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数据活动确实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经济功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知情同意原则,不宜追求形式上的绝对化,而应转向更加具体的实质化,以期在真正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鼓励企业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数据活动.一方面,数据活动应获得用户清晰和明确的同意,即使个人一般信息亦然;信息主体的同意应当符合可期待性要求.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与数据活动的平衡,应当为数据活动提供必要法律豁免.立法应规定,企业数据活动的正当基础应不限于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个人信息匿名化可以获得知情同意豁免的方式,鼓励和促进企业在有效开发数据和保护个人信息上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解决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生应当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介,营造文化教育环境,改革教育评价标准。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协调发展,永续不断.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法的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新价值目标的经济法应树立全球化观念和"社会一生态"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5.
当今,知情权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民主权利,其核心是信息公开请求权.许多国家因此制定了关于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以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但在我国还缺少这样一部统一的立法,相关问题在其他基本法中也没有具体、完善的规定.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我们都应当借鉴国外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上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争取尽快将政务信息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对我们深化政体改革,进而推动我国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事关国家"法治化"的整体实现。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普及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基层地区,情况尤甚。因而,认真开展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普法教育工作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普法工作为切入点,尝试从理论视角对与普法相关的若干法律问题作较为深入地个人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7.
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交通运输资源是从事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交通区位是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的聚集地.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是在约束条件下通过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资源在物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效应,以满足规划主体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及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形成与使用的效率,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业的规模和效率,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交通资源的形成和使用效率.对交通运输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运输经济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第三部门的培育和发展又是社会建构的重要方面.为此,推动与党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社会团体向现代化第三部门转型,可以先行一步.本文以妇联为个案,分析了它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具体探讨了它在角色、职能及机制三个层面上向现代第三部门转型的策略,以期适应新的形势,获得更高的公共参与成效.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治理就是实现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与国家需求的有机统一。具体到青年工作,就要求将服务青年与(政治)引导青年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打破体制、系统壁垒,通盘整合相关治理资源,一方面积极拓宽青年自由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确保青年价值诉求与国家发展意志的内在统一。社区是青年活动轨迹的交汇点,围绕实现青年的约束、自治与动员推进社区团建工作、科学统筹相关治理资源,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普法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新时代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中国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普法与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与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普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普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擘画了新蓝图,为当代世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贡献了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关于用人单位侵权责任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从“单一”到“分拆”再到“统一”的历史演进过程。《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统一式”的立法进路打破了所有制形式的限制,也顺应了国际发展潮流。然而,简单划一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主体模型呈现出复杂的责任样态,既不能在法律逻辑上周延自洽,又不符合民商法发展的现实需求,故应当将法人侵权责任从用人单位侵权责任中分立出去,借鉴公司法中的先进制度,建构起新型的法人侵权责任。法人对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并非基于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两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与代表关系。在代理关系中,科层制的组织关系替代了雇佣关系和控制关系,成为了新的职务联结标准;在代表关系中,代表人的行为被视为公司行为,公司为此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基于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法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与民法、经济法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具有显著的差别。环境法意义上的基于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是环境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农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对自然资源的财产权利以及从事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财产性活动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考虑到了农村公民的基于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优先于一般的土地经济权利的法律地位。环境法还需要进一步将农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项独立的环境权。当全社会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需要限制农民的基于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时,政府必须代表全社会向这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支付足额的生态效益补偿,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我国农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环境法对于基于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学界对农业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如"农业法"的命名、定义、调整对象、法律地位等的认识一直很模糊,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法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农业法"命名之乱象不利于我国农业法的完善和发展,从命名的科学性、准确性、习惯性考虑应当将其统一命名为"农业法";广义农业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干预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特定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农业法已具有有别于民商法、经济法的特定的调整对象;我国农业法不是产业法,它必定也应当从经济法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5.
粮食法保护的法益是粮食安全,这与社会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高度契合。从立法本位、规制对象、调整方式、法律责任来看,《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社会法的立法定位。粮食法的制定应当坚持社会本位,确立粮食行业组织的法律地位,构建一个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架构。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的治理模式,而是我国进行社会管理等体制创新所应遵循的最优总体原则与理想目标。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构成,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托依法行政这个中心环节。行政机关依法创制的各类法律规范是其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法律资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法机关立法功能不足的缺陷。然而,行政立法应如何达成科学性则是法治建构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当前行政立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行政立法的政治基础、法律要素与道德要求的考量,科学性可以作合法性、规范性、合意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五个维度的解读与诠释。  相似文献   

17.
罗马法由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质的法律制度,正是因为其包含着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法权关系符合了中世纪封建社会各国的需要,即它既适应了当时新兴市民等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又符合与这一等级结成联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所以罗马法在中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而趋于复兴。罗马法的复兴,使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使其法律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韩德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宏论盖世,为人谦逊,治学严谨。他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有宪法、法理、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法与法学教育等。韩德培教授的法律思想发展过程分为形成、成熟与升华三个阶段;其法律思想具有务实性、开创性与丰富性等特点,具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促进国家立法等诸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航空法具有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利益调控功能和激励功能等法律的一般功能,因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有不同于一般法律功能的特定内涵。维护航空秩序,促进航空事业发展,解决航空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端和纠纷,是航空法在调整航空活动时应达到的社会效果。控制航空权力,配置航空资源,规范航空政治行为,是国家制定航空法的政治需求。航空市场安全和有序运行需要航空法提供行为准则。因航空资源的稀缺性,要实现航空主体的利益表达、平衡和重整,需要航空法进行利益调控。发展航空事业和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是航空法激励功能的表现。也是制定航空法的目的之一。航空法的立、改、废、释,都要以航空法应对个人或社会产生作用的能力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生活条件和需要的反映。社会生活不仅产生各种问题即法律需求,还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资源。因此,每个国家的法律发展都是一种本土化的创造性活动。法之理也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思考、发现、检验和证明法之理,是促进法律发展和法学进步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