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留给人们许多沉重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 ,苏共丧权、苏联解体是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 ,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和执政基础。深刻认识和吸取苏共丧权的教训 ,认真领会“代表人民利益”思想的深刻内涵 ,真正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苏共的悲剧就不会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2.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监督制约制度.从根本说,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改变党的领导高度集权的现象,才能始终保证党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3.
从政党执政的规律来看,苏共的垮台是它削弱、丧失了自身的社会基础,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结果。苏共社会基础的削弱和丧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党内滋生官僚特权阶层,党群关系严重恶化;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长期低迷徘徊,利益需求难获满足;人民民主权利受到践踏,集权统治失去民心;社会整合政策严重失误,群众基础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苏共高层腐化以至变质是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腐化主要表现在贪赃枉法、任人唯亲等方面。其社会危害是:动摇甚至丧失苏共的执政基础;一大批党政高级干部腐败变质,背叛并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它给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不动摇;必须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保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持之以恒地反腐倡廉,努力达到"三清"目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光荣与梦想同在,辉煌与悲怆并存。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苏共的衰败及其垮台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共如此结局呢?总的来说是几十年来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的结果,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悲剧。解体、亡党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是苏共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任由腐败滋生,最终遭到人民的抛弃。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悲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新的社会关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人现在是并且将永远是进步的主要动力,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苏共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致使苏联经济停滞;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重脱离群众,失信于民,是导致苏共败亡、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而"三个代表"正是这些经验教训的结晶,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因此,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的解体也不例外。从文化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重大失误使苏共背弃了马列主义,使全党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文化专制主义使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走向消亡;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又使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其对立面。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苏共领导下的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0.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研究了战争胜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证了关于经济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觉悟和组织性在取得胜利中的地位,阐述了战争中精神因素作为深刻社会的、阶级的,因而也是政治的现象的特点。列宁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战争胜利的思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和其后我国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续发展。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伟大卫国战争是对新制度的严峻考验,它光荣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苏联人民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维埃国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1.
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新视角重新审视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原因可知,苏共在执政理念上背离了"以人为本",在实践上表现为未能切实保障好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由此可以得出一条重要教训:共产党执政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研究了中苏两国共产党在调整与社会党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做法 ,指出了中苏改革产生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视角。不仅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揭示了共产党与社会党调整关系的必然 ,更提醒共产党人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坚持自己的主体性 ,保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清醒态度 ,才能在改革中受益。  相似文献   

13.
1941年以后,随着苏联在中国抗战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从抗战初期的联苏抗日转移到反共方面。这首先表现在国民政府乘苏之危,排挤苏联在新疆的势力,隔断苏联与中共的联系通道,并为此不惜中苏关系的恶化。1943年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国民政府积极谋求改善中苏关系,为与苏联订立同盟条约、取得苏联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而不支持中共的明确承诺铺平道路;1945年国民政府对雅塔尔协定的态度转变和在《雅塔尔协定》框架内进行的中苏签订谈判过程中立场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以和谐社会为不懈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吸取斯大林晚年错误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教训,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追求社会政治思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和谐而作出的努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当苏共能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干部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就能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生活腐败堕落、脱离群众……这就是造成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论述20世纪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一方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发生了失误。  相似文献   

19.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经历了政治上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多党议会制、经济上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双重转轨。新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主义者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保持了较为浓厚的原苏东社会主义政党的色彩,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保护劳动群众的利益。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哈萨克斯坦社会党则主张民主社会主义,更倾向于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民主、自由价值观,以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为宗旨。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亚各国的"强人政治"传统、伊斯兰复兴运动、"颜色革命"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中亚地区的左翼政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产生了严重的政治信仰危机,政治信仰危机直接导致了苏共亡党亡国。分析其政治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