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萌发最早、成效较大的是民族主义,史学界至今争议尚多的也是民族主义。 孙中山说:“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参与武昌首义和策动各省响应的革命党人,并不都当真赞成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然而无不服膺民族主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与其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紧密相联的。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开放”“进步”,始终是孙中山先生思想体系中的主旋律,也是其民族观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使得他由一个主张改良的维新志士,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总结和创立的三民主义为主干的近代化思想体系,领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王朝,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100多年过去了,孙中山思想作为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光芒依然穿越时空的界限,焕发着勃勃生机。其所蕴涵的民族平等思想、多民族中国建国模式思想、民权思想等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在当前抓民生、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宏伟目标都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这以后的100年中,中国如此的翻天覆地,如此的脱胎换骨。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上升,人民地位不断的上升,两岸关系也得到重要的进展。而所有变化的最原始的源头就是孙中山所开创的中华民族共和思想以及为此开展的一系列的斗争。本期关注栏目将关注焦点锁定近年来对孙中山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思想研究的学术新成果。希望通过对众多研究成果的梳理,推动学界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思想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汲取其对当前中国建设发展的启发和激励,发掘并光大其思想的当代价值,并以此表达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的敬意和缅怀。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与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之比较韦英思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晚年曾提出过“大亚洲主义”思想,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提出了“新亚细亚主义”的主张。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与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的主张,既有某些...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 ,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非常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他所阐述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是中国近代民族学史上的最新理论和最高成果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进步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孙中山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也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深邃与高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今天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反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长期的反贫困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地区还未真正摆脱贫困。回顾、反思和检讨我国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程可以发  相似文献   

7.
杜黎明  刘芷晗 《民族学刊》2022,13(8):32-39, 156
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核心,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精髓所在。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大规模深入民族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开端和重要历程。因此,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践行民族平等思想,不但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历程,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过程,勾勒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演进路径,总结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西藏各族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文章论述了西藏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超常艰巨性和特殊复杂性,从历史、现实和政治三个方面阐述了西藏全面脱贫的里程碑式伟大意义,详细论述了西藏脱贫攻坚对世界反贫困的理论贡献、实践贡献和方案贡献。研究认为,西藏决胜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国脱贫攻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丰富了世界反贫困理论,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思想是孙中山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民族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学术界对此尚无专文探讨。本文集中论述了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的渊源、内容、历史地位和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路径,即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诠释了"读书无用"、"知识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等功利主义思想,淡薄的生命、健康、卫生、优生、优育思想,好选恶劳、不劳而获等剥削阶级旧思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封建生育养育思想,重农轻商的农本主义思想等五类农民典型落后思想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机制和路径.通过对中国反贫困历程的反思,得出"贫困者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素质乃贫困之总根源"的结论,提出"思想观念反贫困乃新时期农村反贫困模式之必然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线索 ,回顾和探讨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总结中国共产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历史行程 ,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满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本来发端于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涌入中国,进而影响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视野的知识分子与革命者。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小民族主义向大民族主义的演进过程。前者主要着眼于内竞,服务于"驱除鞑虏"和反清排满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后者主要着眼于外竞,以追求"五族共和"与中华民族独立为目标。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天下观念的影响,决定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较为浓厚的整体主义意蕴。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形成基础、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战略途径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体系完整,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是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过程性评述。文章认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列宁和斯大林的有关论述。民主革命时期,两种民族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各种政治力量错误民族政策的概括,也是对革命队伍内部在民族问题上错误观念和行为的一种批评。新中国建立后,两种民族主义主要指的是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相关错误言行。20世纪50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斗争。通过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改善和国家统一的巩固,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以后,两种民族主义的提法逐步被淡化,但党的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君思 《民族学刊》2021,12(2):31-40, 96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演进的奋斗历程表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既不是先天长成的,亦不是后天做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下长成的。其中,作为“材料”的民族主义、作为“方法”的民族运动、作为“他者”的民族国家、作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作为“使命”的民族复兴五重面向,反映了党民族理论历史起步时期不同阶段的主题、内容及特征。当然,这些面向并非边界清晰可判,在不同的阶段有时侧重突出一面,有时多面交织呈现。虽然此时的民族理论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些不成熟的面向,但已初具雏形,并为其后的渐进改进提供了理论前站、搭建了总体框架。这一探讨,对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演进的艰难性、曲折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内涵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国开始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中华民族这一国家民族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中国的仁人志士、社会各界进行了种族、五族共和、汉族中心、宗族等民族主义的论说,都在试图阐释中华民族的内涵。但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为中华民族赋予了科学、准确的内涵,实践了中华民族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自决,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本文全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可分为探索、形成、确立、完善、挫折和发展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人所赞誉.党和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地区乃至全社会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际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成功经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民族学刊》2010,1(1):1-4,16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对于学术刊物的创办一向非常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人类学家创办中国民族学会之时,就一直力求创办民族学期刊作为中国民族学会的会刊。几经波折,幸有中山文化教育馆《民族学研究集刊》作为补充,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专业学术刊物。50年代之后,两岸学术界仍在学术出版方面进行了不少努力,台湾学术界创办了《中国民族学报》作为在台湾复建的"中国民族学会"的刊物。其后大陆则历经运动,学科重建后也未能接续先前的传统。本文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刊》创刊之际,以民国时期民族学期刊的创始经过为先导,考辑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学术刊物出版历程,以求激励学术界从新的高度关注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掀起了西南民族研究热,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中山大学是西南民族研究与调查的先驱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该校生物系师生实地调查了两广瑶族.随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调查云南民族,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有组织有影响的西南民族调查.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山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师生广泛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成就斐然,中大因而成为西南民族调查的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