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吊脚楼 有人把它比喻成湘西的一篇散文,很随意地在小河旁淡淡地抒情。也有人视它为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玲珑巧构中透出适境而生的哲思……是啊,依山傍水1的吊脚楼,是武陵山土家人的杰作,是湘西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以其保存完好而集中的土家吊脚楼群而著称。寨中主要建筑依自然地势地形选址,完整地保留了形成于清朝末期的土家吊脚楼、凉亭桥等传统干栏式建筑群。现存48栋吊脚楼等干栏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集土家吊脚楼群整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美于一体,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影像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非艺术化数字影像的客观性、易存储性、可修正性、还原性和易传播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与保护中,对吊脚楼的实体建筑采用静态的数字信息采集、平面图形绘制、内部结构分解和吊脚楼动态的建筑程序虚拟、演示,以及吊脚楼建筑仪式文化的动画可视化表现的实现,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与方法,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土家吊脚楼的文化内涵黄秀陵土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主要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地区。人们只要一走进土家山寨,就可以看到在群山丛中,一片片凌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建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吊脚楼”。吊脚楼常常是依山而建,建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就坡面形成上下两级屋...  相似文献   

5.
侗乡福桥     
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侗族古村落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这里完整保存有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侗族传统建筑更是异彩纷呈。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星罗棋布的侗族鼓楼、横跨溪河的福桥,无处不证明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古老民族。福桥建筑形式与浙江廊桥近似,当地人将这样的桥梁称为“福桥”、“花桥”、“风雨桥”。侗乡福桥@吴景文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个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彭家寨,以它那吊脚楼群的独特原生态魅力,震撼了中国民族文化界与建筑界。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在亲赴彭家寨实地考察后,由衷感叹彭家寨400余年“藏在深山人未识”,评价其吊脚楼群为中国西部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古民居之一。彭家寨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酉水流域,  相似文献   

7.
傣族、苗族建筑中的数学元素说明了少数民族建筑中蕴含着的数理智慧,实例分析傣族的奘房、塔、干栏式建筑和苗族的吊脚楼、风雨桥等建筑,发现"数"是存在于建筑艺术之后的基础原理,"数"的运用在这些建筑中表现出了它特有的含义。进一步查找数理或几何图案形成的文化成因,将有助于揭示数学元素在建筑中运用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  相似文献   

9.
正芋头侗寨建筑不是画,但有着如画般直感的风景形象;不是诗,但有着如诗般的节奏和旋律。它是侗族现代建筑的精髓,从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巧加安排,组成一个最赏心悦目、最动人的整体。芋头侗寨现有2个自然村,因地势而形成两个不同的侗寨类型:有70余户居民的高雨自然寨,依山傍水而建,称为山麓型侗寨;有60余户居民的务衙自然寨,在狭谷两边和山梁上鳞次栉比地布满着吊脚楼,形成山脊型的侗寨。  相似文献   

10.
三品凤凰     
<正>一品凤凰是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美文里。文中那咿呀旋转的筒车、清澈的浮着长长水草的沱江水、浴在晨光里的乌篷船、喷香袭人的雪糍粑和醇香满口的苞谷酒,以及伫立一种形象的吊脚楼……蒙蒙细雨中,可见它飘渺秀逸之美;淡淡雾霭里,它有素雅恬静之韵;夕阳暮色之中,它现斑澜旖旎之姿。二品凤凰是在一个斜风细雨的白天。是清明的雨,引领我去沈从文墓的。我撑着伞,踏着石板小路,只见远近的古塔、吊脚楼、虹桥、跳岩、流水,全笼罩在雾也似的轻烟中,或隐或现,似有似无,凸现别样的朦胧美。这美既大气又细腻,既威壮又平和,既天然又有创造,真可说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了。  相似文献   

11.
侗魂     
陈志珍 《民族论坛》2003,(11):19-19
侗家有三宝,吊脚楼、鼓楼、风雨桥,整个建筑全用木榫铆合而成,不用一个铁钉,充分展现了侗家人精湛的手工技艺。侗家三宝不仅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卓越智慧,还演绎着侗家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吊脚楼于窗口拢一头长发,吊脚楼便春意盎然起来;携开天的斧锯,裹亘古的情思;吊脚楼———一个临水的童话。千百年的芦笙吹的是秦腔之苦,亿万年的口多耶奏的是饥辘馋兮;阿萨(侗语:老妈妈)的老木梳,阿翁(侗语:老公公)的焦烟袋传递侗家代代绵延的叹息与崛起;吊脚楼点化着一个民族世代的苦难与追旅。驻水而扎,临水而思,水中融化沧桑,水中漂白屈辱;水中庄严启…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重视西藏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为西藏的民生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等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西藏扶贫工作已由过去的“救济式”走向“开发式”、从“就地扶贫”走向“异地扶贫”.然而,“扶贫搬迁”工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含因贫困而导致的“扶贫搬迁”,也包含因生态和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3.
在土家族地区,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吊脚楼是土家人一生三件大事之一。吊脚楼的建造一般由具备掌墨师资格的工匠完成,掌握吊脚楼的营造技艺是掌墨师的基本技能,而吊脚楼建造中的各类仪式、说辞、咒语、法术等则是木匠师傅成为掌墨师的核心内容;各类仪式所形成的场域以及人们对于技艺和仪式的普遍认同是工匠展示技艺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同时,仪式场反应出建房者普遍追求平安、吉祥、发家等心理诉求,因此,工匠、土家人对于吊脚楼建造技艺文化的群体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是吊脚楼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美丽的江南风光中,"小桥、流水、人家"无疑是人们提及最多的绝佳搭配,而其中的"人家",又以依山傍水、飞檐翘角的土家族吊脚楼最美. 土家先民曾以树筑巢、 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树巢居"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逐渐演变,便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 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有些东西总是过眼云烟,有些东西又总是记忆深刻,我出生在湘西,童年的岁月是在吊脚楼里度过的,吊脚楼是我的生活,土家人与生俱来全靠它荫蔽;但我对它却没有太多的思想,没有想过它其实是一道别样亮丽的风景。近些年城市建设日渐明丽浮华,旅游成为张家界立市兴业的最大支柱。1995年稻子开始勾头灌浆的季节,南方航空公司组织知名作家赴张家界采风,来自深圳的韩京钰女士提出要看看土家吊脚楼。她在女导游的带领下懵撞地走进了我那蛰居乡野的吊脚楼之家。韩女士见到吊脚楼的那一刻是狂喜的,手里的照相机不停是按动着。可我是惭愧的,因为眼前的吊脚…  相似文献   

16.
张强  文彤  代敏 《民族论坛》2008,(8):38-39
本文从侗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出发,就侗寨、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和凉亭的选址、营造及其作用,探讨侗族传统建筑蕴涵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张家界市白族乡招待客人喜欢采用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为菜味极辣,品种多样,且全是自家种的,如“糯米和渣”、“包谷籽汤”、“椿树丫菜”、“焦焦蕨菜”、“玉米糊糊”、“煮土豆果”、“炸洋芋片”、“熏腊肉”、“霉豆浆”、“竹儿根”等数十个品种,其味有酸、甜、苦、辣、咸5种。 白族乡民宴第二个特点为待客彬彬有礼,白族人豪爽热情却又十分讲究礼仪。在未开饭前,主人会端一盆清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西北卓越多姿的民间音乐里,有一种音乐形态以它热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曲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历久弥新,它就是被称作西北之魂的地域歌种——“花儿”.在历史车轮的前行中,“花儿”的发展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流派.本文从甘肃“花儿”入手,了解“花儿”的起源和发展,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花儿”这一经久不衰的民间山歌是如何从山村田野步入学术大雅之堂的.  相似文献   

19.
人世仙居吊脚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40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我们在鄂西见过一些出色的吊脚楼单体之后,胃口被吊开了,我们希望能找到吊脚楼群,或日聚落、村庄。第一处见到的吊脚楼群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宣恩县高罗周家堡。接着访问了该州的咸丰县刘家大湾。这两处其实都是戏剧工作者先发现的。他们为了找寻具有土家风貌的戏剧外景,不惜到处奔走。 这两处吊脚楼群果然都很美,能“出戏”。周家堡比较疏朗从容,刘家大湾则紧凑完整,可谓各具特色。很可惜是周家堡紧挨公路,顶不住“现代化”的压力,被一些“摩登”房屋挤占地盘,逐渐丧失旧貌。刘家大…  相似文献   

20.
流淌的爱河     
湛蓝多情的万溶江缠绕古城吉首,连接香芷沅水,野史上称之为“爱河”。 50年前,湘西不通公路,便兴舟辑。万溶江养育出了一个个粗犷的水手,纯情的“翠翠”。乌篷船和吊脚楼相系,水手和“翠翠”爱恋的故事,如悠悠流水委婉动听经久不绝……如今,湘川公路横穿山城,枝柳铁路经过吉首,万溶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河岸上那一排吊脚楼已被一幢幢小洋楼取代了。往事如烟。谁能想到,江边的古镇上出了一位因开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