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效果,取决于农民对制度运行的客观评价,为了确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农民的满意度调查。基于湖北省两个村庄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制度供给理论,实证分析制度供给对农民满意度的作用,厘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制度供给现状和制度供给对农民满意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此项制度存在供给不足与期望差距的状况,制度供给对农民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作用,其中筹资机制供给对农民的满意度作用最为明显,部门服务供给、医疗服务供给、报销水平供给次之。由此提出建议:制度的设计者应当提高补助资金和报销水平的标准,规范制度执行者的行为,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以此来提升农民对制度运行效果的满意度,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东省3个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健康公平性方面,参合组农民优于未参合组;在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未参合组农民优于参加组;在卫生筹资公平性方面,未参合组农民优于参加组。建议发达地区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筹资主体地位,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变自愿参合为强制参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中方县的实地调研,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这一方面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中方县的运行状况,提出了通过降低报账起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简化报账手续和改善定点医院条件可以增强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的观点,并通过均数比较分析,证实了报销组与未报销组人群在新农合的满意度、新农合的覆盖面、新农合的报账起点和新农合的付款时间这四个变量中有显著差异,认为,扩大受益面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以期今后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筑农民健康保障网络的主要制度设计,其运行状态决定着制度能否最终为农村人群健康水平的维系与提升提供保障与支持。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以良好的费用分担机制影响农村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就医行为,但不同地区间该项制度的运行状况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这是导致地区间健康水平差异性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全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四川省南充市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围绕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该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分析基础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农民不仅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认知主体,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同时还是该制度的重要监督主体和受益主体。但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民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抱有怀疑态度,投资参合意愿并不强烈;二是部分参合农民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存在"道德风险",侵蚀了广大参合农民的权益;三是参合农民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影响了参合农民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想方设法减少或避免参合农民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起在试点县进行推行,现已进人全面推广阶段。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户对其满意度问题更加关注。基于农户视角,抽取了河北鹿泉市3个村庄,178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农户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农户的个人特征信息和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在全村所处的水平、亲戚朋友互助关系。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改善定点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稳定医疗服务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青海省三个县641个农牧户入户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青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满意度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对新农合报销比例、结算方式、实施项目、补助标准等制度性要素满意度较高,而对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施等就医环境要素不太满意。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收入水平以及从业状况等特征在满意度构成要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林甸县和呼兰县607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组居民优于未参加组;在卫生筹资公平性方面,未参加组居民优于参加组,说明合作医疗资金筹资制度设计仍没有实现垂直公平。建议采取划分农民等级、缴纳不同费用的办法实现合作医疗筹资的垂直公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农村地区医疗保障的一项主导制度,当前我国新农合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各地新农合制度运行状况实施全面评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充分收集我国历年新农合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从参合、筹资、基金使用、补偿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新农合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模型( PSQM - CE).义务教育质量感知包括五个维度:物质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素质教育.通过建立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来自城乡、中小学和不同收入阶层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并检验了其差异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医疗体制发展概况,对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现状作描述性统计,利用二元逻辑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参与"新农合"的影响因素和减负效果。研究发现:农民参与"新农合"的行为主要受到性别、年龄、家庭成员数、政策认知度、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因素影响;"新农合"的高参与率与低减负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从稳定提高参与率与增强减负效果两个维度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参与率相对较低农民的政策认知度;扩大"新农合"医疗报销的覆盖范围,简化报销手续,以增强"新农合"的减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社会公平视角构建了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408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模型中的路径关系。研究发现: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对代理商满意度和系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但分配公平对二者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代理商满意度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强于电子政务系统满意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2000、2004、2006及2009年共四期的县级面板数据,借鉴双重差分模型,从就医流向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民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村诊所)就诊的比例,使得农民患者到村诊所就诊的比例增加了1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民患者到县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使其分别减少4%-13%和3%-15%,其中新农合对村诊所、县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趋势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回顾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变迁,通过对吉林省百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执行状况的调查,探讨了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东、中、西部地区三县的样本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运行现状。二项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三地农户的参合率高低普遍受其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农户参合一定程度表现为一种群发性行为;受农户对制度认同度和熟悉度不同的影响,农户观念的转变是影响参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新农合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异地报销问题上。完善新农合制度的总体思路在于有步骤地推动制度的本地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宁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到这项制度中来以及该项制度今后该向何种方向发展,提出了完善的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评价,本文在对河北省3个县395个农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和参保年份与农民对新农保的评价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使新农保得到更多认可,进而推动制度顺利发展,需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年轻农民的养老意识、加大新农保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