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实现形式的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人文性和实践过程的和谐共生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艺术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何关系?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又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翔实的材料、慎密的论述,一一回答了上述问题。文章溯木正源,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形成的历史过程;列举了关于艺术学与美学关系的五种论说并作以藏否;对我国文艺学与艺术学研究现状的混乱作了辨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比较研究了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历史阶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佳切入点。接着,联系中国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认识过程中的三个规律性特点,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的锐利思想武器。最后,联系中国青年在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常遇到的几大问题,论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自己行动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4.
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精神与思想灵魂,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以及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着重谈述四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魅力: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情怀与品格。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 深入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界定、内涵、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人的士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的士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诸方面。文章仅就这一时期理论界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原则,开设实践环节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设实践环节的作法及意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说毛泽东与文章修改汪金科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伟大诗人,单是在文章个性修改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并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就说点学习的初步体会。一、毛泽东文章修改的哲学观关于文章何以修改的道理,古人今人多有论述,不过,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张岱年、冯契等人对此也作了很好的工作。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远远高于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封建社会母体内产生和发展的封建文化。文章具体分析论述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给我们的启示,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根本之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指出对二者的结合要辩证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五四时期中国人权观从资产阶级人权观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转变的历史进程和主要观点, 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深刻社会历史原因。这对于我们认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局限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权观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理论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配角思想的新命题,并深刻分析了甘当配角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作风和方法,且贯穿了经典作家们一生的实践。这对当前强调树立配角思想、涵养配角胸襟、锤炼配角境界、提高配角艺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1.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9年7月11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张闻天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发表题为《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的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南京地区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文章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所讲的“结合”是相互的,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从人学思想和人学理论的视角阐释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逻辑的,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清晰地反映和展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一、邓小平理论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方面,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倾注着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马克思早期的政论文章和社会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还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障碍,坚持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学者把《星期评论》当作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把其主编者戴季陶当作这一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人物。考察《星期评论》创刊的语境与宗旨,研析戴季陶在该刊所发文章及其思想主张,证明戴季陶及其主编的《星期评论》不仅不能代表这一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高水准,甚至根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衡量一个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否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看他知识上对马克思主义是否熟悉,而是要看他是否相信马克思主义并愿将之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进行研究的标准、理解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认为,理解的客观性是作为理解活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做一个包涵各方面内容的“复杂事件”或“综合性问题”,分层次地为其设定评判标准,才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其检验标准问题,才能有效克服把实践作为唯一标准所带来的各种困扰。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视角,文章阐述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论断的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卷首语本期首栏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赵靖和晏智杰两教授的文章。赵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了这一伟大理论的精髓和意义,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晏文以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述为根据,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