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01男人在一起谈事业,越说越觉得自己失败;女人在一起谈婚姻,越谈越觉得婚姻不幸。我身边就有一位"婚姻不幸"的朋友,她大学时很喜欢撒娇,撒娇在武汉话里叫"者",便得一绰号"者者"。者者对婚姻的抱怨如你我一样,无趣、琐碎,男人不体贴关怀、喜欢挑刺儿、两人生活习惯有差异等。她是旅游达人,喜欢买买买,晒晒晒,我是工作狂,事业就是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她喜欢看综艺节目、肥皂剧,我喜欢看财经新闻、体育频道。这话熟悉吗?熟悉啊!多少平常夫妻,不就是这样过着日子吗?他们也没有离婚  相似文献   

2.
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3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掌握的。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的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的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到了商店,店老板很热情,介绍了许多厂家的产品。我一一看过,准备动手尝试一番。  相似文献   

3.
正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有人说做兼职,还有人说,别说技能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份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  相似文献   

4.
正前些天,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她说自己被公司领导找去谈话,委婉提出她似乎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在家跟老公冷战好几天的她突然爆发了,冲着领导大吼一通然后直接办了离职。她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郁闷,说孩子不懂事,老人也不省心,日子过得特糟心。我问她:"生活一团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呢?"她说:"我有什么问题?脾气大也是被逼的!我每天要做家务,还要上班,累死累活的,就没有人体谅我!"她的戾气让我觉得心惊,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她的日子会过得这般烦躁。  相似文献   

5.
妻子喜欢出一些问题考我,并且乐此不疲。这天晚上,妻子拿出纸和笔,对我说:"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请你认真一点。在这纸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我一听就笑了,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游戏,现在妻子如法炮制来考我,小菜一碟。 我接过纸和笔,在纸上写下了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有我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妻子对我说:"请你划掉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人。"划掉谁呢?想了想,划掉了一个同事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四年级的小雪放学同家后跟我说:妈妈,我们班有四个男生喜欢我。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每次做值日的时候,A总是跟在我旁边,我扫哪儿他也扫那儿;B知道我喜欢蜡笔小新,每次有了新的贴画都立马给我送来;C每次换座位的时候都争着跟我同桌;D一下课就跑过来跟我聊天。我赶紧往正路上引导她:同学喜欢你是好事呀,你一定要跟同学搞好团结,要是全班同学都喜欢你才好呢。这样,评三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好选你呀。小雪说,我说的不是这个喜欢,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喜欢,是爱。我  相似文献   

7.
一看到那些村干部、乡干部胡作非为,我心里就冒火,忍不住要写些<严管"村官">、<乡里的干部是关键>之类的文章"激浊扬清".这样的文章写多了,有人就嘀咕,说我只敢批评基层的那些毛毛官,专拣软柿子捏.我这人没啥大优点,就有一条:不怕别人嘀咕.你越嘀咕,我"走自己的路"的意志就越坚定.说我爱捏软柿子,还是真是让他们说着了,我就是喜欢照软柿子下手.顺便告诉大家,没人逼着我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我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我和妻是经人介绍认识的。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恋爱结婚的心理准备,可身边的人总是替我着急,他们能说出一千个理由催促我赶快解决个人问题。妻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却有一种小家碧玉的似水柔情。我想,像我这样粗糙的男人就应该让一个细腻温柔的女人来管理。 没多久我们就结婚了,妻说他看中的是我的强壮魁梧,给她一种安全感。妻说这话时,我顿时觉得自己高大万分,我要多多地挣钱让  相似文献   

9.
雨先生《答余杰先生)》。 我想谈谈这篇文章,是感到有话可说,觉得它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仍然无话,别人又说了,我是不会瞎掺和的。 一、谁来忏悔,向谁忏悔 余秋雨在他的答文里说,在中国某个人稍稍成名以后,就有人想出来将这位名人“搞掉”。这确实是我们的某种劣根性,不过那还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是通过了什么样的途径成名的。如果手段卑劣,居其位而干坏事,那么这样的人无妨揭出他的老底来,“搞掉”他就不算不该。如果他成名的手段正当,成名以后并没有为非作歹,对旁人不构成妨碍,那么,他的成名就无可厚…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大家都歌颂青春无价,千万别浪费它。但是,每个人也只能中年一次、老年一次。人生每一个阶段都珍贵,何必妄自菲薄呢?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年轻时的我,我觉得当年的我不够充实,鉴赏力不足。看以前的照片,我只对自己高瘦的身材有点怀念。人都会老,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老得顽固和老得懊恼就不值得。我们有肉体年龄和精神年龄,家父说他50岁之后,生日便开始倒数,所以今年算起来才"20岁"。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孕妇,平时就有抬手睡觉的习惯,现在仍改不掉这个习惯。我老公说这样很不好。请问,睡觉时喜欢"高抬贵手"好吗?河北王可心抬手睡觉时,身体瞬时有一种舒服感,大概跟平时  相似文献   

12.
何刀 《家庭科技》2010,(12):7-7
在人们的印象中,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最难处,而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但事情总有例外——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可那晚的聚会,却变成了"声讨"丈母娘的诉苦大会。苏斌、粤东、新民三个同事因为对丈母娘的多事不满而同病相怜,仿佛找到了同盟军。苏斌觉得丈母娘事多完全是因为房子。大学毕业后,家在外地的苏斌忍着屈辱住在女朋友家。当时的准丈母娘就不时拿话敲打苏斌,中心思想是没有房子想娶自己的女儿,门儿都没有!苏斌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2,(9):9
谁埋单当女孩子说:"我们晚餐AA制吧",其实是想告诉你:"我的确真心对你,但现在我已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没理由总让你为我付饭钱,是吗?"他收到的信号:"我不想因为钱的缘故觉得欠你什么。"恰当的传输信号原本是这样的:没有必要把谁付钱说得清清楚楚,一个简单的规矩就是——谁提出邀请谁付钱。"我讨厌自己在约会时被当做小女人,"一个女  相似文献   

14.
雅心 《家庭科技》2014,(12):40-40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其他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往往"假设"其他人不了解我们,要取得他们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亲人,我们的耐心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亲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越亲近的人就越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达成充分的理解,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  相似文献   

15.
一位年轻的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三十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我怕得要死,"这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出丑,我就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6.
尽孝要趁早     
昨夜我又梦见父亲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滚落的眼泪,我的心就无比沉痛。那天晚上,养老院来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  相似文献   

17.
正23岁的小林毕业后不愿意找工作,一直在家"啃老",痴迷上网,晚上常常失眠,总是唉声叹气、魂不守舍。父母有时提醒,他就会大发雷霆。小林父母觉得,儿子可能是心里太郁闷了,"想不开"而已,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请来小林的同学、朋友帮忙劝说,但效果都不好。不少人都有过遇事"想不开"的经历,但总觉得可能是压力太大,时间久了就会烟消云散,或者只要不憋在心里,说出来就好了……但其实,如果这种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人常常觉得活得苦、活得累,其实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自己常常用放大镜看苦恼,顾影自怜,最终难以自拔。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主妇想,鸡蛋能孵成小鸡,小鸡能长成母鸡,而母鸡又能下很多蛋,很多蛋又能孵成很多鸡……主妇如此想下去,仿佛自己失去了一个养鸡场,越想越痛苦。  相似文献   

19.
谢军 《家庭科技》2013,(9):22-23
要想孩子有个好心态,父母首先要有好心态。平静看待得失,坦然面对竞争,这是人生的必修课。"听你同学的妈妈说,上次数学能力大赛的成绩出来了,你快上网查查吧。"接小丫头放学回到家,我顺口建议女儿去查自己的成绩。"哪个同学?他得了多少分?"谁知,女儿不仅没有急着打开电脑,反而提出了好几个问题,语气中还带着点担忧。"我也忘了是哪个同学的妈妈了,反正她说你们有同学已经进入复试了。"一边打开电脑,一边对小丫头似有躲闪的表现犯嘀咕:"奇怪,小丫头担心什么  相似文献   

20.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暑假想找个实习单位,而且就想找在北京的.她知道我们很难帮上忙,就说:"我自己想办法吧."2010年7月,她从北京回到武汉,我问实习的事有着落吗?她说:"我在网上跟人说过了,请他们帮我找一找,他们说如果找到了,会及时通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