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凝望上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拉.尼尔.赫斯顿堪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赫斯顿的代表作《凝望上帝》。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思考模式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逻各斯中心文化压迫的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小说女主人公詹妮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亲近自然,追求自我完善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颠覆父权制,倡导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多元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伊莉莎和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钢琴课》是一部从女性主义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和爱情的影片,是现代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主人公艾达身上体现了父权制对女性无处不在的权力压迫,而艾达也自觉而坚定地做出了相应的抵制和抗争:从失语沉默到重拾话语,从男性凝视的客体到凝视男性的主体。文章试从失语与凝视两个方面分析艾达身上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的<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能指进行文化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制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奇异的插曲>与<悲悼>中,尤金·奥尼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充满母性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女性的赞赏,同时就两性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不满父权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但并不主张女性为反抗压迫而凌驾于男性之上,他所期望和欣赏的是和谐的两性关系.奥尼尔虽受父权社会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以传统的妇女观来评价女性,但他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现状.对女性的不幸境遇充满同情和理解,因此仍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肖邦传奇般的悲剧和其作品<觉醒>主人公艾德娜的厄运都向人们揭示了十九世纪末父权制传统势力之强大和对妇女压迫之深重.本文旨在用女性意识来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丈夫、父亲、恋人、情人,揭示他们在亲情和爱情的面纱下表现出来的男性至上主义和对女主角的压迫与束缚,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传统父权势力是导致艾德娜悲剧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的《觉醒》通过对女主人公艾德娜在男权压迫下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的描述,探索了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揭示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透露了作者构建一个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的理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霍桑在《红字》中通过对黑男人和印地安人的刻画,表达了反对奴隶制、对黑人奴隶的同情和对印地安人尊敬与赞扬的态度倾向,揭露了父权制社会是种族压迫的根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这对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问题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贾府的地位与权势主要来源于其男性祖先的军功,其家族的权力建构主要依据性别、父系和母系三大原则进行。不过,《红楼梦》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不是通过暴力和压迫,而是通过一种强调等级、秩序的亲情关系。为了得到女性“自愿的赞同”,男性对女性施行了包括权力让渡在内的各种策略。在这种父权制社会的性政治现实中,性别的模糊、性方面的洁身自好和男女角色的颠倒都是不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剧作家伊芙·恩斯勒的《阴道独白》揭示了女性遭遇的身体政治。文章借助米歇尔·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分析了女性眼中的阴道形象及女性在两性性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剖析了剧中女性对阴道社会文化禁忌的挑战,探析女性身体政治意识的觉醒及其对父权压迫的反抗。指出在父权文化下,女性应敢于拒绝男性话语对女性身体甚至女性自身的塑造与定义,重建主体身份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复活》中女权主义的代表,玛丝洛娃在作品中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主动背离传统道德,用特殊方式反抗男权社会的形象。她也清楚地明白,聂赫留朵夫想与她结婚的想法不过是为了替他自己的灵魂赎罪。这就让当时男权社会有效的统治工具——家庭以及婚姻约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也在本质上就否认了男权的道德规范,极大地显示了自己女性的价值以及尊严。  相似文献   

12.
美女经济中的权力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女经济中,商家和媒体对女性美的建构,是有着隐蔽的权力关系的。透视美女经济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可以勾勒出一幅更隐蔽的政治图画,揭露出美女经济中父权制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相互勾结造成的深层控制和压迫图景。为此,应寻找反抗力量,破解对女性美的建构,形成对新的性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斯皮瓦克指出了“属下”不能发声这一事实,同时将女性主义融入到自己的分析之中,揭示了殖民地女性所遭受的帝国与男性霸权的双重权利话语的压制。运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了《我母亲的自传》中,主人公雪拉和她的妹妹,作为属下所遭受的压迫,同时分析了主人公自身意识的觉醒,对两种压迫奋起反抗,寻求一种自我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女作家艾里斯.沃克被誉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和"代言人",其作品广为女性主义者推崇。她的长篇小说《紫色》,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了一种鲜为人知的生态意识,主人公西丽在男权思想奴役下的悲惨遭遇以及她最终摆脱思想束缚、取得独立自主的艰辛历程,在深刻揭露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父权中心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立场。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自由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因强调性别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因素,那么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则因过于强调经济因素,而轻视了性别,只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既强调性别,又强调阶级,认为女性受压迫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父权制,从而成为目前相对完善的女性主义分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不仅在政治上争取女性生育权利、教育权利,还在文学领域进行批评实践,其批评将阶级和性别作为理论立场与核心观念,不局限于文本分析,还分析文本的生产条件,将女性置入公共生产领域,并结合诸多的观念和理论如心理分析、语言学,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两种生产理论为分析工具,试图用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阶级体系与性别体系的二元观点对妇女受压迫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过分强调物质生产,忽视人类自身生产,但他们过分强调妇女受压迫的父权制、再生产方式与性别体系的因素,忽视了妇女受压迫的阶级、种族及生产方式等因素的探讨,从而形成了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女性主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曼斯菲尔德把她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很少受英国作家重视的短篇小说创作,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用手中的笔,融进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描写了她的同类在闯世界的奋斗中所遭遇的坎坷磨难,刻画了广大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所迫下产生的孤独感、幻灭感、恐惧感和她们的叛逆和反抗性,道出了她们深沉的思考和无声的叹息,表达了对她们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愤慨之情。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刻画出一系列黑人女性形象——从饱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女性形象到传承本土文化、具有群体保护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皆有血有肉特征鲜明,再现了黑人女性的生活,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正是莫里森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女性意识的基础是对二元对立的两性观的突破。她既透彻地揭开了女性在家族制度与父权文化压迫中的绝望经验,也戳穿了女性独立追寻生命自由的虚妄,以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证实了她们无法拥有一间绝对属于“自己的房间”的现实;女性在痛苦阅历中或疯狂复仇,或沉淀经验历练生活智慧,使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精神成长的资源,但最终却无法以胜利者的强悍姿态宣告自己的未来;她们对人生价值的最终确定是在两性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经验话语中完成的,而这正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获得精神成长的体现。张爱玲是将“性别政治复杂化”与她的历史观、写作观达成统一,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女性主义政治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萧红对于女性生活命运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的,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萧红的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表现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这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