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免费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建设应以免费师范生为中心,以提高免费师范生实践能力为主线,通过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的建设,构建免费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环境,确保免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职前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所包含的教师专业情意、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身心素质四个核心要素着眼,对某部属师范大学794名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促进当前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优化免费师范生教育课程结构;完善免费师范生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免费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机制;明确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方向;建立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教师教育本土化趋势日益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形式纷纷涌现,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区域突破的特质:幼儿教师培养"自成体系";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相继崛起";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深受重视"。为推进整体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高水平院校应承担幼师培训重任、在更多地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试行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实行教育实验区。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高师教育阶段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缺乏有效性.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中西部农村小学培养全科小学教师。正确处理全科培养中通学与专精、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调整免费师范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发放全科教师资格证书,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和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6.
贾月明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32-33,31
本文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几种培养模式,并指出师范生免费教育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2007年秋国家规定教育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录取为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十年从教的教育经历和教学经验使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目标基本确定,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免费师范生制度使广大青年立志终身从教的理想成为可能。其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基础教育教师,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念,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文章就免费师范生终身从教的动机,从其终身从教的现实性、可能性及其对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培养优质中学师资的重要途径。免费师范生政策下,传统的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积极关注师范生教育实习动态,认真反思并切实优化实习模式是让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真正受益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例,围绕免费师范生政策下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与中学历史优质师资的培养探讨新形势下实习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完善制度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实施的四种政策模式——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定向免费师范生政策及免费和定向免费师范生"双轨制"政策,阐释各种政策模式实施的背景、成效、问题,并提出完善四种政策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费师范生受个人意愿、教师地位、政策限制及培养机制等众多因素困扰存在"内—外冲突",使从教意愿呈现出明显的"知—行冲突"。为此,应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优化政策与制度设计,让师范生成为大学生向往的身份象征;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教师个体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教育部也在2011年颁布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实践取向的教师课程的新理念。本文首先从论述师范生实践能力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入手,联系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探讨了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胡夏 《阴山学刊》2006,20(2):80-82
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高低,可以追溯到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面向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教育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变革自身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多创设体验与沟通的环节与氛围,不断提升师范生自知/自省智力与人际/社交智力。教师教育类课程,需要相应加大心理学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在外部条件基本成熟和国家鼓励性政策陆续颁布的前提下,我国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院校参与了教师教育,为此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很多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新设办学点准入资格的标准,传统高师院校转型带来的问题,办学模式的选择,教育类课程的不足,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心理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等。本文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律理性偏弱等,导致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性特征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明显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加大高校德育的实践力度、培养一支立场坚定、愿意扎根边疆的教师队伍以及强化公民教育,塑造责任公民,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实验区是师范大学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的综合实验基地,建设好教师教育实验区符合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的长远需要,也符合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需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师教育实验区建设既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又要适时调整策略,更要注重激发活力,在实践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中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实践取向的中国职前教师教育要求师范生具备的六个方面的专业素质问题,进而提出了若干提高师范生"实践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师范专业按照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要经过教育实习,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教师教育的否定。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之间缺少契合。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因此,建议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