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历史地考察、批判地分析了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在伯特看来,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在根本上缺乏经验证明,也没有真正的逻辑自洽性,在根本上都是假定。源于近代人对自然控制和利用的需求,"自然和世界是数学的"观念居于中心地位。除了"上帝是一位宇宙机械师"的假定本质被揭示出来,其他要点则经由牛顿,以"公理"的形式表现出来。伯特对近代物理科学形而上学基础的解析,启发了当时的柯瓦雷、库恩等在内的诸多著名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诸多方面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变革。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继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的混沌学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本文着重强调了混沌在机械确定性、线性、简单有序性几个方面的突破,确立了复杂性、非线性和随机性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从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宇宙设计”的观念入手,引申出科学家探究自然的深层信念,这种信念为人们寻求自然界的规律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依据,并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认识世界的活动与自然本身的存在方式联系起来。作为人类精神一种内在的必然趋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就在于:它是科学知识的概念基础。追求形而上学是人类心灵的自然本性。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永远交织在一起,其深层原因归根到底是人性的矛盾缠结。  相似文献   

5.
17 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从其理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建立了以自然界的客观必然性为最终原则的伦理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善恶观。斯宾诺莎善恶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决定了其善恶观的机械论性质,同时表达了人类必须遵从自然界的客观必然性的可贵思想  相似文献   

6.
世界未来的能源图景蔡福安一、现代社会面临着能源的严重挑战——举世瞩目的全球问题能源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繁荣与衰退,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对国际政治生活和地球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消耗的商品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科学为中心展示了科学作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层面与理解层面、存在层面之间关系的图景。科学是一个窗口,通过科学这一视角即小宇宙可以折射出文化世界、理解世界与存在世界整个大宇宙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战略纷出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的愈益凸显,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标识;以战略之举激发文化活力、构建文化优势,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各国的战略抉择。在文化图强的战略推进中,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时代的关键概念,创新创造越来越成为各国文化战略的核心论题,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各国构筑自身文化优势的战略支点,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成为各国谋求文化新生的重要基石,国际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展现文化魅力的普遍关注。于此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21世纪这一“文化世纪”生动、真切的世界文化图景,不难感受到各国围绕文化发展倾注的热忱、寄托的热望、推进的热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扎实奋斗,同时也需要我们放眼当今世界,看清文化图强的世界图景,辨大势,明潮流,从容自信,勇毅前行。对当今世界文化图景、各国文化图强方略的深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我国建设、进而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康德法权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宏观把握基础之上。文章首先根据康德先验哲学的路径阐明其法权概念的形而上学基础,然后通过回答法权命题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论证法权的普遍有效性,最后按照范畴的先验演绎的思路阐述法权概念的演绎过程,以期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宏观视域中把握其法权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在康德哲学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康德是否承认有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些问题涉及到对整个康德哲学的评价。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 对康德的“形而上学”的不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其涵义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其基本涵义。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天的”意义,即指形而上学是关于一切先天知识的原理、范围、界限的学问。这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中论述的。康德说:“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不能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原理(不仅包括公理、也包括基本概念)因而一定  相似文献   

11.
方牧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发表诗歌,迄今已半个世纪。这次出版《方牧诗选》,算是他对自己诗歌事业的一次小结。称为小结,意味着他的诗创作还在继续,还要发展,离开做总结的时间还远着呢!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后期的科学背景下,恩格斯借助于当时科学理论的最新成就系统地勾画了"我们世界"的一幅幅画面.主要包括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画面、联系的和谐性和运动的发展性画面、运动不灭的画面、生命存在的画面、生命起源的画面、生命进化的画面和人的进化发展的画面,这些画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恩格斯的辩证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冯友兰和金岳霖的形而上学思想中都蕴涵着内在困境.一方面,他们企图建立本体的形而上学,以便为世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强调哲学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世界的本体与人生的价值在他们的形而上学思想里是分裂的.人生价值是同形而下的境界相关的,而世界的构成又是同形而上的本体相连.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然而,这一困境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意义就在于,在借鉴西方哲学时,我们应该对西方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又带来了另一个困境,现在的中国哲学更多的是对哲学史中人物和流派的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哲学,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好像只能如此,我们才能建立现代中国哲学.因此,我们更多产生的是专家和学者.在现代中国哲学近百年的历史里,我们很难有世界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直观、判断、逻辑三个层面对康德关于数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弗雷格、阿多诺在"直观"概念上的误解,对于弗雷格、卡尔纳普、蒯因关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批判,对于蒯因立足于意义理论与形式逻辑而对康德"分析"概念的质疑,分别予以辨析与澄清。本文认为,要正确理解康德的数学哲学观,就必须立足于他的整个先验哲学,否则就极易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伦理学起始于摩尔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自然主义坚持道德判断可以还原为事实判断,直觉主义则声称"善"不可定义。情感主义反过来把道德判断看作主要是一种情感判断,力图从价值方面而不是经验方面来理解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非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情感主义的命令性语句样武,并由此揭示出造成传统伦理学谬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未来世界的发展图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生存时空,已从原来的“族”与“球”对立开始转向“类”与“球”的统一。“类”与“球”的统一不仅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化的新起点,而且也是未来文明建构的新时空。在“类”与“球”统一的新时空中,21世纪人类文明的建构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在民族平等、民族民主的基础上建构民族共相发展的世界政治新秩序;二是在天人制衡的自然观下,建构一个多元文明共存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的生态文明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7.
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存在复杂关联,只有深入西方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才能了解其重要理论意义。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现为:拒斥形而上学,反对主客二分以及强调主体性三方面;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理性的态度以及对待现实的态度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不仅从实质定义的角度揭示了私人语言观的荒谬性,批判且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否定了私人语言的存在。通过阅读《哲学研究》和其他资料,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形而上学探讨概括为三方面:并不存在私人感觉;内在感觉经验不是"某种东西",而是一种不同于物理状态的精神状态和过程;感觉语言是对人内在感觉经验的一种表达,一种后天习得的文明表达。  相似文献   

19.
近代形而上学因其内在的矛盾 ,陷入背离科学精神的独断论、否弃人文精神的片面理性 ,导致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在研究对象上 ,由抽象思辨的理性王国转向具体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 ,由主客分立的科学型思维方式转向主客统一的人文型思维方式 ;在研究目标上 ,由追寻终极不变的绝对真理转向确立多元开放的相对的哲学观。笔者通过对转型的原因与意义的分析 ,揭示现代形而上学与近代乃至传统形而上学的差异 ,阐明形而上学在现当代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是符合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 ,是哲学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运动 ,都推动了哲学的前进。但是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实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转换 ,并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