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长油田是我国发现和利用最早的油田。在西方近代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并对我国造成冲击时,清政府开始了对延长油田的开发,但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的缺乏,延长油田的开发长期停留在时断时续的状态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的背景下,延长油田的勘探开发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1997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后,延长油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0年后,油田的总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延长油田的发展,基本折射出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有很多科学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五十年代起,石油诗便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不断发展,石油诗的创作队伍也在一天天地壮大起来。 1952年,我国经济建设一开始,著名诗人李季就打起背包来到了玉门油矿,担任矿党委宣传部长。诗人长期生活在油田,写下了大量反映创业者生活的诗作,  相似文献   

3.
玉门油田从1939年出油到2000年期间,在各个生产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生产能力,并始终保持着阶段性的稳产。这其中既有着油田自身开采技术和新增勘探储量的影响,也有着整个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通过对这些影响玉门油田原油生产因素的分析,期望给我国其它油田实现长期持续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是我国华北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也曾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从胜利油田"华8井"和"营2井"的发现入手,分析了胜利油田会战初期遇到的问题,探究了造成该问题的真正原因,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其给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石油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通过建立Solow模型,分析了我国石油工业目前的技术水平,认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其比重为110.72%),因而使得技术进步和劳动投入对于工业增加值的贡献都表现为负值.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石油工业的产值和利润稳步增加,已探明的地质储量成倍增长。今后随着大规模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进展,还将会发现许多新的油田。新油田的勘探开发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管理方针,是石油工业改革的重要问题。它将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加速开发,进一步搞活企业经营,贯彻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冯晓蔚 《中华魂》2020,(5):44-50
康世恩,1915年4月20日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西湾堡乡田家庄。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26日,担任一野三军第九师政治部主任的康世恩,被任命为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接收玉门油矿,并担任党委书记。从此,他与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结下不解之缘。"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玉门油矿是我国开发较早,规模最大的一个油田。  相似文献   

9.
我国石油战线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好传统。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加深对石油成因及油田勘探开发规律的认识,艰苦创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史,既是一部石油职工的艰难创业史,也是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胜利史。大庆工人的“两论”起家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这部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最为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10.
玉门油矿的开发与国共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者在加紧对我国进行疯狂战略进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石油禁运,企图动摇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决心.为了打破敌人的石油禁运,确保我国抗日军民的用油需要,一向不重视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国民政府,在翁文灏、孙健初等石油地质界爱国志士的积极建议下,决定开发甘肃玉门一带的石油资源.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全民族的整体利益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出发,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国民政府开发玉门油矿.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在日寇封锁的艰苦条件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终于成功地建成了玉门油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