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1,(10):12-13
作为湖南的西大门,花垣县近年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并联手贵州松桃县、重庆秀山县等三省边区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共建民族团结和谐新边区,为推进三省边区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以后,全国众多有志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其中就包括许多少数民族青年。加之陕甘宁边区地处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的缘故,边区政府将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边区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回族与蒙古族的民族政策,对他们的政策措施具有示范作用。因此,边区政府在探索中将许多的政策措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出台了许多民族法律文件,以确保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边区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部的桂黔湘边区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区域.丰富的景观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使其成为近年来主要的民族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旅游产品雷同、区域合作滞后等问题,导致区域旅游难以实现规模的联动发展.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这一地区实施共生竞合模式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一体化共生是实施桂黔湘边区旅游竞合的理想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桂黔湘边区一体化共生竞合模式的基本框架与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实施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加强桂黔湘民族县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以实现区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时期 ,王安石在推行诸项“新法”政策的同时 ,在治边方面也提出了不少具有创见性的理论 ,并引导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边区民族的关系问题 ,是宋代治边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宋辽边境“两属”地的争执、边区蕃汉土地的典买、边区民兵的组织以及边区开拓四个方面 ,论述王安石在周边民族问题上所持的平等立场、开放思想和采取的一些改革政策 ,分析其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不读酉水好安寝,读了酉水人惊心。九百里酉水,宛如一条绿色的锦带,贯穿鄂、湘、渝三省市边区9个县市,串连起宣恩县彭家寨、来凤县仙佛寺、酉阳县天龙山、龙潭古镇、龙山县里耶古城等,这一颗颗让民俗学家叫绝,考古学家惊喜,历史学家入迷,诗人畅怀,游客醉倒的晶莹温润的珍珠,在祖国大地万千条江河中格外闪亮吸人,令人心动神荡。  相似文献   

6.
刘积德 《民族论坛》2007,(10):32-33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能提升湘鄂渝黔边区农民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弥补湘鄂渝黔边区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缺乏,促进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平等发展是以民族文化中心为视角,以民族平等理论为支撑,结合平等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我国沿海发达省份、西部欠发达省份和中部地区三大经济版块在粤桂湘三省区边界形成交汇,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南岭走廊出现落差。在片区扶贫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探寻南岭瑶族文化圈区域平等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文化边区扶贫开发管委会顶层设计维度,为民族事务治理探索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民族研究》2012,(3):13-23,107
本文探讨了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的理论、政策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对具体立法进程及内容的呈现,研究了边区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与实践情况;分析、总结了边区民族立法的特色、经验及不足,充分肯定其历史意义。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立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建构平等和团结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进行制度和法律建设的伟大探索,是当时边区人民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3,(9):64-64
边城镇是湖南的西大门,分别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接壤,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作家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正是以这里为背景。近年来,边城镇把加强边区民族团结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举民族团结大旗,  相似文献   

10.
李立 《民族论坛》2014,(9):F0003-F0003
9月21日,"欢乐潇湘、乐在湘西"2014年中国湖南花垣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在花垣县边城镇(茶峒)成功举行,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边区近万名群众参加。本次活动,由中国民俗学会、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湘西州人民政府主办,花垣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1.
9月21日至22日,"欢乐潇湘·乐在湘西"2014年中国湖南花垣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茶峒)成功举行,湖南、重庆、贵州三省边区近万名群众参加。本次节会由中国民俗学会、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民委、湘西州政府主办,花垣县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2.
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呈现出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趋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同构化严重;旅游产业集群诚信机制缺失,企业合作度低;旅游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弱;边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产权保护意识弱,产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等。  相似文献   

13.
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建设绿色的生态文化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社会基础。在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应是生力军和旗手。而在湘鄂渝黔边区,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生态存在着失衡现象。因此,必须优化媒介生态,才能保证传媒在构建生态文化中高扬绿色文明的大旗,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保护边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吉首大学,自1958年建校之初便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研究,从未间断,但因基础薄弱,经费投入有限,研究成果不显著,难以满  相似文献   

15.
献策大武陵     
<正>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三省一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帮助其解决困难、支持其加快发展;全国政协和三省一市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成立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川东南边缘,与湘西和黔东北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历来是三省边区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总面积2462平方公里,下辖8区1镇,47个乡。秀山,因境西有巍峨的“高秀山”而得名,始建于1736年,历来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现有的47万多人口中,土家族占33.26%,苗族占12.62%。长久以来繁衍生息,扎根在境内的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走廊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随后,费孝通从边区开发的角度,为西北民族走廊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包含多个层次、跨涉不同区域的西部发展战略构想。这既是对西北民族走廊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是费孝通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法的意义上讲,宋代并没有“民族法”这一部门法意义上的称谓。但是,由于北宋后期西北边区的民族众多、成分复杂,加之严峻的军政形势,时代大背景使得宋朝关于调整西北蕃部汉蕃民族关系、蕃族内部关系等的法律规范非常之多,其内容在宋代法制史籍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位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正逐步形成。本文通过分析湘鄂渝黔边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分布不均等问题和成因,从理念、体制、环境和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南岭瑶族地区是我国瑶族最大聚居区,又属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贫困。该地区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大量调研和实证分析,认为南岭瑶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应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