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谦苴、吴伟业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成熟后的两种追求,标志着清代诗歌发展的不同趋向。王士祯的“神韵说”开创了清诗各派纷争的主要态势,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格调、性灵、肌理三大诗派接踵出现与并峙,造成了清代诗坛的纷争局面,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在清诗派别纷争与互补的复杂情况下,迈上了最后征程。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沛 《唐都学刊》2004,20(4):111-113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要评述、了解朱光潜“直觉论”所支配的美学批评理论,有必要集中谈谈他的《诗论》,这一直是朱光潜的“心中主题”①,是他的美学理论的一种专门运用,里边含有很多对新诗实际批评的意见。将其《文艺心理学》与《诗论》对照起来读,就能全面了解朱光游的美学思想与批评的原理。从批评史角度看,朱光潜的《诗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以严密系统的专著的形式,从美学的层面深入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并且在中西诗学比较的前提下,系统阐释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力图为新诗的发展提供切实有用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神明”一词渊源已久,清代叶燮的《原诗》集中运用了“神明”一语.叶燮关于“神明”的论述贯穿其诗歌发生论、创作论和风格论,凸显了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其诗歌发生论主张“穷尽此心之神明”;其诗法论强调“神明之法”;其师古论以“得其神理”为纲;其诗歌风格论以“变化神妙”为主脑.叶燮诗论围绕“神明”而展开,不囿于俗见,熔铸古昔而自成一家,显得比较通达.  相似文献   

5.
田玉芳 《社科纵横》2006,21(1):89-90
齐己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僧,其诗论核心是“清苦”,本文试通过对齐己诗“清苦”的研究,结合作者特殊的诗僧身份、晚唐五代审美风潮和中唐贾岛对齐己的影响,以及尚清说渊源的探究,浅析齐己诗“格清”和“思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敞,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浙人对经学的研究在宋元以来,不绝如缕,大凡著名学者都通此学问。进入清代之后,经学研究的风气达到极盛,出现了所谓“汉学”思潮,即主张以训诂名物考据的方法治经,推崇汉儒经说,反对宋明以来以义理说经的风气。这股思潮在乾嘉时期风靡整个学术界。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清学(主要指汉学)之发祥地及根据地本在江浙。”又说:汉学“最后之壁垒”亦在浙江。汉学思潮在浙江极富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孟伟 《唐都学刊》2006,22(1):109-111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诗人,向来研究者者对其诗论关注较多,而对于作为其文学批评一部分的散文文论却鲜有论及,其实在《沈归愚诗文全集》中,《文钞》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沈德潜在散文文论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论主张,“文之与道为一”是他论文的理想和最高标准。他认为文章立“道”为根本后才能讲求章法技巧,“才”、“情”、“养”、“气”是文章写作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学养,做到醇雅。他的散文文论与其师叶燮有着承传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主题·审美——厉鹗诗特质抉要田晓春厉鹗一生生活在史称“盛世”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又身处号称“人文渊薮”的江浙一带,“盛世”的氛围与地域的背景造就了一个特定的人文时空,熔铸了他颇具代表性的在野士人的心态特征。同时,作为继王士祯“神韵说”之后,堪...  相似文献   

10.
王筠《说文系传校录》(简称《校录》)对徐锴《说文系传》的字头、释义、音切等内容做了全面校勘和研究,成为清代《说文系传》校勘研究的集成性著作。该书初为校补朱文藻《说文系传考异》而作,后另择善本进行系统校勘。在征引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见出土文献材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旁征博引,考证详尽,规模庞大,创见精审,取得了重要成就。《校录》一书集中体现了王筠对《说文系传》的研究成果,为其“《说文》四大家”之一的学术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燕 《社科纵横》2006,21(3):100
本文从发生学上来分析中国诗歌价值观的产生及其内涵,并对作为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诗言志”作了分析,认为“诗言志”内涵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对文学价值的认定过程,而且是中国文学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北京、河北地区粮食亩产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前期北京、河北地区粮食亩产蠡测吴慧清代学者包世臣曾说过:“今者幅员至广,其内地北尽边墙,西距嘉峪,东齐海,迤岭而西,南交缅,通以中壤中岁,亩产二石五斗。”(《安吴四种》卷七《说储》上)包氏是精通实务的经济家,其说—清代粮食全国平均亩产二石半(清制)...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浙东学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的学术文化中,最突出的有二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它以顾炎武、戴震、高邮二王、孙诒让等为首;二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这个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就是以黄宗羲、章学诚为首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光彩”的学术流派[1]。清代浙东学派“近承蕺山之绪,远绍永嘉之风”[2],与南宋时期的浙东学派前后相辉映,精神上一脉相通。本文试图从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贡献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06,22(1):159-160
六朝时期的谢眺一曲“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响彻古今寰宇,曾引得大诗人李白“一生低首”。可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千载而下,对谢眺的研究与关注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时下问世的魏耕原先生的《谢眺诗论》(以下简称《诗论》),或许多少可以弥补这一尴尬。一是精心营构文学发展史的本真。全书紧紧地以南齐谢眺为中心主轴,前瞻建安,后探初盛唐,凸显着谢眺诗歌的诗史意义。大如谢诗的章节结构与布局,诗歌体裁由五言到五律的演进;小如谢诗中登高临远题材,善自发端的艺术因革等。这些立论,都建立在充分的文本和文献基…  相似文献   

15.
陈光 《社科纵横》2023,(1):106-113
“学以求心得”是章学诚构建学术价值观的理论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学者选择治学之路的价值标准,以“性情论”为主;其二是学者治学方法的价值判断,肯定学者会心独得的学术价值。章学诚吸收宋儒,尤其是朱子、陆、王的诸多观点,因此“学以求心得”是宋学与清代汉学经章氏调和后的理论融合的产物。它在价值观层面对清代汉学提出了挑战,亦丰富了清代儒学的学术价值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学以求心得”学术观念的提出,体现出章氏“不趋于时风”的学术追求与“不耽于毁誉”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16.
合理认识怀疑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疑论是一种独特而悠久的哲学学说,它以克服独断论为目的,以人类既有认识为反思对象,以哲学思辩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基础,是一种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获得客观真理的可能性的学说。鉴于人们对它的传统批判往往过于简单化,有必要重新认识怀疑论。本文从性质、论题、程度等角度对怀疑论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分层研究,从性质角度看,怀疑论包括“本体论的怀疑主义”、“认识论的怀疑主义”、“方法论的怀疑主义”;就论题而言,怀疑论可分为认知怀疑论、信念怀疑论、行为怀疑论;从程度上说,怀疑论又分为局部怀疑论、全面怀疑论、不完全性怀疑论和完全性怀疑论。文章对怀疑论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怀疑论的两大积极功能,即解构功能和建构功能。文章对我国哲学界关于怀疑论的几种流行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超越怀疑论,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怀疑思维  相似文献   

17.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李乔邓拓是个通才,是个博学家。史学研究是他博学的一个方面。学人圈子里曾有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称邓拓是“半个史学家”。对这“半个”二字,我一向耿耿于怀,觉得是一种对邓拓的史学研究估计不足的说法。清代史学评论家章学诚说:“千古多文人而少良...  相似文献   

18.
时下做学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化可谓前所未有。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番变化触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传统根基,以至被社会学界将目前的社会阶段称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或曰“转型社会”。作为“做学问”者,其行为方式也自然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时下,有的“下海”;有的仍然固守“清楼”;也有的在“下海”的实惠与“清楼”的神圣之间徘徊。无论怎样的形式,“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似乎已经无法回避。其实,这一挑战的背后所涉及到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条件下,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对社会…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充分利用这种特殊身份,突破自身的性别和阶级局限,提升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发展起以女性为核心的家族体系。在为自己家族带来“特权”的同时,乳保群体也对清代皇族的家事和国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创作及其评论中,诗歌的意象简直成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被许多诗人称为意象思维。诚如艾青所说:“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和璀灿的颜色,便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诗论》)这说明从生活实感中产生的精致而奇警的意象,经常构成诗歌艺术肌体的基本细胞。因此,进一步开展诗歌的意象的讨论无疑是必要的。一 所谓“意象”一词并非来自国外,我国古典诗论多有所论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过“神与象通”;胡应麟在 《诗薮》中也指出古诗“专求意象”,注重“兴象风神”。他们所说的“神”、 “意”等,都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