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城市非农业化向农村扩散,农村经济社会所固有的封闭性必然会逐步改变。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族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意义出发,对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法律制度为切入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农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法制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笑语  蒋远胜 《民族学刊》2022,13(3):20-28, 140
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的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指导。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相当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CFPS2018年的调查数据进行评估,来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纯收入的影响。实证证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地提高民族地区进行流转家庭的收入水平。考虑到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农户之间形成收入分化,造成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本文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QR)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农户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降低流转准入门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全国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并提出一些加快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和减轻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对新疆察布查尔县乌珠牛录村的实地调研,在了解乌珠牛录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为推进乌珠牛录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黄土高原南部山区的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GC乡WCS行政村HL庄自然村为主要田野调查点,调查60年来村庄土地流转的过程,分析该地区土地流转的特点,研究讨论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从农村公共交通、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查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因而土地制度的改革,始终是整个农村改革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就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农村第一步改革,建立了以“集体所有,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组成部分。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 ,国内的经济学界、法学界以及社会学界掀起一股社会保障的“研究热”。但是 ,就其研究对象来看 ,关注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多 ,而关注农村社区的少 ;关注发达农村社区的多 ,而关注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农村社区的少。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当前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体的迫切愿望。本文从人文区位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系统论等理论视角出发 ,主要对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现状加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模式的建构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高层次,保障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状况的调研,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繁荣的"稳定器"目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Land has been central to debat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genous (First Nations) and non-Indigenous Australian identities since colonial violence founded the nation. How do white Australians understand Indigenous land rights? This paper draws on an empirical ethnographic study with rural people who self-identify as ‘white Australian’ to analyze the key discourses of land, identity and nation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how whiteness and race is socially produced and lived in rural Australia. The study found that white Australian discourses of nation and identity limit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ability to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in relation to Indigenous sovereignty.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必须合理地确定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大量农用地在城市化过程中被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最根本的生存基础.现行的征地制度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必须依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运用物权法来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4.
龚勤林  贺培科  曹邦英 《民族学刊》2022,13(9):119-129, 165
脱贫攻坚助力民族地区实现了全面小康,也为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民族地区依然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的重点和难点地区,特别是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实现可持续增收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本文基于收入总量、结构比例、区域差异等多维度比较,以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民族自治州为例,总结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四项构成的差异特征,分类探讨了增收的来源,以及面临的经营净收入相对过大、工资性收入增速下降、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规模小等增收的不可持续性风险。基于此提出要巩固拓宽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创造性财富规模,探索增大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分配性财富收入,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可持续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内蒙古自治区一个蒙古族聚居的半农半牧村落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土地数量、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人口和生产性投资等因素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家庭经济多元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彬 《民族研究》2002,(6):18-25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 ,因此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 ,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民族地区城镇化严重滞后 ,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加大了扶贫成本 ,影响了扶贫效果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导致内需不足 ;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 ,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可峰 《西藏研究》2020,(1):145-152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上得来”是人生目标;“留得住”不仅靠感情,更要靠本事;“用得上”需要高校针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现实,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培养,都要强调城乡结合、区内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processes of identity-building and claims-making by rural social groups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multicultural and plurinational reforms in Bolivia, focusing on 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apparatus that underpins a paradigmatic land conflict between an indigenous organization and a peasant union in the Bolivian Amazon. The institutional shift that characterized the country after Evo Morales’ election has been reflected and absorbed at the local level. Here, however, the new claims for recognition cannot be understood only through the –often abused – lenses of ‘resistance struggle’, ‘cultural oppression’ and ‘political discrimination of minorities’. In fact, these claims are the result of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social actors’ ability to respond to them, proposing powerful narratives that provid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with new shared meanings and mechanisms of self-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西藏乡村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西藏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文章以当前西藏乡村经济的环境和现状为立足点,着重研究西藏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与基本路径,提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也因其特殊性为各界所关注。通过对少数民族村庄的实地观察,发现面临生态压力沉重、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苦难、村庄治理落后等困境,迫切需要乡村振兴改变现状。各级政府欲通过精准扶贫、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促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但在实际振兴进程中遭遇当地群众观念陈旧、乡村组织涣散、乡村治理外部压力不断输入等困境,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基于此,文章提出治理振兴这一概念,通过抓住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治理,以治理振兴引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主要通过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保障体系、建立融合传统的现代组织体系、探索三治有效融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前瞻性的村庄发展体系等举措,实现治理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