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融与曹操,原先都是地道的士人,具有通共的士人意识,因个性及其学说的不同,政治军事的经营分判了成败,曹操上升为政治领袖,孔融还原为大名士。在互为需要的境况下,曹操需要孔融充当他的政治点缀,孔融需要借助曹操阵营作生存基点,两人形成了暂时的合作。曹操统一北方后,逐渐淡化了对孔融的需要,孔融则为保全自己名士领袖的地位,以名士风度对曹操进行了批判,最终彼此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张振龙 《齐鲁学刊》2012,(1):116-120
孔融作为建安文学前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明显地体现出从汉代文学向魏晋文学转变的特征。这些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孔融诗文中的用典彰显出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是在用典的数量与范围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二是在用典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用典的方法有了进一步拓展;三是把文人的用典从传统的引用向真正的用典在实质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孔融在东汉末年的文坛与政坛上颇具影响,一直受到文学界与史学界的关注,了解其家世背景,考证其父兄史事,是孔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依据现存于曲阜的数通碑刻,对孔融父兄(孔宙、孔彪、孔褒与孔谦)进行考证;同时,对史志中相关记载的讹误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4.
多活佛之死     
多活佛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疆有重要影响的蒙古族历史人物,1932年5月21日,新疆省主席兼督办金树仁将其处死。对于这一事件,至今仍有不同说法,本文利用新疆档案馆所存相关档案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记·陈丞相世家》附王陵事云:“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诈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杜门,竟木朝请,七年而卒。”按吕后欲王诸吕事,在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王陵于是年免归,凡七年而死,则王陵之死在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亦即吕后死前一  相似文献   

6.
《老照片》第4期《南社雅集》介绍南社发起人有芮城景耀月,谓其“1923年因接受曹锟贿金,被开除出南社。1944年被日伪暗杀于北平”,这与传闻不符。《山西人物志资料》收景氏小传两篇,亦各不相契,一谓“1944年,日伪政府已将北京图书馆馆长的委任状送到景...  相似文献   

7.
杨修之死     
在曹操阵营里,杨修是公认的聪明人。开始,杨修是曹植的参谋长,根据他的猜测,曹操会立曹植。曹植曹丕兄弟俩虽然都和他有不浅的交情,但他心里还是偏向曹植的,曹植失势后,他曾想开溜。有一天,曹操视察刚刚修好的相国府,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下面的人为了博得曹操的欢心,花足脑筋才把它建成这样。谁知,曹操在里面逛了一圈后,不置可否地拍屁股走人,还让随从在大门上写下一个“活”字。众人看着这个字,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杨修知道后,便命人将大门拆除重建。  相似文献   

8.
论黄脸曹操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0,21(2):73-75
通过对文学戏剧中白脸、黄脸曹操的比较,评析了《曹操与杨修》所塑造的曹操的本色形象。并在理性分析形象的基础上,挖掘了人物形象所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价值、艺术质量和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具有苍劲雄浑、慷慨悲凉的风格。诗歌反映了汉末的战乱和人民的苦难 ,高歌开明政治和统一的理想 ,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 ,有力地表现了建安时代的特色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六言诗自萌芽至各体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建安时期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出现了以孔融和曹丕、曹植兄弟为代表的六言诗作家,而且出现了曹植<妾薄命行>这样成熟的六言诗代表作.从诗歌发展史角度而言,孔融有创体之功,曹氏兄弟则通过自己出色的创作实践和著名作品,为六言诗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空间.之后,嵇康、陆机、萧统、庾信等名家群起实践,为六言诗各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中国史学名著选>的注释,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凡属关键性的和必要的人名、地名、书名、字义、字音、制度等一律加注;典故和与历史事件无关的问题不注;注解要简明扼要.人名注释着重于生卒年代、封爵、官职、著作等;地名重其今天方位、所属;字义凡字义曲折、含义有变、隐曲难解者注;凡难读和不常见的字、形体相近音读不同的字、有特定读音的名词,皆要注音;年代注重公元纪年的注释;史讳缺字、缺笔皆加注.  相似文献   

12.
曹操能如意扩大自己的势力,顺利统一北方,主要得益于他在用人上的成功,即思贤如渴,任人唯才;善于招纳降将,不计前嫌;欲用将才,必先安之,且赏罚分明。同时,曹操在用人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即重才轻德,疑而用之;嫉才妒能,不容其强。  相似文献   

13.
曹操现存诗歌有四言、五言和杂言三种体式,这些诗歌内部存在着艺术水准差异较大的特点,这种差异是由东汉末世的消亡和建安时代的开启这一易代之际的时代背景所决定。诗歌发展至建安,出现了与汉代不同的新局面,而建安诗歌的觉醒正是发轫于曹操。这种觉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曹操诗歌创作的轨迹体现了由混沌到觉醒的过程,二是曹操开启了五言诗由言志到抒情的转型。从诗歌史发展历程看,曹操应是汉魏五言诗的真正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曹冲称象     
三国的时候,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在南方,北方人只是听过而从没有见过,所以,曹操很高兴,就带领儿子和大臣们一同观赏。称赞之余,曹操问道:“你们谁能称出这只大象有多重?”  相似文献   

15.
45年来,对曹操在社会史方面表现的评价可分为总评、曹操与汉政权、曹操的军事行为、经济措施、个人品质五个方面;对曹操思想的研究可划为曹操的主导思想、人才思想、军事思想、神仙思想四个方面,建国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内对曹操的研究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失误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江达煌 《殷都学刊》2012,(3):113-118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发现,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与争论。本文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力挺曹操及"曹操墓"。希望和呼吁能正确评价曹操的历史功过,弘扬"邺城及曹操文化",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提升河南与河北、安阳与邯郸这两省、两市的历史文化品位,造福两省、两市的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7.
黄毓英之谜     
黄毓英是云南辛亥"重九"起义的重要功臣,却在1912年5月于贵州遇刺身亡。他的死亡是一个非常意外的事件,传统的说法是"遇匪袭击"死亡,然而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致死。他在辛亥云南"重九"起义中的作用,体现在争取蔡锷、促成起义日期的确定及打响起义第一枪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他的早年身世,也值得深入考察。对黄毓英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云南辛亥革命史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尚静  赵禹骅 《北方论丛》2005,(5):134-137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循环优化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它注重的是更高级别的优化。在良性循环中,人力资本驱动自然资本,使其产出最大化,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本对各种相关因素的有效替代。产业生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曹操之文向来以“清俊”“通脱”著称,此特点在其令文创作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他的丰功伟绩与独特个性。在他辉煌灿烂的一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果敢的军事家、睿智的政治家及充满魄力的改革家,这些在他的令文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令文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20.
闫菲 《北方论丛》2016,(1):28-30
曹操、曹丕父子以提倡古乐的形式来恢复古礼,目的是实现社会的有序治理,达到善治。曹操、曹丕父子创作的大量古乐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特殊存在。这些古乐府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且还影响到了当时的世风。曹氏父子引领文学创作的时代,社会各种思潮兴起,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社会相对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