和我一起生活了。母亲是家乡一个小企业的会计,父亲去世后,一个人孤单地生活。我在省城工作稳定,老公的公司虽然不大,但效益还是不错的,况且家里有保姆李婶,母亲可以安享晚年。我都给母亲安排好了,学唱歌、跳舞,也可以打牌、旅行,三岁的儿子也期待外婆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不熄的红烛     
张瑞洁  刘植完 《老年人》2005,(12):30-31
我6岁时,生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3年后,母亲指着一个瘦小的哑巴男人对我说“:快叫爸爸。”我狠狠瞪了他一眼,冲着母亲嚷道:“我爸早死了,我没爸!”继父虽然听不清,但我的表情他读得懂,他一个劲地对母亲打手势,意思是说“:别为难孩子!”我不叫他爸爸,也不叫他叔叔。同一个  相似文献   

8.
薛峰 《当代老年》2014,(8):18-19
傅雷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母亲。儿时的傅雷十分不幸,他4岁时父亲蒙冤入狱离开人世,母亲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所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场并不浪漫的包办婚姻。启功本以为,为了不违母命而娶章宝琛,。是人生的不完美,不料,她竟成了他难得的知己,并在最艰辛的岁月里,给了他无尽的幸福。启功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他一周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和姑姑艰难地拉扯他长大。20岁时,母亲为他提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名叫章宝琛的姑娘,比他大两岁。此时的启功正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望着母亲被生活打磨得粗糙的双手,他点了头。  相似文献   

10.
超平 《老年人》2013,(12):31-31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她和我还没有成家的弟弟住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衣食无忧。过了3年,弟弟年岁大了,结婚成家,母亲的人生大事算是做完了。弟媳人长得漂亮,但脾气性格却不好,和我母亲在一起,经常闹矛盾。弟弟生性懦弱,是个典型的“妻管炎”,不敢管也管不了自己的老婆,家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母亲只得自己开伙单独过日子。我看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多次劝她到县城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1.
海丽  浏泓 《现代妇女》2010,(4):22-23
他始终走在同龄人的边缘,没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没能被爱和照顾,虽然他从不抱怨,这却是一个母亲不能释怀的亏欠……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与父亲离婚那一年,周星驰才七岁。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凌宝儿一个人打了两份工。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都特别乖巧懂事。尤其是周星驰,成绩十分优秀,最得凌宝儿钟爱。只有一件事,让凌宝儿烦心。  相似文献   

13.
(1)林凡可怕的爱情:母亲离世后,我是绝对不允许林凡再婚的,虽然他视为我掌上明珠,虽然他一度信誓旦旦,说想给我无边无际的幸福,但这一切,都在我的悲伤中化为乌有。从此以后,我与母亲天各一方,再也无力照顾彼此的只言片语。我暗地里知道了林凡的事情。早在母亲之前,就有一个女子,与他暗渡陈  相似文献   

14.
正活泼的独居生活5个月前,当我亲爱的95岁老父亲搬来与我同住时,我们都还显得有点不太适应。此前15年,他一直坚持独居,理由是"我绝不会离开和你妈妈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地方"。如果这次他没有在楼梯上摔伤了骶骨,也许真的会一个人住到100岁。我从没见过这么活泼的老头儿。他是乡村高尔夫俱乐部里年龄最大的会员,如果不下雨,每天上午9点必定准时出现在球场上。他还是镇上舞厅的忠实粉丝——虽然现在已经跳不动了。母亲去世那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真是长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母亲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  相似文献   

16.
问: 女儿3岁时,我与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经过半年时间的分居,我向他提出离婚,他表示同意.但协商女儿抚养权时,双方却产生了大的分歧,都坚决要求女儿归自己抚养.我认为,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判其跟随母亲生活.女儿虽说3岁,但毕竟年幼,更需要母亲的细心照顾与陪伴.而他则认为,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他身体非常健康;我虽有份打工工作,收入固定,但收入低,他经营一个家电维修店,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协商不成,我想起诉主张女儿的抚养权,但不知道法律会支持谁?  相似文献   

17.
周叔山 《老年人》2013,(7):34-34
母亲今年89岁,可说是到了耄耋之年。母亲身板硬朗,脑子灵泛,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一是一,二是二,很有条理,让我们做子女的不得不佩服。母亲虽然是旧社会生人,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一点也不落伍。去年她让我帮她买个3G手机(第三代手机),一到她手上,她就玩得溜溜转,下载上线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7岁,母亲拉着他的手去学校报名。虽然之前母亲每天都很认真地教他数数,可是到了学校,当老师让他数数时,他不是丢三就是落四;老师问1 3等于几,他扳着手指头想了半天,才怯怯地说等于5。老师便挥挥手对母亲说,明年再来吧。母亲赔着笑,说已经晚了两年了,再晚可就把孩子给耽误了,这孩子真的很乖,您就收下他吧……母亲说着泪就涌了出来。老师动了恻隐之心,迟疑着说,让他来吧,能不能学好,可全在他自己。听奶奶讲,他小时候其实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8个月大就会叫爸爸妈妈,1岁多时就能摇头晃脑地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在他两岁那年的秋  相似文献   

19.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20.
刚子回来了,从遥远的巴塞罗那。见到他的瞬间,我惊呆了。原来壮实的他,瘦了一大圈。整整5年,刚子在异国他乡打拼赚钱。这次回来也不是衣锦还乡,他母亲去世了,他赶回来,到底没见着最后一面。西班牙太远,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肯轻易叫他回来。刚子是我们单位唯一零缺点的人,年年当先进。他决定出国时,我们都很惊讶,在单位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能保证正常生活,何以30多岁的"高龄"背井离乡?原来,刚子的发小在西班牙创业成功,归国时看到刚子一家三口仍蜗居60平米,遂热情相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