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存在的主要问题--汉字异体字整理系列文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文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0):97-100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在精简汉字字数和规范汉字形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 ,表中还存在着界说不明、范围过宽、甄别失审、选形欠妥、方法单一、编排失序、计数不准、遗漏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在研制《规范汉字表》及进一步整理异体字时当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2.
试论《规范汉字表》整理异体字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文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0-84
研制《规范汉字表》 ,必须整理异体字。整理除应坚持“在原有字表的基础上进行”等原则外 ,还应注意 :1.对异体字的界定不宜过宽 ;2 .立足于现代用字的层面 ,但要兼顾整理排印古籍的需要 ;3.要注意维护汉字的历史传承性 ,保护汉字的理据性 ,在“从俗从简”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从正”。整理异体字应采用多种方法 :1.取舍法 ;2 .分化法 ;3.剔除法 ;4 .调整法 ;5 .增补法 ;6 .诠注法。 相似文献
3.
东巴文语境异体字类化的途径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小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4):114-123
东巴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异体字———语境异体字,其中有些已经类化。类化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用使用频率较高的异体字来统一。第二种途径是选用异体字中表达核心语义特征的共有部件作为字符来统一;第三种是创造具有综合特征的新字符来统一。类化的方式是附加语义的虚化脱落,表示附加语义的语词得以独立出来,并用单独的字符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语义的保留是极其重要的特征及要求。就具体情况而言,语境异体字的类化方式并不完全一致,表达名物语词的语境异体字和表达动作语词的语境异体字类化方式存在着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4.
张孝飞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05-107
《通用规范汉字表》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表》)中的部分异体字"转正"为规范字,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了转正后可能引起的问题。认为,异体字转为规范字不但需要从理据性角度考虑,还需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计算转正后的成本和代价。 相似文献
5.
吴伟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5):25-30
在中国出现持续的、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讨论了农业部门内部的农民分化问题,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单位农业土地上实际从事务农劳动的人数减少,改变了集土地承包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于一体的传统主流农业生产模式,催生了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带来了农民角色分化。劳动力转移规模、转移结构,以及农业政策等因素强化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德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3):1-7
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经过八年的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于规范汉字这个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研制和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字表》先后更名为《通用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定名的调整是汉字规范研制面对汉字使用实际的反映。不简单化地将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不规范字看待,更体现了汉字规范观念向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德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4):1-8
汉字结构的研究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 ,由于研究者对汉字构形方式的历史发展未能予以足够重视 ,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 ,使这个问题的研究难以获得大的突破。本文提出汉字构形研究的动态分析方法 ,并用这种方法对汉字基本构形方式的历史发展作了进一步考察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构形方式动态分析对汉字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据理构形的,构形理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汉字的孳乳分化。"形声字"滥觞于增益意符或声符的孳乳分化,而源于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联系的淡化、构形理据的弱化,构形理据是其动因。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的孳乳分化选择了形声化的方向,强化了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之间的联系,始终坚持着表意性,体现着构形的理据性。汉字的孳乳分化与汉字构形理据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成为可能,维护着汉字形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邵文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异体字整理方面的惟一标准 ,几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 ,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交际交流、整理排印古籍和中文信息处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应避免在新的规范标准中重现 相似文献
10.
邵文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308-310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异体字整理方面的惟一标准,几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交际交流、整理排印古籍和中文信息处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应避免在新的规范标准中重现. 相似文献
11.
真大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5(4):148
文献异文情况复杂,运用起来应特别审慎。利用异文从事汉语史研究应注意分辨异文的性质、真实性、来源这三个问题。出于不同原因形成的异文,其性质也有差异,可以分为校勘性异文、用字性异文和修辞性异文三类。校勘性异文应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和原则判别正误,用字性异文应主要运用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字际关系,修辞性异文应运用语言学(汉语史)的理论和方法探寻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异文时还必须注意异文项的真实性,从而保证作为论据的有效性。利用修辞性异文进行语言比较,必须确认异文的真实来源,只有建立真正的异文对应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对比,避免无的放矢之弊。 相似文献
12.
侯佳利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4-97
汉字构形学体系下,异写字是异体字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特点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日常书写中的异写字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共时性、理据性、类推性及层次性等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汉字书写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汉字规范的成果总是能在各个朝代的字书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基于此,该文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异体字的整理情况,分析书中异体字的界定方法、来源、结构形式以及与异体字混同的其它文字关系,力求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当时异体字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以便为现代汉字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继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异体字对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信息的准确传递从来就有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巨量堆积的异体字,不仅是汉字演进发展的见证,并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异体字、俗字的多变性、多选择性和充满活力的特征,又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变革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5-98
东巴文中的异体现象比较突出,但对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总体来看比较薄弱。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异体字的判定、异体字的整理、异体字之间关系的判别、异体字与东巴文字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孙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31-35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舒志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08-115
杜甫七律的对仗可分为正常和变通两种格式。中间两联对是正常格式,四联对、三联对、颔联或颈联加首联或尾联的两联对、一联对、颔联或颈联流水对是变通格式;工对、邻对、宽对是正常格式,不讲虚实门类差别的远对、不同短语结构的假对、不顾平仄声律的拗对都是变通格式。变通格式是正常格式的调节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从20世纪以来,这一传统受到冲击,汉字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低效率之中。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问题,汉字识字教学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汉字学本体理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字学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这对汉字教学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卫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东盟史不同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素 :东盟区域合作的实际内容、发生在东盟的重大历史事件、东盟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和东南亚区域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东盟 3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东盟第一次、第四次首脑会议是重要的界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