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苏藏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原始占卜习俗,尔苏人称打卦为“什我”。尔苏人随时部可以打卦,任何事件任何东西都可以和卦象联系起来。有棍卦、绳卦、头帕卦、羊膀卦、猪脾卦、鸡头卦等.另外,尔苏萨巴。们世代相传一种图册,尔苏语叫“略玛识达”。萨巴借助于《略玛识达》测算日子和打卦、打卦,是原始宗教的范畴,是尔苏人大自然崇拜和山神崇拜的一种表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打卦占卜行为仅仅作为礼节性的行为,存在于待人接物之中。作为原始宗教的遗迹,它已经远离尔苏人民。  相似文献   

2.
瑶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有音乐、舞蹈、绘画和工艺美术等。这些传统艺术,是瑶族人民情感的抒发和智慧的结晶。音乐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他们有传统的“耍歌堂”、“坐歌堂”和“玩坡”的歌唱  相似文献   

3.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以及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欧洲、美洲的瑶族人民中,长期保存并流传着一份记录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千家峒》。据《千家峒》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原始居地之一,瑶族先民曾经在千家峒一带过着非常自由、非常富裕的生活。到了宋元之际,官府发现了千家峒这片好地方,就将瑶族先民赶出了千家峒。自此以后,瑶族人民流散于南方各省的高山峻岭之中,形成了现的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在宋元以后的漫长岁月里,瑶族人民过着四处流浪、极其悲惨的生活,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向往千家峒的民族心理,即希望重返千家峒居住,过从前那样的生活。在这种民族心理的支配下,几百年来,许多瑶族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千家峒的故地。由于千家峒在瑶族历史上和民族意识上的重要地位,所以解放前后都有一些学者到湖南、广西等地调查千家峒故地,并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千家峒不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而是泛指瑶  相似文献   

5.
本期封二、三图片所载的是彝族毕摩进行驱鬼仪式和打卦时用的部份法器,是我院民族文物陈列室从我省小凉山彝族地区征集到的。它对了解和研究彝族民间传统的宗教与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图一,彝语称“吾吐”(即签筒),长35公分,直径4公分,由精心加工的四根木条镂空捆扎连接而成,器身刻有三角形的斜线纹,上施红黑二色土漆,造型别致,里面装打卦用的细竹签。图二,彝语称“琴克”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心灵的升华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瑶族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化都可视为一种表达和叙述,而任何文化的表达与叙述又都缺少不了两种根本引力——民族与地域;如果没有这两种引力,文化就成了断线风筝。因此,严格地说,任何文化也都属于某一特定民族和地域的叙事活动与传统。中国西南地区栖息着近五十个少数民族,其中绝大多数并非原始的土著民族,她们或多或少有着历史的迁徙记录。其文化表达和传承与汉民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了以某一民族为单位,某一地域时空为界限的叙事范式。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叙事范式本身就构成了民族文化最生动、最可感觉的部分。以瑶族为例,其叙事传统不仅规定了该民族叙事方式上的一种特性,人们也通过这种方式感悟到该民族“漂泊中永恒”的心理情结。本文试图通过对瑶族文化叙述方式的解析,透视出迁徙性民族文化传承的某种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9.
从石牌话看瑶族的原始法律意识韦玖灵一、瑶族的“石牌话”瑶族“石牌话”是瑶族“石牌制度”的产物,是为石牌制度服务的一种法律形式。“石牌制度”是解放前广西大瑶山地区(现广西金秀县境内)和贵州荔波瑶族地区的一种带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政治法律制度。它把有关维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瑶族约有一百二十余万人,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和贵州省等地的部分山区。瑶族使用的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本文试就居住在广西境内自称为“布努”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谈谈汉语成分的借用。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操同一种语言的民族使用本族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讲不同语言的民族,由于彼此相邻或是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彼此间也要发生交往。在交往的长期过程中,彼此不同的语言之间必然会相互影响,出现语言成分的借用。  相似文献   

11.
以口头讲述形式流传下来的瑶族民间故事与古代瑶族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了集体无意识特征。文章从原型批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征出来的原始生殖崇拜、英雄诞生方式、四季交替变化、自然神信仰四个原型模式来深度挖掘瑶族民间故事的精神本质,从而揭示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规律和社会历史演变,为保护性开发瑶族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瑶族民间故事详细地记录了该民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祖先祭拜仪式以及与自然作斗争的种种行为痕迹,因此它体现出一种仪式文学的特征,而从神话原型模式来解读其文学性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这个古老的山地民族,有着悠久而生动的耕山民族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古老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其部族依山而居,形成自己别具特色的山居文化,如“爬楼”等民俗更是趣味盎然。瑶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对瑶族民居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瑶族习惯法研究玉时阶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习惯法,而且都曾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瑶族不仅历史上有过习惯法,而且一直残存至今,并同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规范瑶族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事实上,习惯法已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一种补充内容在瑶族社会中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游耕”是对历代瑶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精辟概括,又是瑶族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学术界对瑶族游耕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游耕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或说游耕略如北方之游牧。这些说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涉及到瑶族这种独特的游耕生活的实质。本文试图从分析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盘瑶和过山瑶游耕的主要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瑶族有何影响入手,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南丹县里湖瑤族公社岩洞葬调查及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瑶族地区的岩洞葬,对研究瑶族历史、了解古代瑶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质特征以及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等将有很大帮助。过去,古籍文献有关瑶族岩洞葬的记载甚少,目前史学界对这方面的论述也不多见,有些学者则认为悬棺葬(含岩洞葬)乃是百越族群和濮、僚的一种葬俗。对于瑶族是否也有此种葬俗,则未遑考证。因此,对瑶族地区岩洞葬进行一次调查,很有必要。我们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廿一日到了  相似文献   

17.
广东瑶族源远流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宋朝以前洞庭湖畔的“长沙、武陵蛮”,但南迁的瑶族先民流入岭南诸地后,跟当地原土著山民接触,经过逐代的交融,遂使瑶族文化有了创新与演变。下面介绍、剖析粤中龙门蓝田地区瑶族现存的若干特异文化,试以证实,不同地区的瑶族,因生态环境、经济形态与周边民族的影响不同,瑶族内部的文化特征亦会呈现不同特色。地处南岭走廊腹地的粤中龙门县,世代为瑶族聚居地区,现在县东北面的蓝田瑶族乡,仍居住着自称“山仔瑶”的瑶族7000余人。粤中地区历史上曾为俚、蛮、汉古代民族集散地,以至蓝田瑶族在承继、发扬本民族传  相似文献   

18.
瑶族人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非常残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格外困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特别勤劳勇敢。历史上瑶族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连绵不绝,瑶族是一个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但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瑶族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现有人口170多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均有瑶族居住。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秦汉时代,瑶族的祖先长沙蛮和武陵蛮就已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瑶族又是一个勤劳勇敢、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瑶族人民不断向岭南各地甚至国外迁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资源为本民族的健康服务,在历代沿寨行医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医药知识,为瑶族的医  相似文献   

20.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今天生活在贵州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瑶族、土家族,等等,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强。这些民族,是由“华夏”、“百濮”、“百越”、“氐羌”、“回回”等古代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互相影响,融合,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采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融洽相处,友好往来,同广大的汉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贵州高原,推动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