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文章通过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一般理论分析,对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进行了辩证思考;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以希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构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决策参与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传统文化、公众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来的诸多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强化电子政府的作用,公开政府信息;完善相关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提高公众行政决策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公民个体或社会组织(团体)影响公共决策所采取的行动,目的是要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合理化.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公共选择理论所谓的政府失效现象反映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等思想,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理性"原则与民主的"多数决"原则存在潜在的冲突,反映于公共决策中的核心冲突是科学知识与公众常识在提供信息上的地位不对等。公众常识被视为劣于科学知识,普通公众被认为缺乏理性参与决策的能力。现实中的公众决策参与存在能力、效率与机会困境。事实上,决策科学化与公众参与冲突的产生源于对科学观念的误解,通过科学观念的重构能够揭示出公众参与决策在知识价值上的合理性。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既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认识到公众参与在实现决策科学化中的必要性,又要促成制度变革,保障公众真实参与的机会与制度性渠道。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增强了官员决策的责任心,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当前专家参与呈现出"边缘化"、"空洞化"、"符号化"态势,导致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失灵.应加强专家参与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确保专家参与过程的充分公开透明,规范专家咨询论证程序,强化专家参与的角色和地位,构建政府、专家与公众三者良性互动的机制来完善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公众参与实践中,公众有效参与不足问题正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公众参与影响力和破坏政府行政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公众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众参与制度设计不完善、公众参与操作机制不科学以及官员对公众参与存有顾虑等。推动公众有效参与,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权利制度、程序制度和反馈制度,从机制层面主动预判公共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参与问题和风险、科学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机和利益诉求以及理性设计决策不同阶段中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方式,从个体层面强化培育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行政理念和公众参与技能。通过多方并举,实现公众参与的有序发展,更好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环境公共事件频发。这一方面反映了普通公众对环境权益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公众在参与环境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对我国2005—2013年代表性环境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政治观念、制度供给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通过自我修正的方式化解公众参与困境。为避免付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重塑政治合法性,应从治理理念出发,以公共利益为基石,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结构,拓展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培育组织化的参与表达机制,从而使环境决策更具有利益包容性、透明性和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开始在我国立法意见征集、行政决策的听证、公益诉讼等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亟需对参与主体、参与事项和内容、公众意见影响力等实体问题做出回答。本文结合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相关公共决策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在具体运用时如何确定参与者的主体资格,对参与者的可行能力有何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共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和网络媒体作用的凸显,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折射出我国公共政策公信力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也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公共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和透明的强烈期盼。研究发现,以公众参与和程序正义为核心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存在价值契合,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理论和决策方式,对公众政策参与途径的探索和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玲 《社会科学》2022,(6):94-105
世界处于日益加深的不确定性中。在经济、社会、技术等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公共决策,才能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根据决策所需的信息条件,不确定性下公共决策中存在一种“功能—依据”二维框架。根据决策功能为干预实质结果或规范价值和程序、决策依据为规则或自由裁量权,公共决策可以分为理性研判型、渐进调适型、民主协商型和政治决断型四种机制。政治家、行政官员、技术专家和公众等决策参与主体因其信息优势差异,应当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和问责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