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入手,搜集、鉴别、整理论文、文献、专著来研究伦理争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争议的办法。结果发现,利用这类基因技术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但是在促进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当把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反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面对这一新兴技术,需要倡导平等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达成道德共识,并在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应该在法律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2.
3.
白雪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21-24
人类胚胎干细胞伦理研究是生命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定位问题包括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核心问题。厘清这一问题是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伦理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有助于研究者正确把握人类胚胎干细胞伦理研究的性质与方向,从而使这项科学研究更加符合人类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基因研究引发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忠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82-84
基因技术的研究,使人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我们不得不在这一对矛盾的撞击中寻求人类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但它也带来人类无法回避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我们不得不在这一对矛盾的冲撞中寻求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治疗性克隆并不必然滑向生殖性克隆。胚胎干细胞研究是一项值得支持的人道主义事业,应该得到伦理辩护。严格伦理规范和伦理程序,是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7.
基因编辑是一项新兴的复杂的前沿科学技术,它如果得到安全、合理的利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效应;但关键是它目前并不成熟,在缺乏严格的科学评估、安全性存在不可预知风险的情况下,贸然使用可能导致人类基因谱系发生改变等问题,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即使今后基因编辑技术成熟了,如何合理地运用它,而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也需要更审慎地进行伦理反思,努力形成基本的伦理共识。为了促进基因编辑技术的健康发展,令其更好地兴利除弊,为人类造福,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应用必须遵循人本原则、公正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责任原则等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因编辑技术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更引发了学界对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国内有关基因编辑的伦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研究的发展,二是基因编辑技术安全风险的伦理考量,三是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尊严,四是基因编辑技术与社会公平.虽然基因编辑伦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与技术相比,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研究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9.
10.
基因编辑技术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更引发了学界对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国内有关基因编辑的伦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研究的发展,二是基因编辑技术安全风险的伦理考量,三是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尊严,四是基因编辑技术与社会公平.虽然基因编辑伦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与技术相比,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研究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朱新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2):103-107
当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从近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来看,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仍须厘清,我国现行法律尚不完善。通过保护基因编辑婴儿隐私、切实发挥伦理委员会作用、加快相关立法工作,我们或可更好地解决基因编辑技术背后的伦理和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143-148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对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该项研究和应用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本文分析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应态度,探讨了我国该如何面对这一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因编辑方兴未艾,但其受到来自科技信息壁垒以及伦理道德的约束,传统的刑法难以对胚胎基因编辑的风险加以规制,调整滞后性的缺陷显现,引发传统犯罪的量变,导致新型犯罪的产生和社会秩序的潜在隐患。需要确定相应的刑罚,加强基因编辑过程的监管,强化参与者的主体责任,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基因编辑副外部性的内化,以应对基因编辑造成的可能风险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叶良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7):34-48
作为一项新兴的生命科技,人体生殖系基因编辑可以改善个体和社会的境况,符合福利最大化原则。但这一技术远未成熟,贸然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损害未来的人的健康等权益。对此,主流的伦理观认为,人体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缺乏伦理正当性,但纯粹的不以生育为目的的医学实验在伦理上应被允许。法律是最低限度的伦理,刑法之所以禁止基因编辑“造人”的行为,是因为这一行为违反了相关的伦理规范。立足于目前的生命伦理规范,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保护法益应是公共卫生秩序,而非人类基因库安全。因此,本罪是行政犯,以行为违反行政法规、行业规范等前置性规范为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人类原有的道德观念、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个体、组织、社会各层面及早开展计算机伦理问题研究,探究计算机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基本权益产生了巨大冲击,“基因编辑婴儿案”再次引起社会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该技术打破了社会伦理观念,不符合宪治正义的根本价值,破坏了公民自由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平衡,违背了宪法自由与秩序的基本价值,与我国宪法基本人权原则及法治原则存在冲突。宪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生命权及平等权等基本权利,而该技术忽视了人格尊严,对人的生命权及平等权造成极大伤害。对基因编辑婴儿案进行分析,揭示该技术与宪法的具体冲突,旨在为保障科技在合法轨道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