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跨境婚姻存在如下困难和影响:通婚办证难、登记率低、“事实婚姻”家庭增多;“黑人黑户”现象突出,加大了边境地区社会管理难度;事实上的不平等,导致跨境通婚家庭持续发展的能力弱;不合法婚姻有扩大的趋势,给边境社会治安与边境稳定埋下隐患.在国家层面,应提升边民通婚管理理念,建立国家间磋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云南省层面,建议出台适应边民通婚的法规,统筹协调强化管理,加快边境经济快速发展;在涉边州市县层面,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边民通婚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的云南对外贸易吴兴南清代云南对外贸易以越南、老挝、缅甸等邻国为主要对象。这一时期,云南边疆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缅、老、越等邻国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总体水平而言都...  相似文献   

3.
老挝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重要邻国,中老边境地区边民基于相连的地理位置、相近的文化习俗、相通的民族语言,自古以来就有通婚、互市的习俗.在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润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老跨境傣族之间以族缘、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日常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为云南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民心相通"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建立后,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获得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已成为云南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边贸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增进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云南与邻国的边贸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只要用好政策,扩大开放,加强管理,云南边贸就可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国党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座谈会在昆明召开,将对我们云南省的理论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代表省委表示感谢! 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同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界线长四千多公里。全省面积三十九万四千多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西部是横断山脉,山高谷深,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缅中关系在得到进一步增进的同时 ,开始出现疏远的迹象 ,而缅印关系则明显增强。这对我国西南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缅中边境毒品走私依然形势严峻。云南出现边民外流缅甸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 鸦片传入云南的年代和路线史无明载。据说早在明朝末年即由缅甸、越南传入南部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因其有治病疗疾的某些功效,加之沿边地带的气候、土壤适宜种植,故而边民们便开始种植和吸食。后至清初吴三桂率兵追击大西军余部和明永历帝至中缅边境时,因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便效法边民用鸦片治病。及至回师时遂将鸦片的种植和吸食方法带回滇中,于是鸦片又由边疆传入云南腹地,并逐渐滋蔓开来。对于这一说法的真伪,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可以相信的是:最迟到清代前、中期,鸦片便已滥觞云南。再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的清道光年间,便已蔓延开来。为此,清王朝一再下令云南地方政府,“明定章程,严行惩创”,铲除烟苗。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腐朽反动,决定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可能禁绝烟毒。相反,为了谋取暴利,云南地方旧政权及官僚、军阀、奸商、土匪、地霸沆瀣一气,利用鸦片大发横财,祸国殃民,致使云南烟毒之祸屡禁不止,流毒全省达数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人移居国外的人口增加较快。至清末民初,其数量多至以千万计,形成近现代海外华侨社会,对中国及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移居国外的华工多为沿海沿边省籍。云南由于有四千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因此亦有相当数量的人移居国外。据估计,现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华侨与华人约830余万人(1990年),在泰、越、缅三国者占90%。其中,祖籍云南的华侨、华人约60———80万人,其分布是:缅甸:约25———30万人;泰国:约30———35万人;其它地区:约3———5万人。鉴于找不到1950年以前上述国家及地区的云南籍侨民的资料,应当考虑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东南亚系列丛书》简介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当代东南亚系列丛书》一套共10本,其中包括了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文莱、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十个国家。目前,这套丛书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菲律...  相似文献   

10.
一、南宁地区边贸发展的现状 南宁地区具有发展边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沿边的区位优势:南宁地区与越南有着533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宁明、凭祥、龙州、大新四个边境县(市),有15个乡(镇)、54个村民委员会199个自然屯与越南北方的广宁、谅山、高平3个省10个县32个社216个自然屯接壤,沿线通商口岸、边民互市点、边境贸易点众多,边境全线已开放的边贸互市占13个,边境口岸11个。其中国家口岸2个(凭祥友谊关、龙州水口关),地方小额贸易口岸4个(宁明的爱店、凭祥的平而、龙州的科甲、大新的硕龙)。各口岸边贸点交通便捷,人货往来方便,加上1996年2月14日途经凭祥的中越铁路恢复了国际客货联运,中越双方交通更为便利,往来更为顺畅,南宁地区发展边贸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二是南宁地区与越南不仅地理相邻,而且边民习俗相近,语言相通,通贸历史悠久。凭祥和龙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商埠。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凭祥边民就开始用我国的小商品通过边境小道销向越南,而越南的农副土特产品也通过边境小道进入中国。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援越抗美时期著名的“友谊关小道”就连接着双方边民的经贸往来。三是我们与越南在经济、技术、贸易上有很强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族际通婚即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族际通婚主要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本文谨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历史渊源,汉晋之世夷汉通婚的"遑耶"制度,以及南诏、大理时期和元明以来的族际通婚的历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索讨论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内容,是云南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历史上团结一直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再加之云南逐渐完备的民族法制体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共生的现实基础,目前云南处于民族团结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影响民族团结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用法律和制度协调民族利益、规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努力推进民族团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For decades, studies of intermarriage have provided insights regarding the inte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US. In this paper, marriage outcomes are analyz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into American society. Instead of utilizing assimilation theories that focus on individual-level variabl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nativity, I extend two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develop a boundary approach which emphasizes the how structured contexts at ethnic and racial boundary levels influence intermarriage outcomes. This approach recognizes the layered character of ethnic boundaries and the salience of ethnic and racial boundaries for new immigrant groups.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2000 US Census data. The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suggesting that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s and the ways in which groups are structured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along racial and ethnic boundaries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intermarriage.  相似文献   

14.
方琼 《学术探索》2012,(11):93-95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的多元民族文化主体几乎就是由各民族的不同民俗风情构成的。自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以来,云南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索出了"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分析民俗文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助推"民族文化"的"主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本文从当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云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与特点,论证了云南民俗文化在云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族兄弟的努力下,在经济、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当地人口素质低、所处环境恶劣、农业设施滞后及教育水平低等制约因素,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给该地区带来了化解城乡体制障碍、提高参与建设能力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机遇,为了加速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职业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劳动者素质、发展特色经济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边实践的流变和国家建设的转变影响着滇边跨境民族研究的叙事范式。建国初探重在清晰滇边跨境民族模糊的面相。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紧张的国家关系使跨境民族研究集中转向北部疆域,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涅无新的推进。直至八十年代,国家守土固疆和富边强国的意志延伸到全国边境,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理念成为急迫的国家需要,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才再度得以补课建基。研究雏形的丰腴和完善,又将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带入了争鸣的斡旋。这些争辩的话语使许多云南本土的边疆学研究者回头静心关怀实证,从滇边跨境民族真实的生境来哲思,发现了更多新鲜的研究理路和更加深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大量内地汉人进入云南,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对云南经济、政治、文化的跨越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南靠内平坝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基本赶上了内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多民族长期共生现象产生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中国中原政权针对云南的特殊环境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状况采取的地方民族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多民族共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9.
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Focusing on macro-level process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Decennial Census and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data to simultaneously test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effects on ethnic intermarriage using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explanations. Covering a 130 year period, the results of our multilevel analysis for 140 national-origin groups indicate tha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why some origin groups become more “open” over time while others remain relatively “closed”. Ethnic intermarriage is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over time when the relative size of an immigrant group decreases, sex ratios grow more imbalanced, the origin group grows more diverse, the siz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increases and social structural consolidation decreases. Cultural explanations also play a role suggesting that an origin group’s exogamous behavior in the past exerts long-term effects and exogamous practices increase over time when the prevalence of early marriage customs declines. For some of the discussed determinants of intermarriage,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effects differ calling for a more careful theorizing and testing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analysis (e.g., longitudinal vs. cross-sectio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