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对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亲缘网在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中超过九成,这在时间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有所改变但不普遍,一小部分学生建立起了于促进其文化适应有益的人际关系网络。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应注重对其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以促进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适应理论(acculturation),其结构框架被称为"Berry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模式触及全球化核心问题,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个体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碰撞之间,如何选择其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探讨文化适应内涵,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并就该理论对我国政府近年在国际舞台上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带来的文化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但两地间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赴台求学的陆生研究生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陆生研究生在台文化适应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度、自我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的障碍,总体呈现深度区隔的状态。即便如此,他们并非西方文献中所言的"弱势群体",西方文化适应理论在解释陆生研究生在台的文化适应中存在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上篇中曾讲到,所谓跨文化适应是指个体从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后,对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本文将继续以进入新疆地区的四川人为对象,基于跨文化适应的内部影响因素,即个体性格差异、享有资源不同、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四川人在新疆地区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做进一步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如今,文化丢失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国情较为不同。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基本国情,找到最适合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方针。本研究项目拟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课堂的创新模式,旨在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得以传承、保护与发展,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文化适应是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对于移民而言,努力适应迁入地原有居民的文化意义重大。因此,我们以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从移民生产方式的适应、生活方式的适应、宗教信仰的适应、身份适应等方面对其"文化适应"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建立民族文化校园传承模型,探寻通过学生课堂、校园文化、学生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的路径对内蒙古文化进行传承,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大学生初次进入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学校园,环境变化、语言障碍、学校体制等因素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通过对吉林市D高校的朝鲜族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探讨其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促进高校明确朝鲜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为高校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入经济全球化时期,各国文化在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思想意识,民族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国际性,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文化成分更为复杂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而言,不仅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现代教育、国际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当前多元文化中,其思政教育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探究思政教育的特殊性,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
1978年John Schumann提出文化适应模式理论来解释阿尔贝托的案例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了二语习得的一个新模式: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文化适应和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但是,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文中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教学不仅要关注目的语文化更是要重视母语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迫切需要我们民族学生继承和发扬。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过度关注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策略。文章指出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是高校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建设民族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针对当前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本文以当前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内容,以包容与尊重为前提,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以及分析了其在我国中学外语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依此提出一些建议供中学外语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萌萌 《现代妇女》2013,(11):100-100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每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必将产生不同的文化体系。谈文化不得不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是民族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里的精英阶层.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之地,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本文将在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的把握上,提出文化认同的理论路径和实操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和宁波三地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试图从生活、职业、认同和交往四个维度去探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呈现生活工作的适应性.总体上已基本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群体内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个体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第二,认同存在混沌性.他们认为除了农村户口自己已经是城市人,当中的大部分觉得大多数事情自己可以和城里人做的一样好,城市生活没有紧张感,还愿意或很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自农村.第三,交往的两重性.他们在初次社会化时习得了社会交往的农村特点,再次社会化时则获得了城市特点,传统与现代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6.
探寻农村大学生成功适应学校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对10位来自湖南省S县的农村大学生的大学经历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在个人特质上,成功适应的学生具有理性自信和坚毅的个人品质;在行为上,成功适应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大多实行的是"先学习后社团"的战略;在外部环境上,成功适应的学生所面临的是包容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研究进一步发现,个人特质、行为与环境在农村大学生学校适应上呈现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关系。个人特质是行为的维持因素,行为的结果进一步影响个体的信念;环境是行为的基础,行为也将进一步激活外部环境;大学生的个人特质会影响特定的外部环境,环境则通过示范作用影响人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高校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下民族大学生在校园适应过程中,极易产生思想矛盾和困惑,对完成学业能力和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不足。因此,高校应该深入分析个人经济状况、学习调适能力、民族团结程度、人际交流技能、职业决策能力等影响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的因素,并构建集价值认同体系、资源整合体系、生涯导航体系为一体的的长效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固原市生态移民对回族地区的生产文化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帆 《现代妇女》2014,(5):273-273
在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恶劣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黄河灌区能够得到便利灌溉的地方,实现异地扶贫开发,寻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是生产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在促进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移民群体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文化变迁的过程中,移民对此时此景文化的社会适应状况成为我们观察文化、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9.
田晓虹 《社会学》2007,(4):21-24
随着上海现代化的进程,来沪投资、经营、工作和学习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作者从“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两个层面,对外籍人士的在沪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安居乐业”是外籍人士在上海生活的基本状态,而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态势,16万在沪居住的外籍人生活在“各关其美,关美与共”的和谐氛围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汉化以及文化出现衰微的迹象,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现象的出现,分析了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过程,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做更深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