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抓手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挖掘志愿服务思想的内在价值,将之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来,同时反思其与当今社会现实和发展不协调的局限,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既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载体,也是实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本文以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着重从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联系,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文章围绕大学生社团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多方面阐述和理论解读。  相似文献   

4.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务之急。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亟需探索有效的路径引导大学生培育、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志愿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中国志愿精神的培育受着特定环境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都是影响志愿精神培育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环境是根本,政治环境是保障,文化环境是动力。当前,优化中国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利用各项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志愿精神培育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之中,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27-232
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培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为指导,以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把日常生活新常态作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新视角。日常生活新常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树立榜样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日常生活新常态是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的抓手。只有实现日常生活新常态,大学生才能牢牢掌握好核心价值观这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是人们践行高尚道德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服务着社会发展。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发挥家庭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中的始发站优势、强化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构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协同的发展路径,真正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影响着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引导当代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条件,应当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通过重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社会实践养成、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强化组织领导等方式,不断推进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包含多重互动关系,兼摄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三重价值指向.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体现了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三大基本伦理属性.新时代志愿服务要紧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头,对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而后探讨当前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的冲突与碰撞,信息碎片化与裂变式传播,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径。要强化师生双方媒介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自媒体平台开发,抢占新阵地;重建话语体系,掌控话语权;多方合力监管,舆情综合防控;培养意见领袖,唱响主旋律;延伸实践教学,以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相似文献   

14.
129师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代表,而红色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129师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关联,以及"129师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遵守,分析"129师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并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产物和物质载体。太行山红色文化囊括了革命先辈浴血前行的功绩,更有燕赵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抵抗的事迹见证。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内涵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从多个方向,多个层次发掘和拓展大学生的红色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现象情况下,构建大学生新型朋辈关系,发挥朋辈教育作用,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途径的重要选择。新型朋辈关系构建需要通过一定过程、采用一定举措实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徽商拥有数百年的经营成果,给我们后人留下丰厚的财富。无形的精神财富徽商精神,是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高校团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将徽商精神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成效,然而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参与率相对较低。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时间活动意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熟悉参与方式及家人是否支持正是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三大要素。相应地,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宣传协同优化社会实践环境、改变学生家长教育观念争取支持、创新形式多元筹集经费支持等举措,实为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路径之关健。  相似文献   

19.
学科文化是学科的灵魂,是学科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学科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应着眼全局,整体推进。学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具有统一性,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同构性,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生成性。培育大学生学科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学科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培育手段,最终达到浸润和形塑博学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学科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术热情,促进学生和学科全面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以及践行使命担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