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顿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部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的经典著作。文章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默顿对编史学方法的运用及其特色,由此彰显出科学编史学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史蒂文·夏平(Steven Shapin)是当今著名的科学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他因其杰出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过多项学术奖励,如1996年科学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弗莱克奖,2001年科学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贝尔纳奖、美国社会学联合会评选的默顿奖,2005年社会学领域的最高奖--伊拉斯谟斯奖,2014年科学史领域的最高奖--萨顿奖等。刘海霞教授的大作《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和完整研究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力作,具有较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概括说来,该书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卡罗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女性、生态与科学革命》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神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直到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列举出一系列“事实”及对事实的“追问”.追问的实质是人类“为什么”又“怎么样地”疏远乃至虐待了大自然.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互碰撞中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与相对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对于理解和研究科学史而言非常重要的编史学问题。从历史的本性、从一般性的科学编史学理论,以及从科学史研究的实践的案例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主义这种哲学立场与科学史的研究是一致的,甚至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8.
理解世界的博物学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强势的数理科学所描述的世界图景,博物学进路可以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推进博物学可以沿一阶和二阶两条道路展开,前者有助于普通人更好地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后者有助于从编史学层面凸显传统知识、地方性知识、经验知识的价值。根据博物学进路,人类的科学史、知识史可以重写。不过,"博物学"与"科学"都不应当仅凭几个字就免于批判、质疑。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自提出“科学—性别”研究(science-gender system)以来,涉入到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其中尤以科学史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其中有关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使以女性主义视角切入中国科学史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我们以女性主义理论来展开本土化探索时,在理论建设、方法研究、内容选择等方面应如何实践,文章尝试着提出作者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夏平对科学史采取了彻底的历史主义态度,主张将科学视为处于历史情境中的社会活动,将科学思想史还原为社会史。在这种方法论视角下,他的《科学革命》一书认为并没有科学革命的本质,对科学革命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叙事。这种彻底的历史主义态度,使得他把握了科学发展无限可能性及科学知识生产受制于社会情境的一面,但也使他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遮蔽了科学的理性典范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康德曾经说过大致如下的话: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库恩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一开始就导言,历史不仅是一门“纯粹描述的科学”,而且是一门“解释的、有时还是规范的科学”。①拉卡托斯则明确的提出,要依据科学哲学的规范,理性地重建科学史。⑥困惑于中西科学发展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巨大差异,李约瑟提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难题,即经历了古代科技辉煌的中国为什么却在近代大大地落后了。很显然,这一问题争论的热烈程度并没有因为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陆续问世而有所缓和。其原因之…  相似文献   

12.
进化论的新争论及其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多年来,有关进化论的争论从来未停止过.争论时间之长、各方观点之对立、褒贬之悬殊,影响之深广都是科学史上罕见的.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把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看作是"伟大的智力革命",把《物种起源》发表之日视为"自然神学之末日"和"科学彻底脱离神学而独立之日".正如迈尔(Mayr,1983)所说:"只有历史学家才能估价达尔文的先锋作用."另一方面,达尔文学说和现代进化论(又称现代综合论,指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进化理论) 近二十年来又受到来自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学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之初。科学史学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就对二者关系的本土化考察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时下科学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引导自然辩证法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自然辩证法研究则对科学史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熙宁三年(1070),范氏从司马温公修《通鉴》,专职唐史,“深明唐三百年治乱”,故“采唐得失之迹,善恶之效”,著成《唐鉴》一书。该书先列史实,再加评论,因史发论,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评史论事来阐发自己对历史的基本看法,大体上反映了他主要的史学观点。本文试拟就《唐鉴》一书对范氏的史学思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与革命在科学中的发生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特征相适应,科学革命的概念已日益成为撰写科学史的一种重要组织原则。但当科学史家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广泛地使用科学革命这一概念时,对科学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却存在着似是而非的理解。本文拟对此作些讨论,以期厘定有关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孙逸仙》一书是章士钊在邹容的激励下编译的一部孙中山早期革命斗争史。该书1903年出版后,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其影响堪与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相比驾。特别是在宣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政治主张,提高其在革命知识界的声誉,确立其在当时及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袖地位方面,该书起到了当时其他著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今年的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列宁说过:“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列宁全集》29卷·第334页)早在50年代,苏联科学历史研究所编的《近代史教程》,已经把法国大革命当作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近年来,许多欧美史学著作也把175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比较史学已成为我国史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范达人副教授多年致力于这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比较史学》一书,便是他近年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在理论和史实结合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当代比较史学的可行性、功能、模式与具体程序等问题;论介了苏联、美国及港台地区比较史学的现状.另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学习的革命》一书引起人们的关注。该书结合当今新技术的发展 ,对当前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同时 ,对科学的教育方法 ,作了探讨。饶有兴趣的是 ,该书所建议的科学教育措施 ,与儒家创始群体孔子及其传人们所作所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熊成基在哈尔滨的被捕,说成是由于“谋刺载洵”所致。例如,近几年台湾出版的多集本《革命人物志》、《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书,都引用冯自由《革命逸史》的评论,作为对熊成基生平事业的概括,书中专例一项是“谋刺载洵之告密”。此外,《中国国民党史稿》、《国父年谱》等书,涉及熊成基被捕一事,也均持有同样结论。大陆的中国近代史学研究者,也往往沿袭传统的看法,认为“1909年熊成基在哈尔滨暗杀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