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爱好者在谈到郑板桥时,都会谈他的“三绝诗书画”,都会谈他的“怪”。但谈得多的往往是他的书法——板桥体,对他的诗文谈得很少,对他的“绝”和“怪”的独特内涵,产生的情况以及它们的综合效应更较少涉及,实在有负这位大师的贡献,也不利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的总结。本文不揣简陋,拟作些抛砖引玉的探讨,敬祈同好教正。一、历史误会成“三绝”郑板桥出生书香门第,父亲郑立庵是当地才俊,母亲是兴化名士汪翊文的掌上明珠(独生女儿)。板桥可以说先天后天都弥漫着艺术家的气质。他对兴化充满了热爱和特有的美的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的禅学思想非常复杂 ,不仅与儒道二家融为一体 ,而且在其人生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他的禅学思想在其诗词文章及书法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明清 《快乐青春》2014,(7):23-24
传说郑板桥当县官的时候,当地有曹氏兄弟两个,无恶不作,专门欺压百姓,良家妇女被他两个糟蹋得不计其数。郑板桥早就下了决心,宁可乌纱帽不要,也要把这两个祸害除掉。无奈这两个案犯就是抓不到手,为什么呢?因为抚台大人是他们的亲姐夫,兄弟俩听说郑板桥要查办他们,就躲在抚台大人家里不露面。郑板桥找到抚台大人,他一推六二五,一问三不知。就是不承认藏了他们。郑板桥不露声色,心想: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郑板桥总有办法来惩治他们。  相似文献   

4.
对郑板桥的研究,由于生平史料少,特别由于这位卓越艺术家跨越三个领域的卓绝创造,因而对把握评价他都带来一些困难。由湖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书良撰著,巴蜀书社出版的《郑板桥评传》为国内第一本郑板桥传记专著,是郑板桥研究的可喜硕果。读者可以透过评传,一窥其人其艺的风采和艺文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那一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美学家。他的诗文写得很清新,还工书法、金石篆刻和绘画,书法在清初有“国朝第一”之誉,“画入逸品”。因此他的一系列关于美学问题的命题和论述,既有思想家的深刻性,又有着文学艺术家的准确性。他既强调文艺创作的真,显示了那一时期美学思潮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又重视文学艺术家的人品操守,并把这一点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显示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他富有说服力地论述了真善美的统一。遗憾的是,傅山的这一美学遗产并未引起我们学述界应有的重视,一些美学家在谈到那一时期的美学时,往往只讲王夫之,而对子傅山,却未予理会。实际上,傅山的美学理论,特别是他对于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论术,在理论价值和思想意义上,并不比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理论逊色。更由于傅山的思想理论“皆反常之论”,而王夫之则自居正统,因而两相比较,傅山的理论体系更少保守性,更具进步性。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一个杰出代表,是十八世纪中叶我国艺坛上的一颗巨星。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清咸丰年重修《兴化县志》说他“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也争购之”。经历二百九十多年历史洪波巨涛的淘洗,他的高风亮节的品格,他的璀璨炳焕的杰作,愈益光耀人间。现代名画家徐悲鸿正确地评价道:“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对于这位卓绝人物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他的思想的研究,近年来虽引起重视,但应该说,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由于客观上有关艺术家史料的不足,主观上有些研究者多少存在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因而,对这位古典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观的分析评价,往往忽略其“奇”——复杂矛盾的一面。笔者近年来从事郑板桥佚文的收集和探讨,对此感受尤深。在这里,仅就个人在扬州博物馆珍藏墨迹中,发现的一封郑板桥写给其堂弟郑墨的家书(下文简称《致墨弟书》),对郑板桥后期生活思想中的有关问题,试作一些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一在“扬州八怪”中,最愿意也最坦率地陈述自己美学思想的当推郑板桥,从他自明心迹的表述中可以清楚地见出其美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郑板桥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其哲学基础就是传统的唯物主义的元气论。他说:“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所谓一块元气结而石成矣。”(《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下文所引不注者,皆见此书)这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客观地存在的元气凝结而成,它为绘画提供了客观基础,画中之形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年间,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以擅画兰、竹闻名于世,每天向他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传说郑板桥有爱吃狗肉的嗜好,当地的穷百姓甚至村里的牧童拿香喷喷的狗肉送给他,郑板桥见了狗肉就高兴地给他们作画,以为报答。但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官宦富商求他作画,虽手捧百金郑板桥却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9.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跟随蒋堆崧、徐超两先生攻读古文字与书法方向的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他读书、治学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学,受到章黄学派的很大影响。同时,他对中国古典艺术有浓厚兴趣,特别是书法、策划和绘画。这一方面受到蒋维崧、启功、徐超诸先生的影响最大,书法研究、与书法相关的文物研究是他现在读书、治学的重点,以后也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迷作。近现代学人和书家中他于沈尹默、黄季刚两先生最为服膺,圆以伏沈黄室名斋。他有《艺术之旅》、《老子解说》等著作,整理过…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一把钥匙”。 联系邓石如的书法创新,觉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邓石如是清代大书法家。他毕生从事书法、篆刻,成就卓著。运用“联想”见之于艺术实践,正是他获得成功的要领。 据说,邓石如一生遍游江河湖泊,历尽名山大川;既不作画,也非闲逸消遣。而是为了熟谙山水草木的万千气象,飞禽走兽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诞生二百九十周年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留给了我们一份丰富的美学遗产。发掘、研究他的美学思想,正确评价他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应该是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2.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吴琦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著作家。从广义上说,他的社会契约思想包括他的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的思想以及他为消除不平等现象而提出的社会国家学说,这也是他全部作品和思想的主干与核心。历来专家学者对此早有论述和评介。任何伟...  相似文献   

14.
曹建 《殷都学刊》2001,(2):106-109
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研究是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途径.赵之谦书法美学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思想,外化为其独具风格的创作.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主体为拙朴浑厚、古茂清新;儒道互补,佛理深渗.  相似文献   

15.
驼背的爸爸     
郑海燕 《快乐青春》2010,(10):33-33
爸爸开了家照相馆维持生计。他的腰驼了,不善言语,但很幽默。他用驼了的腰撑起了这个家。 爸爸有时也上网,他的网名叫独峰驼。大家知道骆驼背上有两座山峰,他只有一个,所以叫独峰驼。  相似文献   

16.
吴让泽先生对艺术的追求是永不言止的,不仅书画印皆擅长,尤对兰、竹情有独钟,从郑板桥题竹诗:“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中受到启发,潜心钻研墨竹墨兰技法,所画墨兰好似利凿穿石、细锥画沙,努力把书画印几种艺术融为一体,力争相互辉映。眼前此以墨写就的兰竹,便是他钻研以书法、篆刻入画的成功之作,体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9,(4):72-75
周汝昌的书学思想体现于《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三部专著及一些论文中。他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书法,后来写成专著,并继续深入研究。他在笔法、书法审美、书法定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周汝昌的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缵宗是甘肃为数不多的在全国政界、文化界均很有影响的人物,言行事功均有可观。他生前任官多地,足迹遍布神州,名与明代著名清官况钟相颉颃。学术上在经学、哲学、古文、诗歌、方志、书法等诸多方面均可名家,都卓有贡献,博学多能,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于一身,是一代通才,是全方位的文化巨人。本文从学术思想、诗文艺术、方志与书法等方面全面论述其政治思想与学术成就。为知人论世,本文前一部分为仕宦与著作。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书法艺术观中,其核心是尚“意”,高扬主体精神,在对唐人书法反叛的同时,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审美艺术体系。通过对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分析,可以发现他要求摆脱束缚、自由挥洒的主体精神,追求真实自然的文学艺术观念。他还提倡“技道两进”的书学观,对书写工具也非常重视,具有辩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一部在中国书法美学史上极有理论特色的著作。他以倡变、求新为价值取向,尊碑抑帖,反对书法中的保守、僵化倾向;以性情自由为表现心态,批评唐人及帖学中的以理抑情、以工巧害意,弱化艺术表现力的弊端;以粗拙、雄强、具有崇高意识特征的书法风格,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卑视帖学纤柔、和婉、甜俗、靡弱的艺术风尚。康有为的书法美学思想,表现出鲜明的近代理论特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