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引导各宗教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与现代精神相一致的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抓手。本文将以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为主要问题,考察它在中国特色宗教学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考察当前国际宗教学界各种宗教间对话、跨文化(跨宗教)神学的进路,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需以“返本开新”为总体方法论,对广义的基督宗教思想传统进行六个“Re”的工作,即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recover,retrieve,restore,reconfigure,reconstruct, renew),从而在与中华文化的对话中形成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最后,本文将依照“结构创新带动思想创新”的理路,提出一个以基督教圣经学、基督教教理学、基督教心性学、基督教伦理学和基督教礼仪学等为基本面向的“水晶式”正方体的思想架构,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讨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以圣经中的亚伯拉罕的故事为背景,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神学政治学模式,即在亚伯拉罕宗教的传统话语内进行跨宗教的对话。作者希望在一个以"帐篷"为隐喻的开放环境下,亚伯拉罕传统下宗教能够进行对话、合作和沟通,并展示了当下为这种神学政治学所做出的实践努力。作者同时还列举了经文辨读的例子来佐证这种神学政治学的可行性,并在最后提出了如何从基督教神学政治学角度来看待亚伯拉罕神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文化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犹太文化,无疑应该继承了埃及文明的许多特征.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所以埃及文化的痕迹依然留存.埃及和早期基督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督教受埃及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文学、神学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基督教文学中的一些词汇、语言、题材和体裁明显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埃及传统的宗教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之间有很多相通契合之处;古埃及艺术、特别是宗教题材的艺术,为后来的基督教留下了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界对诗僧的界定的模糊,论者重新进行了界说,并审视了东晋文人与僧人的诗歌,得出它们共用了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话语系统的结论.东晋诗僧的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庄玄学与大乘佛学的契合交通为僧人与文人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而大规模的对话及对话与赋诗同步,直接导致了诗僧的出现,并形成了东晋诗僧与文人诗歌话语系统的同一性或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传教士字威默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活跃于穆斯林世界,并致力于穆斯林传教事业.20世纪初,字威默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即由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批判,转向寻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共识与对话,这一转变也影响着基督教对中国穆斯林的传教事业.  相似文献   

6.
马娟 《回族研究》2006,(1):54-58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分别于公元1世纪和7世纪产生。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有很深的渊源关系,都属于一神教。按理二者应当能够和平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二者在世界范围内时有摩擦,冲突不断。传入中国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这种“冲突传统”依然保留,元代尤甚。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二者在元代的发展与走向,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文化之间的冲突不是永远的,对话与交流才是不同文化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期相近,但是在中国近代之前两教的发展呈现出迥然的两极趋势。面对基督教迅猛的传教势头,清末回族大学者马德新和马联元分别于1865年和1899年出版《据理质证》和《辩理明证语录》,作出"正信"之辩。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伊斯兰教认主学出发,对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一一反驳,从而明确伊斯兰教信仰的正信。本文认为,回耶"正信"之辩在神学上反映出强调救赎的基督教和强调顺服的伊斯兰教,这是两教确认自身身份的根本所在,也是两教开展对话的起点;两教在信仰实践方面体现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异或相近的政治构建和伦理道德,借此可窥见文明间对话背后的个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比较基督诸教,提出1.神学人类学不同于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与上帝创世观或神灵信奉并非必然一致,而神学人类学则作上帝或神灵宇宙观的理解。宗教人类学多从宗教外部认识其功能系统;神学人类学由宗教内部认知神界宗旨、神域历史、神圣意义,即研究者与宗教研究内容及其表达融合。宗教人类学内容各异,神学人类学基本据神学形态。2.神职、教徒据上帝意志、教义经典和神教本位,以神启感召或圣灵信仰解说人类学事项,为神学本体的神学人类学;信徒或人类学者据主位神圣信仰、圣事体验和学科理论解章,为人类学本体的神学人类学。3.仪式是神阶与信徒一同抑或分自、乃至个人寻求神学意义之祈祷感验体悟的过程与载体,并非仅如涂尔干所言之集体表征,亦是神圣性、宗教正统性、象征性之表征。4.广义神学包括其教阶体系实践,故宗教修行涵括教会及其神职和信众双主体层面。5.神学人类学关注宗教何以引导认知、过程与结构。审视作为与国家历史并行的宗教历史可以认为,人类世界可分类为宗教和世俗两大界域。6.新教提供了神学人类学的认知基础,其本身即神学人类学化的过程。正教-天主教-新教承载神学人类学之形构。  相似文献   

9.
<正>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相似文献   

10.
学界近年来对《大乘要道密集》的关注和研究都在不断加深,但对其成书和流传仍所知甚少。作者通过对《大乘要道密集》的著译者、文本内容及传承的细致分析,将其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佛教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相比对,发现《大乘要道密集》集中了西夏、元、明三个不同时代翻译的藏传密教文献,其主要内容是一部萨迦派道果修法的仪轨集成,也包括一些其他的仪轨,并提出在《大乘要道密集》中多次出现的莎南屹啰或应为一位明代译师。  相似文献   

11.
乡村地区基督教的相关资料对于基督教本土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乡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晰地揭示出当地的基督教本土化进程是如何进行的。本文就对中西方乡村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以揭示出基督教在当地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1,2(6):12-24,9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培养、培训教牧人员;三是根据需要,扩大培训内容和对象范围;四是注意发展经济,解决自养。当前佤区基督教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沧源教牧人员中,群众自发认可的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缺乏系统的训练;二是耿马基督教福荣教会与耿马镇教会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流动人口是基督教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基督教存在的前五个世纪,广泛的人口流动将基督教变成了全球化的信仰。广泛的人口流动在其它主要的世界宗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基督教来说,流动可能是这种信仰固有的因素。基督教超越罗马帝国成为全球性信仰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口流动。跨国界的领袖们、俘虏、难民和流浪者、商人是人口流动的四种主要类型。虽然,东部教会传教的成功是短暂的,但是东部教会在第一个千年形成的移民传教模式无疑为21世纪的基督教提供了典范。基督教在过去的两三个世纪里再次全球化,基督信仰作为新的中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出现,表明"人口流动"在基督教全球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比以前更加明显。当代基督教的全球化与早期基督教的全球化在发展道路上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基督教的全球化仍将主要依靠流动者的行动和决策。  相似文献   

14.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21,12(10):46-52, 121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认为,基督教在赞米亚地区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与山地族群的先知主义和千禧年宇宙观契合,从而使基督教成为山地族群借用的意识形态与谷地国家对抗,逃避谷地的统治。然而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山地民族皈信基督教的例子则显示,基督教为这些民族带来符合现代社会秩序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促使山地民族进入现代性的社会化道路,这恰恰符合了国民政府对于山地民族长期以来的教化愿望,期望将山地民族真正纳入国家的治理体系之下。因而基督教进入“赞米亚”区域,虽然也有逃避统治与国家相对抗的一面,同样也有与国家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一面,促使山地民族适应国家并进入国家。这可能是斯科特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金翼》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但书中有关基督教的内容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它不仅对两个家族的不同命运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基督教与乡土中国的复杂互动关系,深化学界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由印度传人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密宗较为兴盛,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藏语称密宗作“桑俄”,意为“秘密真言”。密宗的发达是藏传佛教重要特点之一。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藏传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整形态。藏传佛教密宗有自己的传承,在所重经典、修习次第、仪轨、制度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24日,湖北省基督教"两会"在省基督教培训中心隆重举行迎国庆60周年暨湖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省民宗  相似文献   

18.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0,1(1):134-144,167-16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基督教的发展及调适加以认识。文章列举了当时德宏基督教的发展及变化概况,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颇、傈僳两族中传播,以及盈江县教徒最多这两大特点,分析了基督教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积极调适、适应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政府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根据基督教的活动情况,指出以族群名义裂变三自爱国会等是当前德宏基督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申晓虎 《民族学刊》2011,2(2):63-67,87
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传播过程中,少数传教士通过挪用神话与民间传说的部分内容,将基督教元素植入受众群体地方文化,或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改写基督教经文,建构新的心理构图与信仰内容,实现了基督教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王朝的藏传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03,(3):94-106
11世纪藏传佛教再次兴起后 ,各个教派向东面和北面发展 ,西夏王室崇信藏传佛教 ,封授藏族僧人为帝师、国师。《大乘要道密集》中所收的藏传密法法本的汉译文 ,有一部分是在西夏的宫廷中翻译成汉文的 ,有一部分是在元朝的宫廷中翻译成汉文的 ,由此可见宋元时中国民族间的宗教文化交流的广度和相互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